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成: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8-31 17:43 信息来源:
  油茶是大自然赐给我国的植物瑰宝。国家把它作为保护物种和油料食品安全战略,油茶产业发展如强劲东风,在南方各省市纷纷刮起,其发展势头看好、前景可观。但目前遇到的制约政策、经济困惑不及时解决,将会前功后弃。笔者根据攸县油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启示。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辖23个乡镇(街道),304个村(社区),人口80万,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2012年,全县GDP达到25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2.2亿元,县域综合实力连续8稳居全省十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森林蓄积量3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7.58%。是全国油茶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县、省油茶生产重点县、省重点林区县。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油茶产业不断壮大,油茶总面积达51万亩,茶油年产量0.8万吨,年产值达6亿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攸县茶油生产大县三年规划》和《攸县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优惠政策,将油茶产业列入全县“十大亿元产业”之一,通过涉农项目整合,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科学整合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巩固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开发建设油茶产业。强化油茶主产乡镇工作责任,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乡镇年度考核。各乡镇相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扶持办法,兑现奖惩,鼓励农民大力投入油茶产业建设。
  2、坚持造育并举,确保基地建设。按照《湖南省1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大纲》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布局,制定了《攸县2009年—2019年油茶发展规划》。先后投入油茶发展资金1.2亿元,新造油茶林近6万亩、油茶低产改造25万亩,油茶林总面积达51万亩。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对上云桥镇江南村、瑶塘村等处250亩“薄壳油茶”原生林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先后选择和收集4个省12个县优良油茶无性系234个(号)、优良家系3个,其中141个无性系达到了国家优树标准,在新市、丫江桥、槚山等乡镇建立优良无性系油茶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全县油茶采穗圃500余亩,良种苗木生产基地1000余亩,年繁育优质种苗2000万株以上。
  3、注重指导服务,提高管理实效。一是技术培训。举办油茶低改和栽培技术培训班,组织项目责任人、技术骨干、经营业主参观交流,无偿赠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油茶新造林栽培技术》等技术资料,提高油茶育苗、栽培、嫁接技术。2009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班30余期,印发技术资料5万份,培训8300余人次。二是技术指导。安排林业技术人员深入油茶项目基地,对造林、管护等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段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油茶成活率和挂果率,提升油茶造林质量。2013年全县营造的1.5万亩油茶林,成活率92%以上。三是示范引导。大力推介油茶样板、示范典型和生产能手,引导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桃水镇周恒文承包50亩荒山新造油茶林,年产油茶鲜果3万公斤,亩产值近3000元,被省林业厅授予“油茶培育能手”称号。
  4、强化政策推动,提升发展水平。出台激励扶持政策,对连片造油茶林面积100亩以上的,除享受国家项目资金外,县财政补助300元/亩,用于头三年抚育管护,公司、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得到发展,油茶产业逐步壮大,农户收入不断增长。全县共发展100亩以上种植大户67户,单曼生、尹建林、卢华兰等造林均在700亩以上;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12家,金岭、同发等专业合作社经营油茶林2万余亩,带动农户3000余户;7家油茶公司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连接林户7256户,天华油茶公司投资3000万元,经营油茶林6000余亩。同时,重点培植油茶精深加工企业,湖南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加工茶油3000吨,有效推进了油茶深度开发,延伸了产业链条。
  二、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有扶持,但扶持力度不大。油茶建设前期投入成本大,每亩油茶投入约2000元,而目前油茶项目一次性补贴资金只有400元(新造400元/亩,低改200元/亩),补贴标准相对较低。加上农业产业银行贷款难,后期培育管护资金难以跟上,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油茶项目的扶持力度,配套后期抚育管护资金。
  2、有规模,但科技含量不高。我县油茶加工企业起步较晚,受设备、资金和技术等因素制约,油茶加工处于粗加工、低水平状态,研发能力相对较差,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恳请上级部门加强指导和帮助,推进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引进与推广精深加工技术,延长油茶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有品牌,但开发力度不够。攸县素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1965年国家林业部命名的“薄壳香”油茶是攸县的一大乡土品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建议上级部门加大扶持、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快开发步伐,加强原生油茶林的培育与保护,进一步提高油茶产业效益。

吕文成: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667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