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祥:宁远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2-30 17:43
信息来源:
近年来,宁远县林农及林业大户就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林地产出做了大量尝试。目前,已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模式有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休闲娱乐等。其中,林下养殖在我县已形成一定规模。加强政策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将是我县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林下经济在我县仍然处于林农、林业大户自发组织阶段,各级政策支持有限,各部门管理权限重叠,可投入扩大生产的资金较少。如何充分利用我县森林资源,提高林地最大产出率,促进农村经济搞活,是摆在我们林业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宁远县发展林下经济要着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在林业生产领域充分利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孕育“出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兴林业产业模式。我县是农业大县,林地面积约占县域国土面积一半,林区农村人口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是提高林地产出率,解决农村经济增长,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举措。
二、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宁远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上游,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687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全县有林地面积269万亩,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达58.71%,森林蓄积量达432万立方米,系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
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林下经济合作组织15家,利用林地面积达5.6万亩,年产值已达到1.86亿元。其中,主要以林禽、林药、林菌、森林旅游为主。林禽模式。以养殖土鸡、珍珠鸡、孔雀等禽类为主。初具规模的林禽大户有,荒塘乡,利用林地面积1200亩,存圈土鸡6万羽以上,年出圈20万羽,存栏黄牛50头,年出栏100头,年产值达800万元,带动林农200余户。林药模式。湖南敬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的金银花基地,涉林面积约5000亩,年产值达1500万元。同时,该公司计划再投入1000亩林地种植药材,目前已完成前期整地工作。另外,全县种植厚朴、杜仲、百合、黄桅子等林药模式还有很多,面积共有5000余亩,预计年产值可达到3000万元以上。森林旅游。我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湖南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九疑山景区。发展森林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抓好九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潇水河一带湖光山色,水波潋滟,林木葱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大有可为,是农村经济又一潜在亮点。通过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此外,还有林菌模式、林牧模式、林耕模式。这些利用林下空间林下种植蘑菇、养殖野猪、牛、羊,种植西瓜、花生、红薯、黄豆等经济作物的林下经济模式在我县各乡镇普遍存在。
三、宁远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一是各级党委政府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撑。国家、省对林下经济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提供了相关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这也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在项目支持上,各级林业部门对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模式设立了扶持项目。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在制定发展意见,编制发展规划上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宁远县地理环境、区位优势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宁远县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适合发展高效的绿色生态农业。全县有178万亩林地,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同时,厦蓉高速、二广高速在县域境内纵横交错,县域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三是近几年来的摸索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基础。林户自发、企业自主经营的林禽、林药、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模式,为我县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经验。同时,也为今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制定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二)困难与不足。一是认识程度不高。大多数林农对于林下经济的政策、意义和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二是产业规模不大。各林户在发展林下经营时都是自主经营,缺少一个主产导向,生产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监管部门过多。林户发展林下经济通常会涉及到农业、林业、畜牧等多个部门,存在着部门管理权限重叠的现象。四是市场掌控不力。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市场信息来源不足,生产经营上存在盲目性,不能很好的遵循市场规律,经济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五是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在养殖方面,沿用传统养殖方式,饲养成本高、效益差,难以适应市场规律。六是资金投入偏少。各经营业主资金投入有限,县级财政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也不多,发展林下经济的后劲略显不足。另外,林区普遍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下经济的规模发展。
四、我县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环节
发展林下经济,在我县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也存在后天的不足。因此,林下经济经营模式选择是否合理,配套服务机制是否健全,是我县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所在。
一是科学统筹规划。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根据我县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林地资源、市场需求情况等,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二是健全服务体系。依托国家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试点项目,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作用,加大林业发展资金和建设项目向林下经济的倾斜力度和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拨付部分资金,帮助林农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解决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积极引导合作。首先做好市场定位,引导和培育适宜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新品种和好品种,为潜在市场提供绿色健康的林产品;其次要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民开展合作经营,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要引导组建专业协会,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提供政策法律、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五、我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如何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要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在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经营上做文章,解决生产、融资、市场等经营困难,助推林下经济加速发展。
(一)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应及时出台《宁远县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上强化政策、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理顺各部门管理职能,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作出相应的规划,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各乡镇、村支两委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种宣传方式,把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政策信息、技术模式及成功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要通过媒体宣传,跟踪学习,引导部分村民先行试点,摸索尝试,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三)加大推广力度。一是重点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菌、林药、林果、林花、林菜等模式。二是持续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生态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三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发挥金霞山、晓霞山、隐山等林地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四是鼓励发展林下加工。强化林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向技术好、速度快、效益高的方向发展,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由政府组织,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发展可持续、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同时,主管部门要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五)加大市场对接力度。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市场销售网络。着重要抓紧建设一批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同时,要把握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的特点,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经营业主与市场对接力度,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在林业生产领域充分利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孕育“出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兴林业产业模式。我县是农业大县,林地面积约占县域国土面积一半,林区农村人口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是提高林地产出率,解决农村经济增长,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举措。
二、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宁远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上游,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687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全县有林地面积269万亩,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达58.71%,森林蓄积量达432万立方米,系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
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林下经济合作组织15家,利用林地面积达5.6万亩,年产值已达到1.86亿元。其中,主要以林禽、林药、林菌、森林旅游为主。林禽模式。以养殖土鸡、珍珠鸡、孔雀等禽类为主。初具规模的林禽大户有,荒塘乡,利用林地面积1200亩,存圈土鸡6万羽以上,年出圈20万羽,存栏黄牛50头,年出栏100头,年产值达800万元,带动林农200余户。林药模式。湖南敬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的金银花基地,涉林面积约5000亩,年产值达1500万元。同时,该公司计划再投入1000亩林地种植药材,目前已完成前期整地工作。另外,全县种植厚朴、杜仲、百合、黄桅子等林药模式还有很多,面积共有5000余亩,预计年产值可达到3000万元以上。森林旅游。我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湖南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九疑山景区。发展森林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抓好九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潇水河一带湖光山色,水波潋滟,林木葱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大有可为,是农村经济又一潜在亮点。通过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此外,还有林菌模式、林牧模式、林耕模式。这些利用林下空间林下种植蘑菇、养殖野猪、牛、羊,种植西瓜、花生、红薯、黄豆等经济作物的林下经济模式在我县各乡镇普遍存在。
三、宁远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一是各级党委政府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撑。国家、省对林下经济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提供了相关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这也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在项目支持上,各级林业部门对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模式设立了扶持项目。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在制定发展意见,编制发展规划上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宁远县地理环境、区位优势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宁远县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适合发展高效的绿色生态农业。全县有178万亩林地,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同时,厦蓉高速、二广高速在县域境内纵横交错,县域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三是近几年来的摸索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基础。林户自发、企业自主经营的林禽、林药、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模式,为我县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经验。同时,也为今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制定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二)困难与不足。一是认识程度不高。大多数林农对于林下经济的政策、意义和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二是产业规模不大。各林户在发展林下经营时都是自主经营,缺少一个主产导向,生产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监管部门过多。林户发展林下经济通常会涉及到农业、林业、畜牧等多个部门,存在着部门管理权限重叠的现象。四是市场掌控不力。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市场信息来源不足,生产经营上存在盲目性,不能很好的遵循市场规律,经济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五是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在养殖方面,沿用传统养殖方式,饲养成本高、效益差,难以适应市场规律。六是资金投入偏少。各经营业主资金投入有限,县级财政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也不多,发展林下经济的后劲略显不足。另外,林区普遍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下经济的规模发展。
四、我县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环节
发展林下经济,在我县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也存在后天的不足。因此,林下经济经营模式选择是否合理,配套服务机制是否健全,是我县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所在。
一是科学统筹规划。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根据我县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林地资源、市场需求情况等,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二是健全服务体系。依托国家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试点项目,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作用,加大林业发展资金和建设项目向林下经济的倾斜力度和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拨付部分资金,帮助林农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解决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积极引导合作。首先做好市场定位,引导和培育适宜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新品种和好品种,为潜在市场提供绿色健康的林产品;其次要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民开展合作经营,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要引导组建专业协会,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提供政策法律、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五、我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如何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要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在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经营上做文章,解决生产、融资、市场等经营困难,助推林下经济加速发展。
(一)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应及时出台《宁远县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上强化政策、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理顺各部门管理职能,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作出相应的规划,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各乡镇、村支两委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种宣传方式,把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政策信息、技术模式及成功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要通过媒体宣传,跟踪学习,引导部分村民先行试点,摸索尝试,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三)加大推广力度。一是重点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菌、林药、林果、林花、林菜等模式。二是持续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生态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三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发挥金霞山、晓霞山、隐山等林地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四是鼓励发展林下加工。强化林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向技术好、速度快、效益高的方向发展,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由政府组织,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发展可持续、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同时,主管部门要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五)加大市场对接力度。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市场销售网络。着重要抓紧建设一批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同时,要把握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的特点,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经营业主与市场对接力度,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