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纳:林业措施如何服务于“两型农业”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2-19 17:43 信息来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求“向农业输入现代化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两型农业”便是实践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两型农业”着眼于农业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两型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虽然这一概念提出几年来有各种解读,但我认为,其基本要义即是强调通过推广应用相关节约型和环保型技术,构筑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因此,可以认为节约型、环保型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两型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手段。没有这类科技支撑,“两型”将失去根基,“两型农业”便是一句空话。
  林业作为大农业的一分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排头行业,在“两型农业”发展中应当承担起什么样的角色?“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2500多年前的祖先尚且知道林业的发达方可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薰华先生说得更透彻:“在大农业的排序中,应林字当头。农业搞不好,会饿死一些人;林业搞不好,人类生存的基础就没有了。”简而言之,自古林、农不分家,林业为农业提供生态安全屏障,林业技术措施将为“两型农业”发展套上绿色的、生态的外衣。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我区林业生态相关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资源不够节约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因建设面广导致开山取土屡禁不绝,开采区生态已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适地适树适种源原则未得到落实,如大叶樟等酸性土树种边栽边死、边死边栽;城郊绿地过多应用地被灌木植物,更新频率高,造成浪费大;“四旁”土地未充分利用,且后续管护基本不到位,致成活率不高。
  二是环境不够友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近十年来林、农矛盾导致农田防护林网破碎化程度增大;树种单一,以意杨为主要建群树种的森林资源现状,令鸟类(特别是栖高木候鸟)种群数量日趋减少;以川三蕊柳为代表的本地原生生物种群在芦苇扩种、杨树入侵情况下面临濒危境地,以及蛇、蛙、鼬以及苦恶鸟等昔日常见农田野生动物数量日趋减少,可以说是环境友好不友好最有效的指示剂。
  另外,包括近几年来各项建设带来的林地征占用的问题,也给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撤场并区前大量裁员,使绝大多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流失,即便目前在岗者也基本上行政化,接不了地气。这是“两型农业”发展中直接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用制度保护环境”,要“划定生态红线”,已将生态保护提升到耕地保护同等重要的高度。林业措施给力“两型农业”,我认为以下几点要考虑:
  一、“绿色湖南”是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的支撑平台,当然也应被视为“两型农业”发展的支撑平台。确立这个理论支撑点,方能循其原则精神,高屋建瓴稳妥推进“两型农业”发展。
  二、立足我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平原绿化三期工程,以构建完善的农业生态安全屏障。
  三、基于“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结合每年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努力创建“省级绿色村庄”、各类示范基地等生态文明窗口。
  四、“两型农业”是个系统工程,其推进工作必须由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农口系统以及各乡镇组成联合工作班子予以统筹。同时,发展“两型农业”对技术力量存在着必然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作用,发掘和培植应有的技术力量。“两型农业”的发展规划应确保接地气、走群众路线,如此才能更好的做好实施工作。
  五、将绿色考核指标纳入各地党政一把手、领导班子阶段考核内容。省委、省政府对绿色指标考核相当重视,如将“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列入“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19项考核指标之一,将生态文明列入湖南省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地方也应该加大绿色指标考核的分量。
  

张纳:林业措施如何服务于“两型农业”发展

6677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