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善:溆浦县竹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9-17 17:43 信息来源:
  当前,随着省、市《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相继出台,竹产业开发潜力无限、责任很大、压力很大。为此,在通过先后考察绥宁县和浙江安吉县等竹产业大县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溆浦竹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开发大户、林农共同参与”的运作模式,从而实现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溆浦竹产业发展现状
  溆浦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54.1万亩,森林覆盖率62.04%,活立木总蓄积458.9万立方米,系全省重点林区县。
  1、竹类资源现状:溆浦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9℃,年均降雨量1327.8mm,无霜期302天,十分适宜竹类生长。特别是楠竹,在该县境内有成片的分布,长势很好。根据资源建档数据统计,全县现有楠竹林面积12万余亩,现有立竹1680余万株。其中,立竹数在250株/亩以上的楠竹林面积有4.2万亩;立竹数在150-250株/亩以上的楠竹林面积有3.5万亩;立竹数在150株/亩以下的面积4.3万亩。随着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溆浦现有的楠竹林面积绝大部分可不断开发利用,可利用株数在1400万株以上。依照现有的林地资源和立地条件,未来10年,全县可新造楠竹的林地面积在50万亩以上。但由于投入不足,目前许多竹林处于自然生长、粗放经营阶段,很多有培育前途的竹林处于荒芜状态,竹林巨大的潜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2、竹产业基地现状:自2009年溆浦竹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乐园竹业开始建设楠竹基地以来,该县已流转竹林地2万余亩,楠竹低产林改造4500余亩,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示范效应。但是楠竹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的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发展十分缓慢。
  3、竹产业加工现状:全县现有竹加工企业两家(乐园竹业和县艺竹公司),乐园竹业主要生产重组竹产品,年消耗立竹80万根左右,县艺竹公司主要以加工竹筷为主,年消耗立竹10万根左右。县内加工产量小,加工能力不足,利润空间有限,辐射能力不强,对农民的吸引带动有限。
  二、溆浦竹产业发展构想
  为切实把竹产业培育成为溆浦富民强农的特色产业,该县计划到2020年,全县楠竹基地发展到20万亩,其中新造和扩鞭8万亩,竹林垦复改造12万亩;新扩食用笋基地2000亩。竹子深加工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食用笋深加工能力达到0.5万吨,竹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为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培育高产优质竹资源。坚持分类经营原则,以提高现有竹林林分质量为重点,新造和扩鞭为补充,努力培育优质高效的竹林基地。对现有竹林采取砍杂、除草、深挖、垦复、灌溉施肥、合理采伐、精细管理的方式,突出抓好岗东、温水、两江、善溪、沿溪等5个乡的连片竹林产业带和示范片建设,以点带面,提高林地产出。加快竹林新造和扩鞭,工业原料林和迹地更新造林,栽种以大母竹为主要混交树种的混交林;城乡一体绿化工程,重点栽植以实生竹为主要树种的竹林,逐步扩大竹林面积。2013-2016年,全县完成竹林垦复改造3万亩,新造(含扩鞭)3万亩,新扩食用笋基地600亩。2017年-2020年全县完成竹林垦复改造9万亩,新造(含扩鞭)5万亩,新扩食用笋基地1400亩。
  2、加快改善竹林经营条件。按照突出重点、注重效益、规划引导、示范带动的原则,结合农村公路建设,按每300亩竹林修建1公里林道的密度完善竹林道路网络。同时,科学配置自然引水或动力引水等设施,促进竹林集约化、机械化、科学化经营。2013年-2016年,全县建设竹林道210公里,平均每年完成70公里;2017年-2020年全县建设竹林道490公里,平均每年完成122.5公里。
  3、着力提升竹资源加工水平。根据竹资源现状和省政府批准的年竹资源采伐限额,合理确定加工规模、科学布局加工企业。鼓励同类企业通过转让、兼并、租赁、合股联营等多种方式,实现企业优势重组。开展竹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加快淘汰资源浪费大、产品附加值低、自身经济能力弱的小型加工企业,坚决取缔无证经营企业,确保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禁止新上竹筷子等粗加工项目,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竹产品加工项目,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食用笋产品,切实抓好竹凉席、竹胶板等传统产品的提质升级,突出竹纤维纺织、重组竹产品、竹集成材家具、竹质功能性饮料、保健竹炭等新型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做大做强竹加工产业。
  4、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开展竹产品有机认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湖南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力争在3-5年形成在国内行业市场有影响、有位次的知名品牌,提高溆浦竹产品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完善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行业技术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规范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5、培育完善竹产业市场体系。在培育龙头企业、大户业主、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同时,大力培育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合理规划建设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硬件设施,建立公平竞争、调控约束机制,建立政府、企业、业主、农户各主体间在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平衡协调机制,减少和避免恶性竞争,防范化解市场风险,规范市场秩序。
  6、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健全竹产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技术网络,调整充实县级技术力量,重点基地乡镇保证2名科技人员,基地村保证1名以上的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先进适用新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的种植水平,增强科技兴竹能力。
  7、落实扶持措施。全县每年统筹扶持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扶持竹产业发展。对县里确定的竹产业加工龙头企业,享受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属引进企业还同时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加工农产品,用作原料的农产品收购资金、金融部门要优先提供贷款。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信贷担保机构,支持龙头企业以自有动产、不动产及名牌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价抵押贷款,积极稳妥地开展林权抵押等新型质押方式贷款。  

刘生善:溆浦县竹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667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