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军: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区生产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4-09-25 17:42 信息来源:
  一、林业资源基本情况
  江华县,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处,位居湘江源头,五岭北麓。全县辖22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519个村(居)委会,4个社区,365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9万,其中瑶族人口30万;土地总面积32.3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5.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3%。
  境内最高海拔1820多米,最低处海拔仅有204米,大部分林地海拔为500—800米,坡度在25-35度之间。全县森林覆盖率76.7%,活立木蓄积量1454万立方米,位居湖南省森林蓄积量第四位。现存有5万亩原始次森林,植物种类有181科668属1382种,有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结脉黑桫椤、篦子三尖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6种。有金丝猴、穿山甲等珍稀动物20余种。
  二、惠林政策的落实
  1、退耕还林项目实施。2001年以来,全县开展了已实施以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三难地”改造个国道绿化工程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实施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124.18万亩,封山育林6.54万亩,保证长江和珠江源头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多彩;实施“三难地”造林、国道绿化造林2.1万亩,基本上形成了国道、省道、县道三级公路为骨架的绿色通道。
  2、重点项目扶持。十一五期间,全县争取林业重点项目资金1.6亿元,投入林业各项生产建设资金3亿。新造林31.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4.3万亩;实施“珠江源头防护林”2.96万亩,城边、水边、路边造林1.44万亩,建立了马尾松基地10万亩、杉木丰产林基地10万亩,桉树基地10万亩,厚朴基地10万亩。
  3、生态公益林补助的提高。县林业局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从2010年开始生态公益林补助由原来的4.85元/亩提高到了12元/亩。
  4、中幼林抚育补贴及林道维修资金下拨。县林业局每年拿出近1000余万元进行中幼林抚育、苗木补贴,林道维修、扶贫帮困等。
  5、鼓励发展经济林。今年县政府出台了种植油茶的优惠政策,对种植一定面积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种植面积越大的,给予补助越多,补助最多高达500元/亩,并且免费提供油茶种苗。
  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
  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区乡镇包括码市镇、大锡乡、贝江乡、未竹口乡、水口镇、湘江乡、务江乡、花江乡、两岔河乡9个乡镇,共1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3%。共有137个村委会791个村民组,人口近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饿9%,其中劳动力人口4.8万,约有2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经商,9个乡镇的GDP、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县比重小,近4个乡镇工业发展几乎空白,其中两岔河乡属于省级重点扶贫乡镇。由于这些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1、林业经济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且产业化程度低。(1)林种结构不理想、杉木比重过大。由于林农对产业调整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认识不足,形成了长期种植杉木的习惯,导致松杉比例不当。(2)林木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15-20年左右,导致成才时间过长。(3)林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生产,产品附加值低。
  2、林产工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不高。目前林区企业大多以林竹产品为原料,规模小,工艺简单,运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较差,加工比较粗放,只是对原木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就外销。由于长期形成了将大量的原木砍伐后作价出售的买卖行业,难以把林产品推向加工、深加工和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林业产出效益不明显。
  3、林业建设与发展资金投入渠道不畅,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是生态公益林资金投入尚有待提高。二是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林业管理运转经费高,影响林业投入。
  4、林农收入渠道和总量少,收入普遍偏低。劳务收入成为林农增收主渠道。目前林农的增收途径主要是靠务工,移民林区的家庭是林区劳务输出较多、外出务工时间较长、务工年限较久的典型务工型林农家庭。
  5、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现有劳动力当中,懂技术的少,大部分外出务工移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自身就业能力较弱,求职难度大,劳动报酬低,大多从事强度大的体力劳动;二是从事林业的劳动力,缺乏相关适用的科学技术。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1、转变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山水名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养殖业,积极推进香草、食用菌、野菜等林下经济种植。尤其发展旅游业,搞好度假休闲场所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养生游以及农家乐等新兴旅游产业,转移林业劳动力,保证林农的收入和利益。
  2、出台政策,调整林种。围绕“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方针,搞好林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引导林农调整林种结构,大力推进混交林、生态景观林建设,提高观赏性。县政府出台油茶种植奖励办法,调动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鼓励群众种植经济林和建设苗木花卉基地,拓宽了林农的增收渠道。
  3、项目扶持,提高收益。林业部门积极向上级申报相关项目扶持,利用项目资金积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及保护生态资源,其中包括公益林补助的提高及防护林的造林补助等,确实为林农着相,一方面保证打造生态山水名县的积极推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农的收益,解决林农转变思想观念及生产方式的后顾之忧。
  4、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及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申报。为保护生态资源,我县严格规范林木采伐,共有26292立方米蓄积量林木纳入可视范围保护区和旅游景区规划红线图即生态功能区内;同时我局将保护区内的20.87万亩(位于大、小圩镇境内)森林进行了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申报,进一步扩大了森林资源的保护范围。
  (1)对天然林木实行禁伐。要求各林业站及时对公路两旁、沿河两岸可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清理,凡下达了林木采伐计划的林木全部取消该采伐计划。
  (2)对可视范围外的林木规范采伐。对可视范围外的伐区,在不超过采伐限额的情况下,必须凭林权证和书面申请报告(含迹地更新保证书),经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签署意见审批后再安排采伐指标。
  5、招商引资,科学兴林。积极引进林业产业的先进技术和规模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进一步强化我县林业技术的发展和壮大,走技术产业化道路;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林业劳动力,最终实现转移致富。
  

蒋建军: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区生产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

667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