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平:提升城乡造林绿化水平 加快推进绿色常宁建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1-19 17:43
信息来源:
一、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齐抓共管合力
为推进绿色常宁建设,常宁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市政协主席担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市几大家分管的负责人为副组长,林业、农业、水利、交通、财政、建设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绿色常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城乡绿化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府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按照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绿色常宁建设实施方案,乡镇作为绿色常宁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实行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负直接责任,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加强协作,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主动配合的格局,全力推进绿色常宁建设。
同时,将绿色常宁建设列入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严格奖惩措施,市委、市政府组成督导组每季度深入乡镇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对已经落实的要查成效、对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对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对影响落实的要查责任,并把督促检查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通报,对完成任务行动较快、效果较好的乡镇和市直单位进行表彰;对没有完成造林任务的,按市委、市政府相关规定追究责任,确保两年绿化提质任务顺利完成。
二、科学制定规划,精心描绘生态建设蓝图
通过科学规划,提高绿化水平,造林绿化要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把难造林地绿化工作作为绿色常宁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山头、城镇、道路、水系、村庄等绿化工程,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宜林荒山、采伐和火烧迹地、疏林地等,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等方式,对紫色页岩、石漠化土地以封山育林、补植补造为主,人工造林为辅,对矿山土石砂场等废弃区域实施“矿山复绿”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推进矿山植被修复生态工程。保护和开发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加强南部生态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天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义山自然保护区、庙前古名居、财神洞、石马地质公园等绿色生态园区的独特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力争“一年一变化,两年大变样”,用两年时间绿化提质。同时,加大境内岳临高速等交通干线两侧造林绿化力度,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及连接线绿化,力争做到有路就有树,不断提升绿化档次和水平。
到2015年,常宁市将两年绿化提质,实现城乡全面绿化目标,形成“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城乡绿景”的优美生态,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努力把常宁打造成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到2020年,高速公路、省县道两侧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景观林带,城乡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52%,基本实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民幸福。
三、落实造林主体,大力提高造林绿化效果
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落实造林和管护主体,明确利益分配,创新投入机制,依法发放林权证,充分保障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引导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林权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租赁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林地尽快落实到具体企业、大户和林农,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林业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行“林权返租”造林模式,由企业、大户出资租地造林并提供资金、技术,农民从专业公司、企业、大户手中承包林权投工投劳进行经营管理,利益进行分成,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坚持分类指导,建立造林绿化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造林公司、造林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投资林业,开发经营荒山荒地。对通道绿化建设,必须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组织专业队伍造林,做到“包栽包活”, 切实解决“年年栽树不见林”的问题。同时,要明确管护主体,完善造林绿化管养责任制,不断创新造林绿化管护机制,鼓励专业人员、专业队伍承包管养,切实提高管养水平和效果。
四、健全投入机制,全面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造林绿化工程资金巨大,投资回报周期长,比较效益较低。常宁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一是财政投入引导,对荒山造林绿化给予资金支持,所需苗木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森林抚育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充分调动投资主体造林绿化荒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创新和完善林业融资体制,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实行林业贷款全额贴息,刺激社会资本,尤其是银行资金进入林业行业;财政出资购买森林保险,开展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试点工作,化解银行信贷风险;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稳步发展;鼓励和支持承包林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常宁先后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油茶示范林基地县(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林业产业建设项目资金,整合了扶贫开发、国土整理、水土保持等涉农资金,为助推全市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林业部门加强对造林技术的培训和服务,动员和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营林者科学造林育林,林业技术人员落实造林质量“三包”制度,即包山头地块、包造林质量、包技术服务, 从整地、苗木、栽植等环节严把造林质量关,做到砍杂不到位不整地、整地不到位不打穴、打穴不到位不栽植、栽植不到位不验收,真正做到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同时,根据造林绿化工程量,做好树种选择和种苗培育,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抓紧做好种苗采购、质量监督以及苗木发放工作,确保苗木品种对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择大苗造林,确保尽快成林见效。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组织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以及防治工作,依法加强管护,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爱护树木的意识。森林公安机关进行重点打击乱砍滥伐林木的行为,着力营造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浓厚氛围,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放心造林、放手发展。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以生物防火工程为基础,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突出抓好野外火源管理,强化防火宣传,做好扑救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森林火灾的调度和处置,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