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昌清:统筹三边绿化 建设生态苗乡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2-10 17:43 信息来源:
  麻阳是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是老一辈革命家、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同志的故乡,享有“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美誉。全县国土总面积233.5万亩,辖23个乡镇,总人口39.2万人。全县林业用地165.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0.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来经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机制全面开展造林绿色工作,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绿色生态家园。
  一、以义务植树为契机,全面带动社会造林积极性
  2013年是全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32周年。32年来,我县林业发展较快,林业工程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业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自退耕还林、工业原料林、长防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24.6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争取国家项目和引进外资投资项目8个,国家投入林业建设资金累计达8000余万元。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始终将义务植树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全民大力植树造林,为麻阳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全县植树造林运动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苗乡大地呈现出绿意盎然、林木葱茏的秀美景象,打造了麻阳亮丽的“绿色名片”。
  当前,我县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生态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林区,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全县上下要以务实作风和有力举措,掀起新一轮植树造林热潮,通过大力植树造林,促进“生态麻阳、美丽麻阳”建设。
  一是抓宣传发动。广泛宣传发动,全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标语方式,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学生和社区群众自觉参与植树造林,通过推广义务植树与造林重点工程相结合的做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加快生态脆弱地区和国土绿化步伐;每年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森林经营抚育2.6万亩,义务植树65万株以上;大力推行“坡当田耕、树当菜种”的精耕细作育林模式,造林进行打木桩、松土、除草、施肥等,促进了林木生长,缩短林木采伐期;加大森林和林地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的管理机制,有效管理森林资源;稳步推进优材更替力度,提高森林质量,构建起森林、湿地、绿色城镇、绿色村庄有机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城乡一体的生态安全屏障。到2017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蓄积量达130万立方米,使50%的乡镇达到县级园林式单位标准,30%达到市级园林式单位标准;要积极开展古树挂牌和建档立卡工作,把古树名木保护纳入生态保护的基本建设投资范畴,以保护森林中的瑰宝。
  二是抓责任明确。每年定期召开植树造林绿化工作会议,明确各责任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是本辖区林业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负责人,真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齐抓共管局面。
  三是抓技术服务。坚持“严造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原则,狠抓造林质量,从造林整地、种苗选择到植树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千方百计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合格率和保存率。各乡镇严格按规划设计进行施工,坚持先整地后造林,严把设计关、整地关、种苗关和质量关,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一棵。同时,林业系统广泛运用标语、横幅、宣传车、举办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知识。林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是抓督办落实。对所有的林业生产项目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形式主义,务求工作实效。为切实抓好每年的造林绿化工作,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与县电视台将全程督促检查和跟踪报道,内容涵盖任务落实、造林质量、工作措施等方面,对工作不到位、质量不过关的单位将在新闻媒体给予公开曝光。
  二、以“三边”绿化为重点,建设生态绿色走廊
  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绿色湖南”放在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战略的首要位置。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千里绿色走廊”,实现城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景区花园化、河岸绿洲化目标,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精心打造绿色麻阳,建设长寿旅游名县。2009年到2012年,我县已完成县城周边、怀吉高速、国省道、铁路、县乡主要公路干道两边及锦江河、黄土溪水库两岸第一层山脊线可视范围内的“三边”造林绿化任务3.4万亩,封山育林24.731万亩,生态环境初见成效。但我县“三边”造林绿化仍然任重道远。 
  一是我县是一个林业小县,林业用地特别是荒山荒地面积不是很多,且紫色土面积大,占土地面积52.6%,基础条件差,经济林面积大,林相不整齐,森林景观效应差,需进行绿化提质和林相改造。二是“三边”造林绿化与邻近的沅陵、芷江、新晃、中方、洪江、通道等县市相比,在投入和绿化质量上相差较远。与其他“三边”造林的外市县在森林的林相、景观上相比相差更远,有待赶超。
  ——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以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把城乡绿化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城乡标志性绿化工程、公园、村庄和社区,不断增加绿地面积和绿量,提高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庭院花园化和道路林荫化水平,打造城乡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美丽麻阳。
  ——实施“三边”绿化。创新模式,强力推进,基本完成我县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的造林任务;抓好县城和锦和、岩门、江口、兰里镇的城镇周边绿化,搞好锦江河、毫洛溪、铜仁溪库区、黄土溪库区和县城沿江风光带建设的岸库线绿化;加速绿色通道建设,搞好国省道路旁绿化提质工作,完成已硬化的县、乡、村级公路路旁绿化。
  ——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稳步推进文名山森林公园、西晃山森林公园、石羊哨温泉休闲度假区的绿色景观绿化工程;加速“长河小镇”、锦和古镇、锦和岩口山、大桥江豪侠坪古村、郭公坪溪口长寿谷等特色旅游景区的绿化美化进度,推介长寿文化;实施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重点绿化、亮化、美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生态文明和卫生文明示范村镇,提升绿色村庄建设的量和质。
  三、以生态公益林管理为抓手,突出生态建设成效
  目前,我县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81.54万亩,其中国家级60.39万亩,省级13.92万亩,县级7.23万亩,涵盖23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涉及276个行政村、21227户农户。
  管护是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核心内容,为管住管好重点生态公益林,我们在落实管护措施上狠下功夫,坚持做到“四抓”,使管理工作迅速步入了正常化和规范化轨道。第一抓宣传力度。为改变部分乡、村干部群众只重视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观念,我们加大了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的宣传力度。第二抓管护网络。从有利于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角度出发,我们按自然地形或自然村落,将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划分为500—3000亩大小不等的管护责任区,然后以乡镇林业站所辖责任区建立管护片区,每个责任区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每个管护片区配备1名资源监测员和1名兼职监护员,实行专人负责,集中统一管理。第三抓日常管护。日常管理上,我们注重落实了三个制度,一是落实了巡山制度。二是落实月报制度。三是落实监督机制。通过上述措施,切实加强了管护人员责任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我县重点生态公益林区仅发生火灾2起,火灾面积33亩,烧毁林木16立方米,案件经森林公安实施处罚后,限期进行了更新造林。第四抓预防监测。我县在重点生态公益林区设置森林资源监测点29个,定期对森林质量、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
  在搞好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同时,我们应着重搞好四个保护区,突出生态建设。
  1、生态安全保护区。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以“三边”绿化覆盖区域为重点,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断提高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标准,重点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和天然林保护,有效推进公益林建设,严格控制采矿、采伐等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 
  2、水源涵养保护区。以锦江河流域、黄土溪水库库区及山地、丘陵为重点,加大水土保护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3、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珍稀动植物物种为重点,设立动植物物种保护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投入,加强对银杏、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香樟、绒毛皂芙、楠木、凹叶厚朴、樟树、穿山甲、娃娃鱼、灵猫、苍鹰、红腹角雉、锦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就地保护,建立物种迁走廊,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4、地貌多样性保护区。以黄土溪湿地公园、郭公坪川岩溶洞、锦和岩口山溶洞、兰里雄山溶洞为核心,设立地貌多样性保护区,建立严格的保护机制,防止各类经济活动对地貌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破坏。
  

田昌清:统筹三边绿化 建设生态苗乡

667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