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辉: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美丽新宁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2-12 17:43
信息来源:
在国家、省、市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情况下,新宁县虽然加大了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尤其是近三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12.3万亩,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超省市造林任务30%以上的县;聘任355名村级护林员,成为全市唯一、全省亮点,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发展新兴林下经济种植铁皮石斛成为全省种植面积最多的县,建立珍稀大苗培育基地3万余亩,成为致富林农的特色产业。但从总体情况看,新宁县林业生态建设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县生态整体水平不高,全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强,生态建设力度不够,与生态示范县创建差距较大。全县尚有30余万亩的宜林荒山,森林资源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没有形成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还有大面积的低产林需提质改造,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的提升任务艰巨;三边绿化”及绿色村镇建设工作投入不足,挖山造城、毁林开垦、滥砍滥伐致使城镇“绿心”破坏严重,城镇绿化率严重不足,创建森林城市推进缓慢。
二是乡镇机构改革林业站下放,造成林政管理难度加大、技术人才流失,林业工作开展困难,致使林业与林农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畅,大多数乡镇林业站的林业电子政务网也在下放后处于断路状态,国家设置在乡镇的唯一林业综合管理服务机构这一林业“神经末梢”短路,长此以往,必将阻碍我县林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森林防火形势依然严峻,乡镇森林防火基础性工作薄弱,尤其是清明期间森林防火还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森林防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防火设备落后,乡镇森林防火应急管理流于形式;景区森林防火及资源管护尚未建立起责任主体明确、防范切实有效的联防机制;景区管理和经营机构,没有按要求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没有配置专业消防设施和装备,森林火灾的危害仍相当严重。
四是由于新宁县大力缩减砍伐指标,森林生态保护与林农生产生活需要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现有生态补偿标准过低,林农“得与失”严重不对称,造成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大,乱占林地、开垦林地行为及森林灾害等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恶性毁林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是实现林农不砍树也能富,保护森林资源的根本途径。然而,林业生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全县38万亩楠竹管理粗放,长期以来没有投入,楠竹低改和丰产技术推广难以开展,楠竹深加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足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楠竹产业效益低下;以红豆杉为主的珍稀苗木产业缺乏必需的引导资金和规划,发展水平不高;崀山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产业缺乏资金扶持,规模发展十分困难。
五是林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县7个木材检查站无一站房,尚有5个乡镇林业站是无房站,居无定所;全县大部分林业站站房陈旧,有的林业站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差。
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把新宁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把崀山旅游做大做强,真正实现绿满新宁、绿富新宁这一目的,必须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一)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要将林业生态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把林业生态建设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事关“旅游立县”发展战略成败的关键来认识,作为千秋大业和惠及子孙万代的大事来抓实抓好;应突出林业生态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出台《关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县城周边生态绿心保护的决定》,科学制定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划定全县林地“红线”,不断加强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造林绿化责任机制,全面启动乡镇造林绿化规划,明确荒山绿化时限要求,全力打造新宁的青山绿水,致力于实现“山水园林县城、绿色生态乡镇、花红果绿庭院” 这一全县生态建设目标。重点抓好生态区位重要的“三边”地段的造林绿化,着力建设邵新公路沿线“绿色走廊”和夫夷江沿岸“绿色画廊”,让新宁成为宜游宜居的幸福家园。大力提高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意识,积极开展县城绿心保护行动,继续推进景区景观林建设,大力推进绿色村庄建设工程,每年完成50个绿色村庄建设,在十年内完成全县绿色村庄建设,生态产业观光点达到100个;力争5年内消灭宜林荒山、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提高8%以上的目标。
(二)建立加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加大投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增强森林灾害处置能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产业转型。一是要加大财政对林业在造林绿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及项目配套上的投入,并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将林业育林基金减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二是加大对森林防火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将专业防火队的人员、设施、设备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纳入对乡镇政府“一把手”考核中的重要范畴。三是加大生态文化阵地建设示范力度。借助湖南省被列入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这一时机,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投入力度:结合各林场实际,实施“一场一品”项目,努力打造出每个国有林场的特色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着力建设美丽林场,力争用3-5年时间将各国有林场建成全县林业生态文化的主流区和示范区。四是要加大对林业生态产业的扶持和引导资金投入,切实保障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绿色生态产业,真正将绿水青山建设成金山银山:出台加快楠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楠竹低改等丰产技术,将引进一家楠竹深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把楠竹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市场运作的模式,发展崀山铁皮石斛产业,把铁皮石斛系列产品打造成崀山旅游的新名片;大力发展以南方红豆杉为主的珍稀苗木产业,使之与全县“三边”绿化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出台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乡镇发展苗木花卉及绿色村庄、绿色庭园建设的责任,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理顺乡镇林业站管理体制。要根据林业站下放乡镇管理后的现状,慎重决策林业站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林业站管理两张皮及林业站工作人员只领工资不做事的状况,充分发挥林业站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要么是按改革前的模式收回,继续实行垂直管理;要么是进一步完善现行改革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