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对龙山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7-05 17:43 信息来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是世界上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目前我国有油茶366.67万公顷,占全国木本食用油面积的80%以上,湖南省现有油茶面积133.3万公顷,占全国第一位,年产油6万吨。龙山县曾是油茶的主产区,鼎盛时期产量高达842吨,这里气候较适宜,农民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发展油茶产业有较好的条件。我国加入WTO后,油茶产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建设油茶产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因势利导,需要理性、科学的发展。
  一、油茶产业现状
  据龙山县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全县有油茶纯林面积11.7万亩。2010年及2011年春季,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新造良种油茶林9750亩。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2.675万亩。
  龙山种植的本地油茶生长适应性强,海拔200~1200m以上山地都有分布。上世纪80年代林业体制调整后,油茶林实行分块承包到户管理,分户经营,但是由于林农疏于管理,粗放经营,导致大面积茶林荒芜,树龄老化,油茶林被逐步砍伐,油茶生产急剧萎缩,已无法形成规模产业。
  二、发展油茶产业面临的问题
  ㈠林农丧失经营积极性
  由于体制原因,林业政策的变化,尤其过去实行的油茶垦复“林业粮补助”政策被取消,林农失去了经营积极性,疏于管理,只想捡“白水蛋”。由于疏于管理,多数茶树上层被高大乔木覆盖,直接影响开花结实,导致产量大幅度减少,经济价值微乎其微,最终经济林区变成了用材林区。
  ㈡大量劳务的输出,油茶林无人经营
  近年来,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甚至有许多是举家出门,造成油茶林无人问津,任由他人采摘、毁损。
  ㈢油茶的综合利用水平低
  资源匮乏,导致产业萎缩,加工方法简陋,还停留在土作坊加工阶段,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油脂加工厂,生产的茶油品质不高,没有品牌效应,影响力小,市场争力差。
  ㈣资金投入过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油茶是传统的经济林,新发展油茶林资源需要高投入,据测算,新造油茶良种林,从营造到受益需5-8年时间,受益前期投入需2000余元/亩。而已实施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建设油茶项目国家投资仅534元/亩,约占实际需求的1/4,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㈤经营水平低下,造林难成林
  国家及湖南省明确规定,新发展油茶必须使用省及国家鉴定推广的优良品种。目前,湖南普遍推广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以一年生容器苗为主。容器苗栽植后需要精心管理、高水平经营,但由于贫困,林农只能完全依靠项目资金支持,无法加大投入,造林、补植、抚育、施肥、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难以及时到位,管理粗放,难以成林。
  ㈥宜林土地有限,发展空间不大
  湖南推广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均在低海拔、高积温的湘中和湘南地区选育,安全推广的海拔范围应当在500m以下。在海拔500m以上地区发展良种油茶,气候可能会影响油茶果实产量及果实出油率(目前尚无数据说明),这是一大隐患,不宜盲目推进。此外,龙山县过来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占用了37万亩坡耕地,现有的坡耕地又多用于发展烤烟、百合,目前适宜油茶栽植的低海拔地区的空间较小。而许多原来的油茶林地,由于毁林开垦,水土流失加剧,地力已严重衰退,恢复油茶林的难度很大。
  ㈦对油茶资源培育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目前,全省性的“油茶热”已全面形成。普遍认为正在推广的良种油茶见效快(3年投产,5年受益),产量高(亩产油5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好(亩收入2000元以上),对油茶产业效益的期望值过高,对油茶资源培育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应对问题和困难的心理、经济准备,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前功尽弃,造成重大损失。
  三、“十二五”期间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
  由于油茶林资源严重不足,“十二五”期间,县域内仍不可能形成规模产量,从而也就根本谈不上油茶加工业的发展,更谈不上油茶产业体系的全面建立。 “十二五”期间,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仍然是发展培育油茶林资源,逐步恢复油茶籽的生产能力。
  四、发展油茶产业的基本对策
  龙山县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正确应对油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发展机遇,积极、理性、稳妥、科学发展,避免盲目冒进,逐步拓展油茶产业空间和规模是十分必要的。
  ㈠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避免盲目冒进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十二五”期间,我县油茶资源培育难有突破性进展,新造油茶总规模应控制在30000亩以内,每年发展规模应控制在5000亩左右。并且要切实做好规划工作,坚持适地发展的原则,避免盲目冒进,确保造成林一片、受益一片,绝不可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
  ㈡抓住项目机遇,积极培育油茶资源
  近年来,国家生态建设项目较多,单位面积建设投资逐步加大,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外资外援项目等都将陆续启动建设,油茶可作为子项目在适宜地区优先发展。
  ㈢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要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机制,大力推行山林依法流转,试行油茶林有偿转让,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合作、联营开发等多种形式,让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经营者成规模地开发油茶产业,形成产业效应。
  ㈣加强科技支撑,促进油茶资源发展
  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油茶栽培技术,建立健强油茶新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体系,确保科学发展。建立油茶良种采穗圃,切实加强良种繁育力度。就地培育良种壮苗,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确保早成林早受益。
  ㈤加大政策性投入,着力发展油茶资源
  发展油茶林资源需要高投入,龙山县林农或其他经营性公司(实体)均不具备自我投资开发油茶的能力。政府需通过整合项目资源等措施,加大油茶资源发展的政策性投入(尤其是单位面积的投入),减轻油茶发展者的经济压力,调动广大林农及社会力量发展油茶资源的积极性。未来,发展油茶资源应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及外援项目相结合,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相结合。
  ㈥加强政府引导,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发展油茶这个农村产业,单靠部门间配合发展很难,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引导,加强管理。

秦峰:对龙山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667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