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平:着力培育油茶资源 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8-25 17:43
信息来源:
一、凝心聚力抓发展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油茶作为农业两大政府主导产业之一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新造与低改相结合,立足实际,精心谋篇布局。一是发挥优势,加快发展。通过连续举办2008年和2009年两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实现了油茶与文化、旅游、科技、市场、政府职能“五大嫁接”,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常宁油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明显提升,经贸洽谈为油茶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营造了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继2009年承办了湖南省造林绿化暨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后,又参与承办了2010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现场标准高、规模大、科技内涵丰富,赢得了与会代表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擦亮了常宁油茶名片。与此同时,市政府制定了《常宁市油茶产业保护管理办法》和《常宁市油茶产业建设考核实施方案》,把油茶产业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考核内容,用制度和机制确保了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二是立足长远,科学发展。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了《建立长效扶持机制,促进油茶产业恢复与发展》议案,制定了“五个一”油茶发展规划,即到2020年,建成一个100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一个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一个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一个以茶油为主的食用油交易市场,一个油茶生态文化园。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宏灏等国内五省区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油茶资源培育高峰论坛和油茶营养高峰论坛,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油茶栽培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茶油的营养保健价值。三是统筹协调,促进发展。把农业开发、现代农业、国土整理、移民后扶、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涉农资金集中整合,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仅2010年就整合项目资金达5000万元。2009年开工建设了湖南省茶油批发大市场,该项目总投资3.8亿元,主要开展茶油交易和日常检测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茶油交易中心。台湾田野休闲公司计划投资2.7亿元在我市罗桥镇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5000亩油茶文化风情园,首期投资5000万元,引进全国各地油茶品种,开发油茶系列观赏花卉,开展台湾风情表演。2010年9月,全球500强企业---中粮集团与市人民政府签订油茶产业合作协议,5年内在常宁建设3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一期建成年产2万吨精制茶油加工厂,这将是全国最大的茶油加工厂。2010年11月,全国20余位知名专家在常宁召开中国油茶博物馆选址研讨会,专家们一致同意优选我市建中国油茶博物馆。这些为我市油茶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赢得了先机,让常宁油茶产业建设站在了新的制高点。
二、创新思路抓融资
油茶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具有“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从种植到收益,每亩需投资近2000元,仅靠公司和个人的自筹资金远远不够,依靠政府的支农资金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解决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瓶颈,我市积极探索开展了油茶林权抵押贷款。目前,全市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7笔,金额2400万元,惠及林农2万人以上,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拉动社会上亿元投资,一批油茶种植企业和大户快速崛起,促进了油茶规模经营和高效经营,对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为确保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市多方搭建平台。一是搭建制度平台。林农贷款之所以难,就难在林农“房不能抵,林不能押”。要让林农手中的林木资产,作为商业银行的有效抵押物,获取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解决油茶发展的资金问题。我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了《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通知》、《常宁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抵押登记申办程序》和《常宁市农村信用联社油茶林贷款操作规程》等,为搭建油茶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扫清了障碍,破解了油茶林权抵押贷款的难题。二是搭建对接平台。去年,我市组建了林业产权管理交易机构,为林农提供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交易和贷款抵押等服务。同时,规范油茶林权抵押贷款操作流程。油茶贷款申请人先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并向林业部门提出油茶林权抵押申请,金融机构再向贷款申请人出具贷款意向书,林业产权管理交易机构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实施油茶资产评估,林业产权管理交易机构凭金融部门的贷款意向书和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再办理为油茶林权抵押登记,出具林权抵押证明,林农凭林权抵押证明即可在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这样简化了贷款审批手续,创新了信贷投入机制,支持了产业发展。三是搭建保障平台。市财政注资500万建立油茶林权贷款贴息基金,在市信用联社实行专户储存,实行政府财政贴息,对经营油茶林规模50亩以上的公司和大户按1000元/亩的标准配置信贷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市财政贷款贴息50%,给经营者和金融机构吃下了“定心丸”。
三、严格质量抓培管
由于油茶林种植年代久远,品种落后,树龄老化,油茶产油率低,仅为高产油茶林的二十分之一,新栽油茶苗木已经进入生长期,加强油茶新造林地的抚育管理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我市从加强政策引导、开展技术服务、严格质量标准入手,狠抓油茶抚育培管工作,提高了油茶林的品质和效益。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从2006年起,市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新造油茶林抚育管理和老油茶林低改垦复补贴,对连片新造高产油茶林50亩以上的,无偿供应种苗,验收合格的,次年每亩给予50元肥料补助,没有进行抚育管理的新造油茶林,当年不能发放肥料补助,低改垦复油茶林的每亩奖励150元,同时对油茶新造和垦复组织有力的乡镇按每亩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去年就兑付油茶垦复组织奖达40万元,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抚育培管的积极性。二是开展技术服务。充分依托科学技术,加快油茶技术创新和推广,实施科技兴油。先后与亚林所、湖南省林科院、广西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开发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和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常宁油茶科技园,为油茶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示范,油茶可持续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也在我市实施。同时,我市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林业局负责人包乡镇,实行林业技术干部与种植户结对联系制度,责任到人,一级督促一级,推广油茶种植的良种良法,把技术送到山头地块,送入千家万户,切实解决油茶种植技术难题,提高种植效益。2010年6月,我市又率先成立了油茶学会,为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通过举办油茶林抚育管理技术培训班,推广传授油茶丰产新技术、标准化生产规程等,向种植大户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培训人员1000人次,全面提升油茶生产经营者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油茶抚育管理成效。三是严格质量标准。首先是严把种苗质量关。我市把优良种苗生产作为油茶产业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油茶优良品种9个,建成良种采穗圃50亩,已被纳入“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定点采穗圃”,2010年采穗圃又扩大建设规模105亩。积极加快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扩大到200亩,实行定点育苗,严格执行油茶种苗“四定三清楚”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大力推广应用油茶芽苗砧嫁接等先进技术,可年产优良嫁接苗600万株,实现了油茶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同时,加大种苗质量监管,所有造林苗木要有“四证一签”,确保良种壮苗造林使用率达100%。此外,我市建设了300亩的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库,现已收集油茶优良品种84个,并新建油茶新品种试验区45亩和油茶品种对比试验园350亩。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集种源收集、品种试验、穗条供应、苗木培育为一体的种苗繁育基地。其次是切实加强近年新造高产油茶林抚育管护。第一是做好苗木补植,对新造林死缺株补植实行种苗免费。第二是督促各经营主体做好抚育、施肥和管护工作,对当年新造林主要做好清沟排渍和培兜抚育,对往年造林做好施肥、抚育和整形修剪工作。第三是搞好病虫害防治,组织人员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进行病虫害调查,指导经营主体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年危害新造油茶林的广西灰象防治面积有2万余亩,防治效果较好,有效地保护了大面积新造油茶林。再次是加强老油茶林抚育培管。从林地清理、间密补稀、垦复施肥、高接换冠四个方面入手,清除林内杂树、灌木及附着物,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按油茶成林每亩60-70株标准,对过密林分本着去弱留强的原则进行间伐,疏林选择良种油茶苗进行补植,针对低产老茶树,采用高接换冠技术,加速油茶挂果增产。坚持三年一挖、一年一锄的习惯,做到“七挖金,八挖银,冬季深挖赛黄金”,采取中耕浅锄方法,将嫩幼杂灌,翻埋土中,分解成肥料,并开设竹节沟防止土肥流失,同时去除脚枝、枯枝、病虫枝、细弱枝,集中水肥供油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