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定华:加快耒阳林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1-26 17:43 信息来源:
  近几年来,耒阳林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以林业工程建设为重点,狠抓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大力推进油茶、楠竹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林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不断发展林业经济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努力。
  一、 耒阳林业产业建设基本情况
  耒阳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林业用地面积218万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5%,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油茶、楠竹生产是林业的两大主要产业,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油茶之乡”、“中国特色竹乡”。
  耒阳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是全国油茶面积最大的县市。2008年以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公司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大力实施“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战略,加快土地流转,加大造林力度,全力振兴油茶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了面积110亩油茶良种采穗圃1个,油茶良种育苗基地1个; 全市新造高产油茶林18.6万亩、垦复老油茶林30万亩;引进了湖南省金拓天油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耒阳市殷理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耒阳市中科生物有限公司、湖南林之神森生油茶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省天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耒阳分公司等10余家外资企业,引导培植了湖南绿源油茶产业有限公司、耒阳市神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耒阳市金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0余家本土企业,培植100亩以上的油茶造林大户180多户;基本形成了 “四带两区”的发展格局,即以S320线、武广高铁、G107线、京珠高速四条交通沿线为主纵深发展,以耒水为界,形成河东、河西两大产业区。目前,耒阳市有油茶种植和加工企业50余个,造林大户180多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年产油茶600多万公斤,油茶年产值达8亿元,油茶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产业。
  我市楠竹林面积达到23多万亩,年产楠竹1000多万根,产值8000万元,是我市林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市楠竹资源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黄市镇、大义乡、南阳镇和东北部的马水乡、亮源乡等五个乡镇,五个乡镇楠竹面积达18万多亩,占全市楠竹面积的78%以上。近几年来,我市出台了鼓励发展楠竹产业的相关政策,作出了科学严谨的楠竹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楠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并于2011年成立了耒阳楠竹产业协会,大力促进楠竹产业发展。一方面,加强蔡伦竹海森林公园建设,以黄市镇为核心,发展楠竹特色旅游业,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齐头并进的良好效应。另一方面,通过丰产林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提高林农垦复改造楠竹林的积极性,全市完成低产林改造55000亩,楠竹新造林6443亩,楠竹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及产量得到提升,群众积极性更高,发展态势良好。2012年经中国竹产业协会和国家林业局评审,我市获得了“中国特色竹乡”的荣誉,为楠竹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我市目前油茶、楠竹产业建设仍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新造丰产林与老油茶林垦复低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按现行物价指数计算丰产油茶林从新造到收获期每亩需投入2800元左右,低产林改造每亩投入也在1000元左右,我市油茶产业建设仅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平均每年需投入资金21700多万元,而我市每年财政补贴与项目投入仅2000多万元,金融信贷3000余万元,其余16000万元基本依靠业主自筹,产业发展资金缺口相当大,影响油茶产业快速发展。楠竹低产林改造每亩需投入600元,目前政府每亩补助仅50元,补助金额过低,林农低改投入压力大,积极性不高。
  2、整体产值不高。我市林业产业总的产值不高,突出表现在平均产量低及产品附加值低两个方面。一是低产林比重过大,平均亩产量低。新造油茶林部分刚进入初产期,老油茶林由于老化、管理初放、品种不良等原因,大部分属于低产林,油茶每亩产量低;楠竹林普遍存在林龄不合理,竹质差,竹林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其效益也远远没有达到丰产竹林的规定。二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整,油茶加工目前存在规模化企业与小榨油作坊并存的局面,油茶大部分只生产食用油,精深加工不足,高科技产品少;楠竹主要是销售毛竹原材,加工企业少,长期以来,毛竹加工利用停留在对主竹的初级利用上,产品多以竹片、竹帘、竹筷、竹跳板等为主,产品附加值极低。
  3、规模化发展不够。林地流转是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前提。我市大部分油茶林、楠竹林都是分山到户的责任山,各户山林面积少且分布散,插花山多,一山多户,一户多山是普遍现象,加上大量农民外出打工,部分群众思想保守,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没有土地经营,“宁愿抛荒,不愿失地”。严重制约了林地流转,影响林业产业的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特别是楠竹林目前几乎全是各家各户经营,林农没有流转的意识,也没有形成集中流转管理的氛围,总的来看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还不够。
  4、产业发展风险较大。林业生产是一项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遭受火灾、病虫灾害、冰冻雨雪灾害等的破坏,投资风险系数较大,企业与林农发展生产的顾虑很大。我市近几年来先后在2008年、2010年发生冰冻灾害天气,导致林业产业损失严重,初步统计,两年茶油产量减产达400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达2个多亿;冰雪压断倒伏楠竹3500万根,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森林火灾更是令林农提心吊胆。而森林保险投保与理赔体制尚不完善,保险金额低,保险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出来,林业投资风险没有得到有效化解,产业发展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
  三、 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1、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坚持政府、企业、林农、银行等多方投入。一是努力争取上级林业重点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先后争取了中央财政油茶示范林、省级油茶发展资金、现代农业发展油茶产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丰产示范林基地建设、楠竹林低产改造等林业产业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下一步要加大争资跑项力度,争取更多林业产业项目落户我市,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投入。二是加强宣传及引导,抓好企业服务,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内外企业、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建设。三是进一步抓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充分利用贷款贴息、担保等杠杆,鼓励银行扩大信贷,吸引更多金融资金支持发展林业产业。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一是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公司技术人员、种植大户进行油茶、楠竹高产技术培训;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每年造林、抚育季节,组织全局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分片包干进行生产技术指导;三是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测土配方、生根粉、专业肥料等林业新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油茶高产技术规程、楠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等得到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公司、大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建设好油茶、楠竹原料基地。
  3、着力促进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一是促成神农公司油茶博览园建设及加工企业建成投产,让油茶产业完整成形。神农公司油茶博览园选址紧挨工业园区的大唐村、大胜村、大丰村、皂丰村以及遥田镇的宣塘村、被塘村、皂新村等村,以加工为基础延伸,突出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特色,拟建设开发包括中国油茶博物馆、油茶研究所、生态低碳型油茶加工旗舰厂、油茶小镇、油茶主题休闲旅游中心为一体的油茶博览园综合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市油茶产业朝着产业聚集度密、科技含量高、复合性强的方向发展,对我市油茶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意义,我们将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努力促成该项目的建设。另外要加快油茶加工企业建设,尽快建成投产,不断开发油茶新产品,形成油茶种植、科研、加工、经营等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大力引进楠竹精深加工企业。整合现有竹制品工厂,逐步淘汰附加值低的加工企业,实行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根据耒阳市楠竹资源现状,努力引进3-5家精深竹加工企业,开发竹纤维、竹炭、竹汁、竹保健品、竹工艺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大力引进各类配套加工企业,带动竹蔸、竹梢、竹废料等边角料的开发,延伸产业链。
  4、不断创新方式,大力促进林地流转。不断规范林权交易行为,积极化解各类林权纠纷,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大户租赁”、“农户合营”等新型生产模式,并充分发挥油茶产业协会、楠竹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引导林地向企业、大户集中流转,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5、加强森林保险、森林“两防”工作,降低林业生产风险。一是建立完善的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森林保险投保、理赔制度,多方筹措保险经费,加大保险投入,促进森林全面纳入保险范围,应保尽保,合理赔偿,减少林农损失。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建立市、乡、村、组上下四级,全面覆盖的强大预防体系;严格落实《衡阳市森林防火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和《耒阳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加大火灾案件查处力度,严厉追责;组建一支100-150人的专业扑火队伍,加强专业培训,配置专业器材,加强森林火灾的应急扑救、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进一步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控体系,进行严密监测,不断引用新技术,做好病虫害预报、防治工作,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不发生大面积灾害,努力降低林业生产风险。

段定华:加快耒阳林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66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