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军:解放思想转观念 生态立县变模式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9-29 17:43 信息来源:
  我县位于湖南省的最南端,是一个以瑶族同胞聚居的少数名族自治县,县内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16%,活立木蓄积量1506万立方米,林地面积为25.3万公顷,位居湖南省森林蓄积量第四位。虽然近年来我县的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迹象,但整体经济的发展仍相对落后,部分人群的发展观念较为滞后,特别以林区林农为主,其生产方式仍以伐木为生,造成了“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局面。这种滞后的思想观念不仅不利于我县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逐步破坏我县的生态资源。之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一、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1、高度重视,集思广益。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发展方针开展了“解放思想添动力、民主决策促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我局干部职工在活动中踊跃发言,对解放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为我县的林业发展出谋划策。我局根据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进行了有效的汇总,并对可行性强、有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将进行研究探讨,最后上报上级领导争取予以采纳。
  2、积极传达活动精神,转变林农思想观念。我局开展的解放思想活动不仅在机关城镇层面,而且涉及了全局14个乡镇林业站和9个检查站。目的要让基层民众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步转变滞后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林区群众,要让生态立县观念深入人心。要求基层各站所站长回去之后,积极传达此次活动的精神,让当地民众理解和支持“生态立县”的战略发展方针,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二、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保护生态资源
  1、绿化造林,积极打造“生态江华”
  (1)加强面上造林,全面落实责任。我局历来严格按照省、市、县下达的造林绿化工作任务,2013年完成县里下达我县造林的总任务9万亩,其中完成面上造林41117亩,“三边”造林4000亩,大苗种植28万株;退耕还林2000亩,石漠化治理1544亩,速丰林30000亩,封山育林6万亩。其中以国道、省道沿线及码市、大锡、湘江、未竹口等乡镇为主。同时我局与各基层林业站签订造林责任状,加强造林责任的落实。
  
  (2)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经济林种植。今年县政府出台了种植油茶的优惠政策,对种植一定面积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种植面积越大的,给予补助越多。我县今年共种植油茶4129亩,其中界牌525亩、桥市700亩、大路铺433亩、沱江400亩、河路口453亩,其他乡镇也有部分种植。
  
  2、严格规范林木采伐,保护生态资源
  (1)对天然林木实行禁伐。要求各林业站及时对公路两旁、沿河两岸可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清理,凡下达了林木采伐计划的林木全部取消该采伐计划。
  (2)对可视范围外的林木规范采伐。对可视范围外的伐区,在不超过采伐限额的情况下,必须凭林权证和书面申请报告(含迹地更新保证书),经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签署意见审批后再安排采伐指标。
  3、积极启动湿地公园项目,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1)建设湿地公园,切实开发我县生态旅游资源。2013年初,我局涔天河湿地公园申报已尘埃落定,目前项目机构编制已经全面设置,人员配置逐步完善,涔天河湿地公园项目正开始启动。充分利用我县的生态资源,建设好湿地公园以及发展好生态旅游业是当务之急,同时按照国家林业局湿地公园管理处的要求,结合我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方针,全面推进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我县古树名木的保护。近年来我局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下发了《关于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通知》,加大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力度。二是对我县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摸底造册及挂牌。经过细致的摸底,我县各村共有古树名木552株,挂牌数为108株;黄龙山旅游区挂牌152株(用于保护宣传),其树种隶属于37个科。
  4、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
  (1)积极申报省级生态公益林。我局将保护区内的20.87万亩(位于大、小圩)森林进行了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申报,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的保护范围。
  (2)加强石漠化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我局于5月初邀请了省林勘院专家对我县各乡镇石山进行了规划及治理工作。专家组经过对桥头铺、沱江、东田、涛圩、桥市等地石山的调查,建议以封、造、管、护等方式开展治理,并制定了适宜当地的林木种植计划,力争将石山转变成绿山。
  三、 转变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山水名县
  1、合理利用,以林生财。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养殖业,积极推进香草、食用菌、野菜等林下经济种植,目前我县的“瑶山雪梨”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并上报省厅作为我县林下经济的典范。同时发展旅游业,搞好度假休闲场所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养生游以及农家乐等新兴旅游产业,转移林业劳动力,保证林农的收入和利益。
  2、出台政策,调整林种。围绕“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方针,搞好林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引导林农调整林种结构,大力推进混交林、生态景观林建设,提高观赏性。县政府出台油茶种植奖励办法,调动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鼓励群众种植经济林和建设苗木花卉基地,拓宽了林农的增收渠道。
  3、项目扶持,提高收益。林业部门积极向上级申报相关项目扶持,利用项目资金积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及保护生态资源,其中包括公益林补助的提高及防护林的造林补助等(2013年生态公益林补助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每亩提高2元),确实为林农着想,一方面保证打造生态山水名县的积极推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农的收益,解决林农转变思想观念及生产方式的后顾之忧。
  4、招商引资,科学兴林。积极引进林业产业的先进技术和规模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进一步强化我县林业技术的发展和壮大,走技术产业化道路;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林业劳动力,最终实现转移致富。
  

蒋建军:解放思想转观念 生态立县变模式

667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