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回:创建森林城市,构筑绿色茶陵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4-07-23 17:43
信息来源:
主要做法
(一)注重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核。一是成立班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和协调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林业、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茶陵县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县林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森林城市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等日常工作。二是层层部署。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先后召开了全县创森动员大会、创森工作推进会、创森成员单位调度会等各类会议8次,各成员单位也召开了“创森”动员会议,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组织、全民动员、广泛参与”的“创森”工作格局。三是分解责任。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三个十”重要内容,将“创森”任务逐级分解,各有关部门对照创森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画好路线图、制定时间表,确保了各项“创森”工作落到实处。四是严格考核。将“创森”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和县直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县林业局、督查局、电视台定期到各单位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不按标准和时间任务要求进行绿化建设的单位,公开曝光,跟踪督办,限期完成。
(二)注重宣传引导,浓厚“创森”氛围。一是宣传手段形式多样。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创森工作,发放了 “创森”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创森”公益宣传片,在全县各单位、乡镇悬挂创森宣传横幅600余条,在茶陵手机报上每日刊发“创森”宣传标语,在每日的天气预报栏目插入“创森”口号,到城区、小区、镇区、街头巷尾和居民家中发放“创森”调查问卷8000余份。二是宣传区域覆盖面广。在全县公交车、出租车、县乡班车和各类酒店、商场张贴“创森”宣传标语1288条,在高速、国道、县城制作了大型创森永久宣传牌,在县城各单位悬挂横幅和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到集镇、学校等地开展创森知识讲座30场,城区5所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赛、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创森活动,在县城各银行网点、大型超市、公共交通工具上随处可见创森宣传标语。三是宣传效果明显提升。通过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大大提升了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创森理念深入人心,根据最近民调显示我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超过95%。
(三)注重科学规划,打造样板示范。一是内容上力求精细。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株洲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我县制定了《茶陵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规划》、《茶陵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和《茶陵县城乡绿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茶陵的森林城市建设定位,明确重点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工程、环城生态屏障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绿色村庄创建工程”等主体工程,制定了“茶陵县犀城大道”、“洲衙路绿化美化建设方案”、“茶陵县小街小巷绿化美化建设方案”等实施方案,让居民能充分接触到绿,观赏到景,享受创森成果。二是标准上要求更高。近三年来,全县直接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超过4.7亿元,高标准规划实施了亲民绿化工程,制定了《公益林护林人员管理办法》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对89万亩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了严格保护,签订了公益林禁(限)伐协议544份、公益林管护合同816份、护林员合同1172份,计划2015年开始全面启动封山育林工作。近年来,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成灾率始终控制在0.5%和0.3%以下,森林火灾发生率、过火面积连年下降,是湖南省森林防火十强县之一。三是效果上注重特色。在山地绿化上注重多树种结合。近四年新造用材林14.19万亩,油茶林4.71万亩,各类珍贵树种0.8万亩,刨花楠1.91万亩,竹柳0.1万亩;在道路绿化上注重打造亮点。在县、乡、村484公里主干道上种植桂花树、樟树、柏树等19.92万株;在植物选择上注重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经过努力,我县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58%提升到2013年底的65.39%,森林蓄积量达到410万立方米。
(四)注重多元投入,创新发展机制。城市森林网络凸显。一是加快植树造林。近四年,完成新造林21.71万亩,居全市第一,新造林存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二是加快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各类道路绿化2298.64公里,道路林木绿化率为81.32%;建成了?水曲江风光带、一中防洪风光带,红桥防洪堤等绿化带,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6%。三是加快绿色村庄建设。通过乡镇绿化、庭院绿化、围村绿化等手段,共完成了186个村庄绿化建设。四是加快城区绿色空间建设。完成县城犀城大道等大小街道绿化改造,栽植各类乔木5000棵,花灌木 18.2万棵,城区街道的树冠覆盖率提升至25%以上;完成单位庭院、生活居住区绿化升级,建成绿色社区9个。五是加快农田林网建设。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开挖农田林网道路820条、1020公里,整修渠道325条、382公里,完成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0万亩,控制率为92.5%。森林资源健康发展。一是坚持实施“良种壮苗、科技兴林”战略。目前,我县拥有苗木生产基地64个,育苗面积达5万亩(含绿化苗木),年生产造林苗木3000余万株,绿化苗木3000万株,造林苗木自给有余。二是加强森林保护。制定了《茶陵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每年定期开展了林地、野生动植物经营、木材加工经营等专项清理整顿行动。三是抓好林地土壤保育。茶陵县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我们在造林绿化中积极利用测土配方成果,改善城市绿地土壤环境。林业经济增速较快。全县逐步形成了木竹加工、茶油加工、刨花楠加工等三大传统林业支柱产业,已发展楠竹20万亩,油茶32万亩,刨花楠1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企业和合作组织112个,拥有各类林业加工企业213家,有红星油脂、古城香业等林业龙头企业8家。建成了高陇星高村用材林连片基地3万亩;形成了桃坑、浣溪、湖口10万亩刨花楠示范基地和严塘和吕、八团卧龙、桃坑万亩精品楠竹基地;在长岭茶场等地建设了10个千亩高品质油茶基地;打造了万樟园林和慧科生态园万亩珍贵树种基地;涌现了彭珍奇等26个千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带动了8600户林农增收,林业总产值10.8亿元。生态林业彰显特色。大力推进了云阳山风景区、万樟园林生态休闲、东阳湖景区等生态旅游建设;目前,已建成烈士陵园纪念馆、云阳国家森林公园博物馆、工农兵政府纪念馆等科普场所;有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1278株;连续3年开展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2个;结合“爱鸟周”、送科技下乡和“植树节”等活动开展了多次生态科普活动;确定了“山茶花”为茶陵县县花,“樟树”为茶陵县县树。
后段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进一步强化部门分工负责机制,将任务分解到部门,将责任明确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进一步加大绿化宣传。全民参与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力量。我们将把宣传贯穿于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的始终,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上再下功夫,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提升群众参与度,营造更加浓厚的森林城市建设氛围,真正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网络有言。
(三)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继续积极开拓生态建设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投资绿化事业机制,形成“政府财政预算、银行贷款、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企业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投入的新机制,不断打破瓶颈,逐年增加林业项目投资;大力推行绿地认养工作,规范造林苗木市场化调配,完善造林户“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科学调整造林补助资金发放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种绿、护绿的积极性,保证造林质量。
(四)进一步严格督查考核。对照《茶陵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各单位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及时通报各项生态工程情况,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度,确保森林城市建设成果长期得到有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