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南县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0-10 17:43
信息来源:
一、竹产业发展的背景
2007年以来,随着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原湖南建材纸厂落户我县,县委、县政府作出了配合企业建立相应规模丛生竹工业原料林基地的部署,以满足企业对竹材原料的需求,推动丛生竹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当年4月30日引种栽植第一批70株母竹至今,竹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尝试阶段到大规模推广发展阶段的历程,这期间克服了种竹资源缺乏、栽培技术不完善、群众发展丛生竹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困难,并在科研、育苗、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二、竹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回顾几年来,我县竹产业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分为尝试、推广发展、巩固衰退三个阶段,共栽植竹苗294万株,折合面积4.6万亩。
尝试阶段:2007年-2008年底。
为了对接工业原料竹的需求,南县在2007年进行了一次全县的竹资源专项调查,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资源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先后组织了四次外出考察种源和栽培情况。一是县林业局和县招商局组织力量到四川省宜宾市考察工业原料竹。二是县林业局组织到广西柳州考察杂交竹的生产情况。三是为了考察杂交竹的抗冻情况。四是县林业局组织到江西宜春市考察工业原料竹基地建设情况。
先后四次考察和一次全县性竹资源专项调查,为我县竹产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也拉开了我县竹产业发展的序幕。
2008年春,我县组织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竹林营造活动,经过50多天的奋战,共计造竹4100亩,但由于当时群众认识不高,栽培技术不完备,种竹质量差,竹苗运输时间过长等原因,造林成活率仅为20%。
推广发展阶段:2009年-2011年底。
2009至2011年,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结合在麻河口光跃村、中鱼口林场建立的165亩高标准竹苗繁育基地,发展社会化育苗,成效显著,全县新增社会化育苗面积220亩,分布在10个乡镇,由24家农户经营。至此,全县竹苗繁育基地已达到385亩,可基本实现今后各年度造林所需种苗的自给
同时,我局还组建了15名技术骨干组成的科研试验团队,对丛生竹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省林业厅的竹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较好地解决了我县丛生竹产业技术空白的局面。
结合科研试验成果,三年期间,共新造竹林3.4万亩,栽植竹苗218多万株。经检查验收,三年的造林成活率分别达到40.7%、65%、76%,比第一年(2008年)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成片竹林的成活率显著提高,平均达到78.2%,最高成活率为98%。再加上我局成功将丛生竹纳入退耕还林,并新申报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农民群众得到了财政扶持,种植热情大涨,竹产业发展达到了高峰。
巩固衰退阶段:2012年-2013年。
2012年起,我县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丛生竹林进入轮伐期,本应是种植丛生竹收益的开始,却因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民群众积极性受挫,开始大面积的毁灭性砍伐,竹产业发展开始衰退,到2013年8月,据统计,全县丛生竹面积只有7600余亩,育苗面积93亩。
三、竹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
6年的时间,我县竹产业发展有不足,有经验,也有成就。在发展期间,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县政府直接的财政投入都达到了1000多万,加上项目资金,总投入达到了2000万以上,给企业提供了支持,给农户增加了收入,但竹产业的发展还是进入了衰退,这存在种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投入大,收益低。据种植户反应,丛生竹砍伐人工成本高达270元/吨,再加上运输等成本计算,每吨丛生竹成本接近300元,而企业给出的保护收购价只有570元/吨,三年下来,平均每亩产出不到100元,净产值与农民预期的收入差距太大。
二是与耕地面积相冲突。我县是农业大县,土地利用率高,而农户种植丛生竹以荒地为主,保肥保水能力比较差,农户也没有精细管理,产量比较低,而且面积都比较小且分布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三是企业对收购管理力度不够。丛生竹采伐我县缺乏采伐经验,也没有成熟的采伐技术和工具,农户单独采伐成本较高。而企业为降低成本,将收购任务承包给私人组建的采伐队,采伐队为保证自身的利益,往往对农户丛生竹采取“一刀切”方式,违背了丛生竹采伐“砍老留新”的原则,造成第二年丛生竹严重减产,如果农户不同意,采伐队就不收购。对于面积小、分布散的农户,采伐队也以不够工钱为理由,不同意上门收购,而农户自行送到企业的丛生竹,企业又以诸多理由不予收购,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如厂窖镇玉成村3组的农户夏时保,种植1亩丛生竹,至今无人收购,企业不愿意要,农户民愤比较大。
四是政策扶植力度减弱。随着我县退耕还林项目的结束,项目补贴由2011年的550元/亩和2012年的600元/亩,降低到巩固退耕还林项目的230元/亩,不足以支撑农户的种植成本投入,农户种植热情急剧下降。
五是竹浆市场低迷,企业收益负增长。跟据我们在托普公司,与负责的战总经理了解的情况,由于经济滑坡,企业遇到了困境,竹浆由原来的14000元/吨,下降到6000元/吨,而该公司生产一吨竹浆需要成本7600元,等于每生产一吨竹浆,该公司还要亏本1600元,因此,该公司如今的3万吨竹浆生产线基本上处于停工状态,去年收购的丛生竹都还没有消化,也不愿意重新启动收购计划。
四、推动竹产业继续发展的对策
1、保障竹农经济利益。
我县竹产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关键取决于群众有没有栽植丛生竹的积极性,这将直接关系到竹林基地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关系到企业对竹材原料的稳定需求。而影响群众种竹积极性的根本因素,主要的还是种植竹林的收益。因此,加强对农户的栽培技术指导与服务,促进竹材的高产出是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适当提高竹材的收购价格,实行较高的保护价收购政策更能发挥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作用。这是因为,竹材产量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为2.5吨/亩,这个产量不会有太大范围的突破,而提高竹材的收购价格,是最直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种植欲的最有效地手段。
2、搞好竹林基地建设规划。
根据拓普公司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企业每年的竹材需求量将达到70万吨。我县作为企业的主要原料生产基地,以保证供应60%的竹材原料计算,需配套建设竹林基地16.8万亩。建设如此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必须统筹安排好造竹用地:一是利用废堤荒地,主要是垸内废弃的间堤、大堤内侧禁脚以外的荒地、平垸行洪工程废弃的宅基地等;二是利用沟渠路胁地,这部分地类大多与农户承包地直接相连,栽植竹林对农作物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在土地权属、经济利益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群众栽植、管理竹林的积极性;三是利用农户房前屋后闲散地。这部分土地大多种植零星杂树或农作物,产值效益较低,栽植丛生竹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四是利用林木采伐迹地。我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林木采伐迹地,必须对适宜栽植丛生竹的林木采伐迹地进行强制规定,要求发展丛生竹。否则,以我县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很难保证达到丛生竹基地建设的规划目标。
3、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企业与农民的互助互动。
丛生竹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工业原料林,企业要想获得良性的发展环境,就必须加强与农民的互助互动,信息共享,正确引导农民,从栽培到后期砍伐,都应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行业管理监督体制,有了正确科学的行业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其生物产量,实现高产出、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