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在武陵山片区发展中做强林业生态的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2-24 17:43 信息来源:
  2011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出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面规划出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凤凰县作为湘西旅游龙头、湖南旅游精品,同时又是国家重点扶贫县,要在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中率先脱贫、率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抢抓历史机遇,探索先行先试,努力打造生态强县、绿色名县,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造福全县人民。
  一、凤凰县生态建设成果
  近年来,凤凰县坚持走“一业带三化”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依托文化旅游迅速发展,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共有林地面积108893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1.9%,森林覆盖率达54.5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91.9万立方米,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一)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近年来,全县共完成各项工程造林面积56.7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2.6万亩,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1.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5.3万亩,完成国债长防林建设12.1万亩,森林抚育财政补贴试点0.8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7万亩,地方绿化1.7万亩。全州“八百里绿色行动”开展以来,共造林绿化1.7万亩,苗木成活率96%以上,先后获全州“八百里绿色行动”绿化工程一等奖、二等奖。
  (二)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2011年按期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目标任务,现场核实面积140.5万亩,发放林权证93666本,有效调处山林纠纷197起。推动配套改革,完成“三权”管理中心建设,强化基层工作站建设、森林保险抵押机制形成等林权配套改革,为实现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发达、林农收入增加的改革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生态公益补偿机制逐步健全。目前,全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43.6万亩,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7.68万亩,地方公益林25.32万亩,总面积76.6万亩。目前各乡镇均已落实了管护措施,强化了管护责任,完善了管护机制。全县每年获得国家、省级生态补偿资金40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7.8万人。
  (四)生态资源保护管理显著加强。一是以创建平安林区为目标,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和完善预防体系建设,促进林业安全生产发展;二是以依法管理为基础,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和开展林木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林政资源管理规范化。近几年来,共清缴非法木材600多立方米,清理关闭非法经营加工户40余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市场秩序;三是以林业执法为保证,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资产;四是以监测预防为重点,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群众不断增强的生态保护意识与贫困落后的生存现状之间矛盾尖锐。近年来,凤凰县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生态建设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森林法律法规宣传,强化林业执法,推动生态建设,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县属于民族贫困地区,山地多、耕地少问题突出,“靠山吃山”的思想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长期存在,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现象屡禁不止,对我县生态建设造成重大伤害。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我县贫困人口众多,宝贵的森林资源成为群众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的依靠,导致毁林行为难以禁止,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难度相当大,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二)国家不断加大的生态建设投入与地方相对滞后的生态保护机制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确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同步发展的方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生态公益补偿机制,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了系列惠民政策。但是,由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生态建设的本级财政投入不足,制约着生态保护机制健全完善。尤其是当前我县森林防火形势较为严峻,森林病虫害科学防治难度加大,毁林开垦行为时有发生,林业执法工作难度大,出现了造林后管理难以到位的现象,对全县生态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林业产业化的水平提高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全县林地利用过于依赖在有林地的利用上,林业产业的发展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粗放型经营的管理模式难以形成集约的、优势的林业产业。一是林业产业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全县经济林低产低效林多,管理粗放,品质低劣,得不到明显的产出效益;二是林产品加工业发展难,不具规模经营。当前多为杉木、松木方面的原、条木经营,且仍以粗放型加工为主,仅停留于传统或初级的产品上,难形成上市规模;三是林业缺乏龙头企业、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林地经营活动缺乏活力,仅停留在林木的初级加工上运用,且林下种养业发展劲势不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县仅有5户,商品产出率较低,市场辐射力弱。
  三、加快凤凰县生态建设的对策
  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给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勾画出了一个宏伟“蓝图”,同时也给这一片区的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凤凰县为这一片区的“南方明珠”,要紧紧围绕如何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抢抓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进一步优化服务,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加快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上文章,着力破解制约生态建设难题。要紧紧围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的生态建设若干政策,抢抓历史新机遇,积极开展跑项争资工作,认真好向上汇报衔接,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建立稳定增长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实现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长防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专项资金。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打造生态建设投融资平台,探索实施林权抵押融资模式,支持林农以林地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融资,切实解决当前制约生态建设的资金问题。三是探索建立生态公益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建设,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四是注重与周边县市加强合作交流,认真学习周边县市生态建设的有益成果和宝贵经验。
  (二)在服务旅游发展大局上文章,着力营造生态景观效应。凤凰县生态建设要主动服务文化旅游发展大局,重点围绕山水和城市绿化文章,打造绿色生态画廊,加快实现生态建设的景观效应,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一是强力打造森林古城。推进“十里沱江风光带”三期工程建设。加快县城喜鹊坡造林绿化,有效改善古城周边生态状况,营造整体效应。加快推进“八百里绿色行动”植林造景工程,打造吉怀高速公路城北下线风光带,定植杜英、桂花等名贵大苗。大力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广泛宣传动员,调动广大群众和游客参与绿色行动的积极性,共建凤凰古城绿色文化。二是全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基础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绿化工作水平,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造一张靓丽的城市生态名片。三是加快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进一步挖掘凤凰生态旅游潜力,加快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与互补。用好丰富森林资源,加快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融生态和文化于一体,为古城增添一道靓景。依托母亲河沱江,重点打造江河水生态文化长廊,切实加强沱江源头生态保护,配合“烟雨凤凰”项目的实施,建设沱江上游生态观光旅游胜地。
  (三)在转换生态经济效益上文章,加快改善民生和服务社会。加快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帮助林农实现增收目标。一是进一步争取国家生态公益补偿。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争取更多山林地纳入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切实加强管护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省级验收,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二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林下驯养繁殖、菌生基地、中药材等林下产业,让森林食品成为新兴产业,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优势产业。三是发展林业龙头企业。积极整合林业加工企业,按政策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推动企业上规模,走精加工、高品质的集约化之路,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县林业生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四是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发挥森林水土保持、改善环境的作用,全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改善岩石裸露地生态状况,认真好农村房前屋后栽树,夯实农田水利设施周边生态基础。
  (四)在健全生态保护机制上文章,着力构建完备的生态保护体系。要加快健全生态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一是健全林业执法工作机制。加大森林保护法律法规宣传,继续深入24乡镇各村寨集中宣传,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夯实林业执法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各基层站所、木材检查站、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效力,筑牢生态防护网。重视群众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有效增强群众护林意识。加大对严重毁林行为的惩治力度,严格执法,维护法律尊严。二是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市场秩序。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市场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实现统一、规范、有序运行。三是构筑森林防火屏障。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推进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加大森林防火专项投入,加强重点林区、重要乡镇防火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四是健全森林病虫害科学防治体系。加大森林病虫害科学防治力度,定期开展检疫工作,有效抵御森林病虫害威胁。五是积极组建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支持造林大户,建立推广企业农户股份合作生态基地、大户承包联办林场等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体,提高林业规模集约经营效益,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林业,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全县百亩以上造林大户达到100户,林业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六是对商品林实行“休养生息”。与封山育林相结合,逐步实行商品材采伐零指标,使商品林得到“休养生息”,从而达到改善林貌、林相,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的目的。七是控制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冲突的产业。严格控制在林区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淘汰关闭技术落后、污染重、无后备资源的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逐步减少矿山的数量,坚决禁止新建对环境不可恢复破坏性影响的矿山资源开采项目。 

杨华:在武陵山片区发展中做强林业生态的思考

667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