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邦伟:立足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洞口林业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9-22 17:43 信息来源:
  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传承文明的古邑——洞口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林地面积20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2%,森林蓄积量83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73%,享有“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之盛誉。近年来,坚持“生态经济立县、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通过优惠政策“促”、项目资金“带”、造林大户“引”、限制措施“管”、专项行动“打”,突出资源培育和保护,夯实了洞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是人们对森林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重要性的生动描绘。森林采伐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林地截留水分的能力,加大了地表径流,是引发旱涝灾害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林木过度采伐,林农又重砍轻造,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据气象资料记载,1978年以来,洞口县有13年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受灾地区集中在平溪江、黄泥江和蓼水沿河两岸。暴雨洪水冲走坡面土地,造成岩石裸露,耕地土壤沙化,肥力严重下降,破坏了生存条件,据统计,80年代中期,洞口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05820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9%,每年流失泥沙83万吨,境内平溪江等河流河床普遍提高约1米,河道加宽约2-4米,河道严重淤塞,给全县社会、生态带来了严重影响。1992年以来,大力造林,封山育林,累计人工造林233.3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4.26千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13.4千公顷,零星植树1200万株,封山育林60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上升4.73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700公顷。
  面对森林资源总量较小,林地生产率不高,林业产业化规模偏小,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和问题;面对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生态灾害频繁的严峻形势,洞口县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思路,时刻坚守“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青山绿水”的科学发展底线,以“转方式、优生态、强产业、惠民心”为重点,全面推进洞口林业工作,加快实现洞口林业“崛起梦”,向建设“天蓝、山青、水绿”的生态宜居城市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化营林体制改革,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一是政府引导,全民参与。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联营、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向森林、生态领域聚焦。目前,洞口县已涌现出100多位山地承包经营的业主和大户造林承包者,经营面积157000多亩,主要发展林下经济、优势产业和特色造林,带动广大林农共同致富,成为洞口林业发展的正能量。二是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加快城乡绿化,大举植树造林,大力封山育林,加强城边、水边、路边“三边”重点地段造林,抓好“天坑”植被恢复,加快邵怀高速、洞新高速两旁造林绿化和提质改造,营造绿色通道景观,通过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按照“洞口县三年三边绿色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完成三边造林17304亩,全县江河两岸、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绿化率达到90%以上,县城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在35%、40%和45%以上。2013年全县完成“三边”造林7600亩,在沪昆高速24处、G320国道2处、竹城公路1处 “天坑”造林406亩。一城春色半城水,两岸林茂花满城,在县城绿化方面,洞口县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洲城”的总体要求,突出“一塔两洲”(文昌塔、洄龙洲和伏龙洲)、“一江两岸”(平溪江南、北岸)、“一道三路”( 洞口大道、双洲路、桔城路、雪峰路)、“一场一园”(雪峰广场、工业园)区域绿化,地方财政投入300多万元,植树15万多株,大力推进沿河绿化,大举建设生态长廊。实施工程造林,抓好特色林业,整合行政、政策、技术、资金和典型示范等资源,深入推进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和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61000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建设34000亩,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建设27000亩。
  二、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推动绿色资源增长。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实施生态修复,提高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划定生态安全红线,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扩大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成果,2002—2012年全县累计退耕还林17.4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04万亩、荒山造林10.5万亩、 封山育林1.9万亩。洞口县2011年石漠化监测结果表明,全县岩溶区面积为1588878亩,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481431亩,占岩溶区面积的30.3%。2012被列入湖南省新增16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规划2012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3000万元,分三年重点治理杨林、黄桥、石江、竹市和高沙等5个石漠化区域乡镇。大力加强林地、水源、湿地等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合理安排生态用地,实现林地占补平衡,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了对乡镇政府的综合考核评价。
  三、完善森林防火机制,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森林防火工作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经费应以地方政府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并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主体的森林防火投入机制;夯实基础,以防为主,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森林防火监管信息平台;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专业扑火队伍,1994年12月,洞口县组建了全省第一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配备队员30人,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推行资源节约利用。当前林业推进绿色发展,要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调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木材培育、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楠竹产业和花卉苗木。积极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走出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2012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6589万元,带动农户15.36万户,为农民人均增收543.6元。调强林产工业,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减少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注重林业的深度开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重点扶持和发展佳和建材、方正木业、佳利木业、五龙山胶合板等木竹加工龙头企业。洞口县现有木竹加工企业14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主要生产胶合板、细木工板、实木家具、实木门窗、生物质固体燃料和板枋等,获省级名牌产业二个,省级著名商标一个,市级名牌产品一个,木竹加工年产值33795万元,其中锯材木片加工年产值11020万元,人造板制造加工年产值7953万元,竹产品加工年产值3933万元,年实现税费5000多万元。调热生态旅游,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消费、低碳能源开发建设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打造山水园林洲城,实现洞口经济和生态双赢发展。

葛邦伟:立足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洞口林业发展

667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