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惠民:发展林下经济 造福零陵百姓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4-01-16 17:43
信息来源: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缩短林业经营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林农增收、企业增效和生态发展。
一、零陵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零陵区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永州市西部,地处湘桂交界之处,是湖南进入广西的通道;东靠祁阳、南连双牌、西接东安、北与冷水滩分界,西南与广西全州县毗邻。地处湘江上游,湘江与潇水在此汇合。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冬短夏长。全区辖12个乡镇4个办事处,510个行政村,4600个村民小组,3个国有林场,4个农牧渔场。总户数198974户,61.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7万人,占总人口的81%,有农业劳动力25.7万个,占农业人口的54.7%。全区土地总面积296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76万亩。
零陵区是永州市重点林区县区之一,在全区176万亩林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60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区林下经济总产值达98000万元。现有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207家(林下养牛62家、林下养羊123家、林下养鸡11家、林下养蛇8家、林下种植3家)、林下森林旅游业13家,牛、羊产量分别达到18430头和154070头,蛇产量高达10万条。从业人员11100多人,成立相关专业合作社20个,特别是林下养殖异蛇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有8家企业从事蛇类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成为全省最大的蛇类养殖基地和全国有名的“异蛇之乡”。主要分布在重点林区乡镇(富家镇、邮亭圩镇、菱角塘镇、梳子铺乡、凼底乡等)和城区周边乡镇(黄田铺镇、接履桥镇、朝阳办事处等)。2013年7月我区被批准为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县区。
二、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林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规模总量不大。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二)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全区林下经济有“林蛇”、“林牛”、“林羊”、“林禽”和“林药”等几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三)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我区被列入了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但省财政扶持的资金有限且只给了个别企业,对全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来说杯水车薪。加之我区财力十分紧张,没有过多的资金向林下经济倾斜。因此我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
三、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及设想
根据我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3年至2020年期间着力培育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20个以上,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和引进20家上规模、有潜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格局,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力争到2015年,全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林下生产、加工利用和营销体系,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27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力争到2020年,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38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零陵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林业局。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及时掌握和通报建设情况,交流建设信息和经验。明确林业、发展改革、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科技、扶贫、保险、旅游等部门发展林下经济的职责。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各级政府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摸清林情,掌握民意,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林下经济布局等相关规划,制订我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做到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三)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下经济纳入农业、林业产业发展的范围予以支持,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四)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扶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支持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开展多形式的资产重组,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林产品、林下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五)加强科技保障,完善服务体系。
积极引进和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的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先进模式,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一、零陵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零陵区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永州市西部,地处湘桂交界之处,是湖南进入广西的通道;东靠祁阳、南连双牌、西接东安、北与冷水滩分界,西南与广西全州县毗邻。地处湘江上游,湘江与潇水在此汇合。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冬短夏长。全区辖12个乡镇4个办事处,510个行政村,4600个村民小组,3个国有林场,4个农牧渔场。总户数198974户,61.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7万人,占总人口的81%,有农业劳动力25.7万个,占农业人口的54.7%。全区土地总面积296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76万亩。
零陵区是永州市重点林区县区之一,在全区176万亩林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60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区林下经济总产值达98000万元。现有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207家(林下养牛62家、林下养羊123家、林下养鸡11家、林下养蛇8家、林下种植3家)、林下森林旅游业13家,牛、羊产量分别达到18430头和154070头,蛇产量高达10万条。从业人员11100多人,成立相关专业合作社20个,特别是林下养殖异蛇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有8家企业从事蛇类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成为全省最大的蛇类养殖基地和全国有名的“异蛇之乡”。主要分布在重点林区乡镇(富家镇、邮亭圩镇、菱角塘镇、梳子铺乡、凼底乡等)和城区周边乡镇(黄田铺镇、接履桥镇、朝阳办事处等)。2013年7月我区被批准为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县区。
二、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林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规模总量不大。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二)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全区林下经济有“林蛇”、“林牛”、“林羊”、“林禽”和“林药”等几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三)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我区被列入了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但省财政扶持的资金有限且只给了个别企业,对全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来说杯水车薪。加之我区财力十分紧张,没有过多的资金向林下经济倾斜。因此我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
三、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及设想
根据我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3年至2020年期间着力培育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20个以上,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和引进20家上规模、有潜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格局,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力争到2015年,全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林下生产、加工利用和营销体系,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27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力争到2020年,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38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零陵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林业局。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及时掌握和通报建设情况,交流建设信息和经验。明确林业、发展改革、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科技、扶贫、保险、旅游等部门发展林下经济的职责。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各级政府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摸清林情,掌握民意,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林下经济布局等相关规划,制订我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做到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三)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下经济纳入农业、林业产业发展的范围予以支持,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四)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扶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支持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开展多形式的资产重组,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林产品、林下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五)加强科技保障,完善服务体系。
积极引进和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的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先进模式,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