余仁和:汉寿对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探讨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7-28 17:44 信息来源:
  汉寿县有林地面积76万亩,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22.6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3%,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85万亩,省级公益林15.8万亩。涉及16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从2007年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以来,精心组织、规范运作、严格监管,不断总结经验,建立有序机制,强化科学经营,提升了生态公益林管理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森林质量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渐趋优化。据最新森林资源建档数据显示,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以来,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21.6%提高到27.8%,活立木蓄积量由10年前的168万立方米增加到286万立方米。今年恰逢省厅组织开展 “公益林管理宣传年”的活动,乘此机会,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汉寿对如何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进行了如下“五、四、三、二、一”的探讨。
  一、抓“五个”健全,夯实项目基础。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主要是落实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乡(镇)两级都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生态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站,负责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具体工作。同时在组建森林资源管护队伍的基础上,与专职护林员、国有林场、村(居)委会、林业站等管护单位签订了管护合同。二是规范实施细则。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汉寿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施方案》和《汉寿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工作实施细则》,使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有章有制,统一规范。三是健全档案管理。将生态公益林区划图、区划界定书、分户登记卡、责任状、管护协议、管护合同等归档,实行专人保管。四是统一划分区域。统一区划,由政府发文确定沅水两岸水源涵养核心区和工矿污染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生态脆弱区的公益林为一级保护,实行全面禁伐。为落实禁伐和限伐的规定,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大幅度降低森林资源消耗指标。五是营造管护氛围。县、乡、村三级层层召开公益林保护管理建设专题会议,大力宣讲生态公益林补偿、保护管理的政策、规定和制度。使生态公益林管护政策、制度家喻户晓,营造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四个”机制,强化管护队伍。
  一是完善聘用机制。改过去由乡、村选定护林员的办法,实行全县公开统一考试择优聘用。对聘用的护林员实行定管护区域、定管护面积、定管护任务、定管护职责、定管护报酬责任制度。二是完善管理机制。为树立护林员的良好形象,全县护林员着统一式样的护林工作服,佩挂由县政府统一制作的护林工作证上岗护林。为加强对护林员工作考核,制定了《汉寿县护林员管理考核办法》,签订了管护责任区域和护林权利义务的管护合同。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对护林员的护林绩效纳入林业站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监管员工资与护林员绩效挂钩,促使林业站和监管员对护林员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县林业局每月进行督查,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护林员工资、奖惩兑现的依据。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按照责任管护区域、面积确定工资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工资,应罚则罚,该奖就奖。对严格履行职责到位的由县政府授予“优秀护林员”荣誉称号,并予以奖励。对不称职的履行职责不到位使森林资源造成重大损失的护林员及时予以辞退。
  三、强“三项”工作,确保森林安全。
  一是严把“四关”。即严把采伐限额关,把林木采伐严格控制在限额内;严把采伐审批关,抚育或更新采伐严格进行伐前设计,严格审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严把采伐实施关、杜绝不按采伐采伐作业设计和采伐许可证规定采伐的现象;严把林地管理关,及时查处乱征滥占林地行为,防止生态公益林林地的非法流失和林地性质的随意改变。二是落实防火责任。完善县、乡、村、护林员防火包干责任制度,确保防火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建立监测网点,及时掌握森林病虫情况,对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实行工程治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三是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整合全县执法力量,定期开展专项打击行动。
  四、保“两个”到位,加强资金监管。
  一是补偿资金发放到位。根据国家和省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县政府决定从补偿资金的管护人员费用中每亩提留1元作为专职护林员工资,其余按分户登记卡和补偿标准设立专帐将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管护生产费用全部用于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资源监测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建设。二是监督检查落实到位。建立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度,每年由财政、监察、审计、林业等部门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进行检查,对补偿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和查处挪用、挤占、截留、克扣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章行为,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补偿资金使用的安全运行。
  五、达“一个”目标,提升社会效益
  通过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达到了提升社会效益的目的。一是净化了空气。据测算,林区内负氧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2500个,为县城街道绿化地带的2.5倍。二是涵养了水源;以每公顷蓄水300立方米计算,15131公顷生态公益林增加森林蓄水量4539300立方米。三是保持了水土。以每公顷保土12吨计算,可使181572吨土壤免遭流失。四是增加了收入。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林区小气候,从而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使公益林附近的农田增产增收10%以上。同时结合省厅严厉打击非法征占用林地专项行动,认真查处公益林地非法征占用和乱砍滥伐公益林的行为,使我县公益林管理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余仁和:汉寿对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探讨

667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