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玖义:关于汨罗市国有苗圃生产管理的调研报告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7-17 17:43
信息来源: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仅有一个国有苗圃即白水苗圃,成立于1954年,位于本市白水镇境内,土地总面积138.8公顷(其中林地112.2公顷),总人口228人(其中在职职工106人,退休干职工34人),共有技术人员34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工人26人)。
苗圃共有3个生产小组、1个中心花圃、1个火炬松种子园。火炬松种子园始建于1983年,总面积450亩,1996年开始挂果采籽,现有优良无性系49个,已累计采收火炬松种子2477公斤,近几年种子产量均稳定在300公斤以上,种子播种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遗传质量达到国际同类种子标准,为我市消灭荒山、造林绿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桤木种子园建于2004年,总面积400亩,现有台湾桤木和四川桤木两个品种,已开始挂果。苗圃共有育苗面积300多亩,培育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桤木、樟树、杜英、木荷、桂花、雪松、罗汉松、广玉兰、铁尖杉等30多个品种,年产苗总量在500万株以上。去年在省林科院调入珍稀名贵树种红?种子百余公斤,现正在育苗阶段。
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省林科院和省林业厅种苗站的精心指导下,白水苗圃先后获得“全国国营苗圃先进单位”,“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全国无检疫对象苗圃”等荣誉称号,火炬松种子园科学实验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生产情况
1、狠抓苗木生产管理。为适应市场需要,苗圃根据实际情况培育苗木,去年共育国外松40亩、杉苗10亩,估计可出苗250万株。培育杜鹃、红枳木、女贞、石楠、月桂等小苗8万株,现在苗木长势良好。同时对大中型规格的绿化苗木培育不放松,对其进行科学管理,200多亩大中规格优良苗木长势喜人。
2、拓宽苗木销售渠道。苗木销售是苗圃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苗木销售市场疲软,苗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苗圃加强促销队伍,干职工主动出击,销售情况好转,2011-2012年度共销售桂花、广玉兰、铁尖杉、樟树等绿化大苗2000多株,国外松、杉苗、苏柳、红枳木、杜鹃等小苗130万株,共计销售收入64.6万元。
3、积极拓展绿化业务。近年来苗圃把承包绿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强化绿化工程质量和销售服务工作,得到了绿化单位的一致好评。去年上半年苗圃干职工上下齐努力,共在外承包绿化工程5个,工程业务达到32万元。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苗圃内引外联,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建设资金。目前申报的项目,一是建好600亩桤木种子园,二是建好洞庭湖区苏柳种苗繁育基地,这两个项目在省林科院专家指导下有序开展,现正在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立项。
三、存在问题
1、干部职工基本保障不完善。苗圃属自收自支的生产性事业单位,财政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经营收入用于工资费用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保障。在岗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只有937元,基本上没有生活福利。由于人员基本保障条件不具备,从而影响了干职工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干职工被迫停薪留职外出打工,影响了苗圃工作的正常开展。
2、苗圃经济处于负债状况。苗圃有106名在职职工,虽然是事业单位,但也承担着辖区内社会行政工作,管理费用开支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加之年年上面分配人员来场,社保、工资支出进一步加大,而苗木经营收入受市场需求影响却处于减少时期,苗圃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如按照目前的运行方式,苗圃负债将可能继续增加。
3、基础设施逐步老化。70年代架起的输电线路在农网改造中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区域的改造,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3.5公里道路年久失修,某些地段通车都很困难。
4、发展后劲令人堪忧。苗圃目前的资源状况是:没有可伐成林,滞销苗木占据着近50%的可用土地,450亩火炬松种子园基本上没有经济效益,适销对路的苗木存圃数量有限,并且生产周期长,而生产周期短的苗木又因水田面积少的因素而受到制约,苗圃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
四、几点建议
1、创新管理体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林业生产是一项产业,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林产品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任务。林业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数据,是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和造林绿化、加速森林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林业中带有全局性、超前性和战略性的基础产业。林木良种的选育和生产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目前,国有苗圃基本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运行,经费无保障,人才流失严重,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建议将国有苗圃参照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将国有苗圃由生产性事业单位改制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或改为全额拨款,或加大差额比例,将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发挥行业优势,研究开发林木新品种。尽管我市国有苗圃在种苗工程的带动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重生产轻科研、重引进轻开发,苗木科技含量不高、新品种研发落后、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与林木种苗相对发达省市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与我市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步骤不相适应。因此建议苗圃组建“林木育种研究中心”、“林木良种实验中心”,发挥专业、行业优势,以服务我市林业重点工程为目标,定向研究开发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所需的林木新品种;建议收集适合本地的各类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建设各类专业林木种质资源库,采取各种高新技术开发和培育林木新品种。这样不仅丰富了生态环境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品种,也增强了苗圃林木种苗的市场竞争力。
3、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苗木结构调整力度。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培育我市重点乡土树种;挖掘我市丰富的树种资源,选择培育抗寒、抗旱、抗逆性强的苗木;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培育工程造林苗木,实行订单式生产用于造林用苗;扩大大规模苗木的培育面积,继续引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育苗技术,加速工厂化育苗、容器育苗等先进的苗木繁育技术进程,促进良种繁育的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