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宏:山水绕津城 绿色护家园 ——对推进绿色津市建设的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1-12 17:43
信息来源:
为贯彻落实《绿色湖南建设实施纲要》,加快全市林业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创新、实力、宜居、幸福”的新津市。津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绿色津市”的目标。活动坚持以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文化生态体系为主线,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造林、低改、封山”为手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保护利用湿地和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综合利用山水资源为平台,突出增绿补绿实效,全面加快绿色津市建设近。两年来强力推进“十万乔木绿津城”、“万千百十”等生态绿化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这凸显市委、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变化。
放眼全市,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47%、30.5%、7.88平方米,2005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市现有山林面积15.83万亩,森林蓄积量33.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82%。从总量来看,全市绿化各项指标均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相近,但绿地类型以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为主,缺乏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附属绿地建设力度不够,园林绿化景观效果不佳;从空间布局来看,公园可达范围覆盖率较低,公园绿地南轻北重分布不均衡;从绿化管理来看,养护管理标准不高,活立木市场管理有待规范;从爱绿护绿意识来看,绿化法律、法规宣传执行力度不够,全社会依法建绿、依法护绿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怎样的绿色规划是符合津市实际的?怎样的绿化建设是我们需要的?怎样的绿色工程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笔者认为,结合津市实际,绿色津市发展策略的关键和核心是:以中心城区绿化为重点,以生态廊道建设为纽带,引入河流廊道,建成覆盖城市的生态绿网,使津市成为绿量适中,绿地分布合理、类型多样,绿化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生态城市,并最终形成“一水、两园、两廊、多园”的绿地布局。
落实以上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加大建设力度,切实巩固绿化创建成果
1.绿化规划科学合理。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是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龙头,制订合理的高水平的城市绿化规划和城市绿化实施方案,将其纳入津市总体规划之中,扭转当前有建设缺规划、有设计缺规划、或有局部规划缺整体规划的被动局面。这样,只要绿地规划和实施方案一经决定,即具有约束效力,对设计不科学、与城市整体绿化不协调、不合时宜的项目不予审批,保证城市绿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绿化理念创新实用。就津市城区而言,绿化建设用地十分有限,必须越出城区界限,从维护和强化市民生存空间和城市山水格局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将城区和郊区的各种绿地都视为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打破城乡边界,建立城乡一体的大绿化格局。如打造关山——古大同片区、孟姜女大道和新开路两侧的生态绿化廊道,不断扩大城市总体绿化量。绿化设计突出个性。做好津市绿化,不能为了美观而种树,重视觉而轻生态,要参考津市生态特点,强调城市绿地布局与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相协调。构筑城市绿化乔、灌、草、藤、花相配置的多层次立体组合,既提高生物多样性,又提高绿化的稳定性和观赏性。
3.要以本土植被为主。构建具有津市特色的绿化体系,突出津市绿化的个性特征。城乡绿化齐头并进。一要拆迁还绿。结合全市“控违拆违”工作,逐步拆除违章建筑,还绿于民,打造小街小巷、居民组团绿地的升级版;二要新建补绿。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对城区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要严格进行配套绿地的建设,实行绿化与工程规划、建设、验收“三同步”。三要城区增绿。完善街道绿化,加快公共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单位、居住小区和厂区附属地绿化建设,形成一街一貌、一路一景,实现城在林中的目标。四要乡村披绿。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在乡村农田林网、荒山、房前屋后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森林围城”。
二、健全管理机制,确保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1.完善营林管护机制。加强城区管护队伍、乡镇基层林业站建设,落实管护责任;规范活立木市场管理,坚持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倡导封山育林护林,加强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
2.加大林业综合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林,对滥砍滥伐、盗卖古树名木的行为要依法查处。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林地林木经营权,吸引企业及大户植树造林。改革过去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搞绿化的做法,用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新机制走出一条绿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湿地保护。毛里湖湿地面积约占全市湿地面积的1/3,其绿化建设要一盘棋,与群众工作组结合,超前宣传毛里湖湿地公园建设及其规划内容。随着国家《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津市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3.加大基础资金投入。市财政要安排绿化预算,各乡镇、单位、园区要依据不同绿化标准自筹资金,相关对口部门要向上争取项目,把各个项目整合到绿化建设之中,统筹安排;制定鼓励社会支持政策;对乡镇生态示范户建设采取以奖代投、项目造林补贴,以此推动造林的积极性。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爱绿护绿的氛围。
1.宣传造绿。通过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和层层召开绿化工作会议,广播电视、印发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营造舆论氛围,开展绿化宣传工作。
2.全民养绿。加强对市民的教育,提高他们自觉爱护花草、林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美化家园的活动,大搞植树造林和栽花种草,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小区、校园、绿色村庄、生态示范户创建活动。
3.依法护绿。采取专人管护、门前三包、院内达标等办法,加强绿化管护工作。认真完善和落实《城市规划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广泛发动群众对破坏绿色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严惩破坏城市生态建设的行为,做到绿化一片,保护一片,巩固一片。
我们是绿色津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是绿色津市建设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建设绿色津市而携手奋斗。
放眼全市,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47%、30.5%、7.88平方米,2005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市现有山林面积15.83万亩,森林蓄积量33.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82%。从总量来看,全市绿化各项指标均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相近,但绿地类型以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为主,缺乏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附属绿地建设力度不够,园林绿化景观效果不佳;从空间布局来看,公园可达范围覆盖率较低,公园绿地南轻北重分布不均衡;从绿化管理来看,养护管理标准不高,活立木市场管理有待规范;从爱绿护绿意识来看,绿化法律、法规宣传执行力度不够,全社会依法建绿、依法护绿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怎样的绿色规划是符合津市实际的?怎样的绿化建设是我们需要的?怎样的绿色工程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笔者认为,结合津市实际,绿色津市发展策略的关键和核心是:以中心城区绿化为重点,以生态廊道建设为纽带,引入河流廊道,建成覆盖城市的生态绿网,使津市成为绿量适中,绿地分布合理、类型多样,绿化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生态城市,并最终形成“一水、两园、两廊、多园”的绿地布局。
落实以上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加大建设力度,切实巩固绿化创建成果
1.绿化规划科学合理。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是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龙头,制订合理的高水平的城市绿化规划和城市绿化实施方案,将其纳入津市总体规划之中,扭转当前有建设缺规划、有设计缺规划、或有局部规划缺整体规划的被动局面。这样,只要绿地规划和实施方案一经决定,即具有约束效力,对设计不科学、与城市整体绿化不协调、不合时宜的项目不予审批,保证城市绿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绿化理念创新实用。就津市城区而言,绿化建设用地十分有限,必须越出城区界限,从维护和强化市民生存空间和城市山水格局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将城区和郊区的各种绿地都视为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打破城乡边界,建立城乡一体的大绿化格局。如打造关山——古大同片区、孟姜女大道和新开路两侧的生态绿化廊道,不断扩大城市总体绿化量。绿化设计突出个性。做好津市绿化,不能为了美观而种树,重视觉而轻生态,要参考津市生态特点,强调城市绿地布局与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相协调。构筑城市绿化乔、灌、草、藤、花相配置的多层次立体组合,既提高生物多样性,又提高绿化的稳定性和观赏性。
3.要以本土植被为主。构建具有津市特色的绿化体系,突出津市绿化的个性特征。城乡绿化齐头并进。一要拆迁还绿。结合全市“控违拆违”工作,逐步拆除违章建筑,还绿于民,打造小街小巷、居民组团绿地的升级版;二要新建补绿。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对城区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要严格进行配套绿地的建设,实行绿化与工程规划、建设、验收“三同步”。三要城区增绿。完善街道绿化,加快公共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单位、居住小区和厂区附属地绿化建设,形成一街一貌、一路一景,实现城在林中的目标。四要乡村披绿。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在乡村农田林网、荒山、房前屋后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森林围城”。
二、健全管理机制,确保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1.完善营林管护机制。加强城区管护队伍、乡镇基层林业站建设,落实管护责任;规范活立木市场管理,坚持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倡导封山育林护林,加强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
2.加大林业综合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林,对滥砍滥伐、盗卖古树名木的行为要依法查处。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林地林木经营权,吸引企业及大户植树造林。改革过去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搞绿化的做法,用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新机制走出一条绿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湿地保护。毛里湖湿地面积约占全市湿地面积的1/3,其绿化建设要一盘棋,与群众工作组结合,超前宣传毛里湖湿地公园建设及其规划内容。随着国家《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津市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3.加大基础资金投入。市财政要安排绿化预算,各乡镇、单位、园区要依据不同绿化标准自筹资金,相关对口部门要向上争取项目,把各个项目整合到绿化建设之中,统筹安排;制定鼓励社会支持政策;对乡镇生态示范户建设采取以奖代投、项目造林补贴,以此推动造林的积极性。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爱绿护绿的氛围。
1.宣传造绿。通过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和层层召开绿化工作会议,广播电视、印发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营造舆论氛围,开展绿化宣传工作。
2.全民养绿。加强对市民的教育,提高他们自觉爱护花草、林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美化家园的活动,大搞植树造林和栽花种草,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小区、校园、绿色村庄、生态示范户创建活动。
3.依法护绿。采取专人管护、门前三包、院内达标等办法,加强绿化管护工作。认真完善和落实《城市规划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广泛发动群众对破坏绿色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严惩破坏城市生态建设的行为,做到绿化一片,保护一片,巩固一片。
我们是绿色津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是绿色津市建设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建设绿色津市而携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