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咏华:湘潭市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林业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3-20 17:43 信息来源:
  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布局,赋予了林业部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受政策影响,人民群众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量社会资本正从各个渠道投入到林业建设领域。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受到各级重视、群众拥护、资本眷顾,林业的发展就好比是装上新引擎的机车,正加速驶入高速车道。然而,如何实现高速、平稳、安全驾驶,还需要对车架、操控系统进行改装。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路子就是改装林业发展的操控系统。
  一、准确把握湘潭林业的发展现状,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念与决心
  当前,湘潭林业经过林业人的不懈努力,靠别了荒山,开创了“山青、林兴、民富”的大好形势,形成了“基础好、增速快、亮点多”的发展格局。一是基础好。截止去年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等重点工程,严格落实资源管理机制,我市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46.14%,林木蓄积量达到810.7万M3,林地保有量达到337万亩,缓解了“资源小”的问题,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巩固。二是增速快。目前,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是2012年初的1.3倍,是2010年的3倍,林业总产值增速平均每年超过30%。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新造林地盛产期的到来,我市林业总产值这个“雪球”将越滚越大。三是亮点多。油茶、楠竹产业被市委市政府纳入重点项目建设序列,建成了以射埠油茶、白石楠竹等14个示范基地。林产企业不断实施产品研发,新的林产品在省家博会上获得8个金奖,受到业内各界、广大消费者的肯定。昭山已成为绿心保护的重点,引来省五大家领导义务植树,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我市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领域的地位明显提升。
  然而,湘潭林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林业产业规模较小、现代化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延缓了“产业强市”的发展步伐。二是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特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差距明显。三是事业发展的机制支撑、资金保障离林业发展形势任务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从侧面映了湘潭林业发展还有巨大潜能可挖。
  二、充分挖掘湘潭林业的发展潜力,坚定加快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发展林业,不能只讲生态效益、长远效益,不讲经济效益、眼前效益,没有经济的支持,只会导致林业发展止步不前。因此,要科学谋划、合理利用,全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结合湘潭林业发展现状,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力求产业增效、农村搞活、生态优化,应是今后一段时期湘潭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而重点是要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油茶、楠竹。油茶,即可作为生态林,又可作为经济林,是不可多得的复合性树种。现在我市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但目前我们的发展规模还小,效益还不高。楠竹也同样如此,虽然在原材料、初加工方面占驻着较大的市场,但这样的经营模式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二是森林文化、旅游。湘潭是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每一座名山下都有一位名人。一代伟人毛泽东故里有韶峰、开国功臣彭德怀故里有乌石峰,世界名人齐白石故里有晓霞山,还有就是湖湘文化发祥地隐山等等。围绕这些名山景观,发展旅游产业的空间、资源、底蕴非常充足。三是花卉苗木。快速城镇化在与生态建设争地的同时,也给林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就如今天的湘潭,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广栽大树、名树,对花卉苗木的需求至少还有五十年的时间。把花卉苗木产业搞起来,既能让森林走进城市,又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完全可以成为湘潭林业发展的强大推力。
  三、不断推进林业发展的改革创新,强化加快发展的支撑与保障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总是默守陈规,那么这个行业迟早会被历史淘汰,林业也是如此。十八大的召开,让林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湘潭林业如何紧跟形势,改革创新是关键。
  (一)统筹城乡绿化。林地单位产出率不高,绝大部分森林景观开发利用效果不明显,是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要通过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的“双增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既要以“为善不欲人知”的苦干精神抓好偏远山区造林,又要以“让人有目共睹”的巧干精神抓好“三边”绿化,构建“三圈、两带、多点”生态安全屏障,为防御自然灾害、推进节能减排、打造宜居环境发挥积极作用。要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扩大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等补贴试点,充分调动林农开展森林经营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林地产出率和森林资源景观效果。尤其是要加大对昭山绿心地区的生态建设投入,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价值,保护都市绿肺。
  (二)深化林改成果。目前,制约湘潭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林地流转与抵押融资,这种想投资却拿不到地,想扩大生产却融不了资的困局,让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家望“林”兴叹。能不能盘活湘潭的森林资源,深化林地流转机制是重要途径,能不能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推进林权抵押融资是关键所在。只有把林地流转、林业金融搞活,林业改革创新才会取得很好的成效,林业发展才能一通百通。因此,湘潭林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要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营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加快县(市)区林权交易市场和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建设,积极为广大林农提供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林业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化服务。
  (三)健全产业体系。如今,社会化分工更趋明细,林业作为一个既创造公共效益又创造经济效益的行业,其系统分工也同样趋于精细化。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仅仅依靠“公司+基地+农户”这种“线条”式的经营模式,已很难满足发展的需求。现代林业的发展更需要点、线、面结合,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产业集群。就油茶产业来讲,纵向上需要与基地、农户、消费者建立原材料生产、成品茶油销售这条产业链;横向上还要吸引提供企业设备维护、技术革新等等确保主体企业正常运转的其他产业的加入。因此,湘潭林业的发展,只有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和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逐步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林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需要。
  (四)强化惠民服务。林改以来,“山定权、树定根、民定心”,林农成为了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林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稳定林业发展的根基。这些年,湘潭林业在林业科技创新,落实惠林补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力度还不够。要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林业两站人员扎根林区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要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推广普及测土配方等林业实用科学技术,加强对林农的面对面培训,让林业先进技术直接造福于民。要扩大林业补贴政策覆盖面,推行补贴资金“一卡通”零障碍进入林农户头。要推行信息公开、电子政务,逐步建立覆盖各方的林业惠民便民服务体系。
  (五)提升产业效益。林业产业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一直是湘潭林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影响林业产业开发利用的关键。必须多措并举,统筹抓好三次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既要加速发展三产业,注重量的积累,又要巩固发展二产业,确保质的提升。为此,需要加快打造一流的省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全市林业产业资源整合、结构调整。要强化林业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提升油茶、楠竹、花卉苗木以及经济林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水平,彰显特色、巩固地位。要探索林下经济和林药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拓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林下产业、林药产业开发的新路子。要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整合资源推进昭山、金霞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加大湘乡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府庙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打造森林旅游精品,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

易咏华:湘潭市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林业发展

667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