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平:发展油茶产业 促进兴林富民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6-08 17:43
信息来源:
油茶产业 兴林富民的新亮点
发展油茶产业是建设“油茶大区”的需要。鼎城是全省油茶林面积较多的区县之一,在全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区油茶产业发展曾经几起几落,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区油茶生产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油茶面积发展迅速,产量稳步上升。进入21世纪,特别是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油茶发展政策来,鼎城区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认识到调整农村林业产业结构,建设“油茶大区”关键在油茶,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在油茶,油茶产业的发展将为成为我区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油茶产业是产区林农增收的需要。油茶一次栽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50年以上,经济效益明显。鼎城区现有油茶林面积45万亩,80%属于低产林,产油量极低。若通过低产改造和科学经营,将亩产茶油提高到20公斤,按每公斤40元计算,每亩油茶产值就达800元,整个鼎城区油茶年产值可达3.6亿元,这将会给产区林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具有长远意义。
发挥优势 鼎城油茶产业潜力巨大
目前,鼎城栽培面积为45万亩,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的40.7%、占全省油茶种植面积1778万亩的2.5%,位居全省第五,常德市第二,全区已经形成了“两点”(长茅岭、唐家铺)“三线”( 常吉、常张、临岗公路三条线)产业带区,其中长茅岭、唐家铺等乡镇油茶面积均在3万亩以上。2010年油茶籽产量7875吨,茶油产量约2000吨。
鼎城发展油茶有传统优势。鼎城45万亩油茶林面积占到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07万亩的42.1%,全区32个乡(镇)有24个乡(镇)拥有油茶林。我区油茶主产乡镇林农大部分都有低改的优良传统,丁家港乡刘胜富14年坚持低改垦覆,亩产茶油达30公斤;唐家铺乡油茶低改示范基地多次得到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这有力带动了周边乡镇林农投资发展油茶的信心和动力。2008年以来,全区不少乡镇自发开展了油茶种植试点,群众栽培热情空前。油茶苗栽植后一般3-5年即挂果,果树林垦复、施肥、果树修剪、茶果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力。我区现有农村人口70万人,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近年来,受国家农村利好政策激励,不少人选择回乡创业,而种植油茶不失一条良好途径。
鼎城发展油茶有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相继出台了发展油茶产业的一系列政策,给油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鼎城在2009年成功争取到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县,两年新造油茶达到了1.2万亩,一大批公司、私营企业落户鼎城开发油茶。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先后召开了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研究全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区人大、区政协经常深入乡镇开展专题调研,远赴浏阳、衡阳等地参观考察;人大会议通过决议形成了《鼎城区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今年来,区政府4月份召开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区财政每年至少投入30万元资金用于全区油茶产业发展,奖励一批重点乡镇和林农。
多举并措 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根据鼎城区油茶产业发展意见,至2020年,全区油茶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在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及省道两侧建立万亩油茶产业带,在油茶主产区建设40万亩油茶产业群,形成2万吨茶油产量基地,油茶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培植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产品精加工率达到80%左右;健全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创新开发模式,引导油茶产业稳步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体,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辅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引导、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发展油茶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参与油茶开发,对不愿开发的,在符合法律规定、符合法定程序的前提下,鼓励其将山地流转给油茶种植大户或开发企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抓好宣传推广,推动油茶产业良性发展。一是抓好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油茶产品、油茶产业、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技术、典型,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抓好科技推广。推广优质种苗。区林业部门要做好优质油茶种苗的推广工作,积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在新造油茶林时使用经省里认定的亩产茶油50公斤以上鼎城本土高产油茶品种“铁城一号”,减少或杜绝使用其它渠道的实生苗和扦插苗造林。推广实用技术。林业部门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定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油茶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把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造林整地、品种配置、合理施肥、去杂除灌、垦复深挖、成林修剪、密林疏伐、防病治虫等实用技术传授给基地一线作业人员、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油茶生产的科技含量。
抓好示范样板,带动油茶产业有序发展。发展油茶产业,必须认真抓好示范样板建设。合理规划油茶新造。全区分前河、后河规划两个高产油茶新造示范片,瞄准荒山荒地和稀疏油茶残林,综合利用、合理开发。前河以丁家港、许家桥、长茅岭、唐家铺、草坪、石门桥、谢家铺等乡镇为主,新造优质高产油茶2万亩;后河以大龙站、双桥坪、雷公庙、蔡家岗、周家店等乡镇为主,新造优质高产油茶3万亩,建成5000亩以上油茶新造示范乡镇10个。科学规划油茶低改。全区原油茶主产区均规划为油茶低改推广区,以低产林改造为主,瞄准经营状况为一、二、三类的油茶低产林实施清山修枝、垦复施肥等改造措施。建成10000亩以上油茶低改示范乡镇10个,1000亩以上油茶低改示范村100个。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区发改、财政、林业、扶贫、科技等部门以国家大力支持油茶产业发展为契机,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的支持。油茶开发企业、专业合作社自行向上争取的油茶项目扶助资金全额用于支持油茶产业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2011-2020年,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统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发、以工代赈、移发专项、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资金,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变”的原则,支持新造低改油茶基地和加工项目建设。三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2011-2020年,区政府财政每年安排油茶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对年度完成油茶新造林1000亩、低改2000亩的乡镇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区政府分别奖励2万元;对林农自主发展油茶产业,新造林和低改垦覆区政府连续三年给予补助,当年全部纳入国家项目扶持,第二年、第三年补助标准分别为100元/亩、50元/亩。四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面向油茶生产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区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利用农户小额贷款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为油茶产业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此外,在油茶开发过程中,林业部门应依法为开发企业、大户、农户供应因整地砍伐树木所需的采伐指标,并依法为其确定林权,办理相关权属变更手续,对于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规划设计、权属变更登记等有关费用,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减免。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油茶产业持续发展。区政府成立了区长任组长、分管林业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督促落实,解决林农、大户遇到的各种难点、热点问题。同时区政府要建立乡镇油茶产业发展考核机制,年终开展油茶产业发展评比,对油茶林基地目标考核达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没有按要求完成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