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进跃:推进三年绿化行动,建设生态美丽华容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4-09-18 17:42 信息来源:
  我县从2012年起推进实施三年绿化行动以来,共投入资金2.4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乡村两级投入3000多万元,县直单位投入2000万元,林农、企业、工程专项投入1.6亿元。共造林8.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800多万株,实施项目造林4.6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城区新建、改建绿地20.5万平方米,201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84%,城区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城乡绿景、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的森林生态格局。
  一、励精图治绘蓝图
  1.科学谋划。如何强力推进华容的生态建设?2011年,这一课题摆上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为确保科学推进,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调研论证,确定工作思路。 2012年,我县结合“绿色湖南”建设和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响亮提出“推进城乡绿化,建设生态华容”的号召,决定开展三年绿化行动,并着手制定出台方案,数易其稿,经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审议,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考核奖惩措施,对规划、栽植、管护等环节,逐项细化责任,量化任务。正式开启生态秀美华容建设的新征程。
  2.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绿化工作,将三年绿化行动列入全县“三三六”重点工程之一,成立了县三年绿化行动指挥部,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对城乡绿化实行以奖代投。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造林动员会、督战会、讲评会,部署、督促、总结造林绿化工作。县委书记汪涛要求全县领导干部树立“为政多栽树、栽树要用心、栽树是责任”的理念,并率先垂范,每年与四大家领导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县长喻文亲自部署指导,经常深入绿化工程现场督战,提出整改意见。市、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专题调研评议三年绿化行动,省厅、市局多次考察指导华容造林绿化,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绿化工作。全县每年开展栽管竞赛,每季度进行奖评,分类排队,实行好坏“两上台”,在乡镇和县直单位年度工作综合考核中,三年绿化行动的考核分值在全县九项大事中最高。通过严格奖惩兑现,在全县上下营造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2014年4月10月—11日岳阳市绿色通道和秀美村庄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5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调查我县造林绿化工作;都对我县造林绿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强化责任。我县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场、村场干部包地段的三级包干责任制,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各乡镇、县直单位积极承担造林绿化责任,“一把手”亲自抓,认真组织苗木栽植,切实加强林木管护,做到了栽管并重,统筹推进。有的乡镇开展“见缝插绿、身边增绿”行动;有的乡镇结合环境整治和沟渠疏洗,狠抓农田林网建设;有的乡镇借助外援,引进企业投资造林,均取得明显成效。县林业局建立技术服务责任制,举全局之力,为全县造林绿化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全县城乡绿化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生动局面。
  二、创新机制唱大戏
  1.创新造林投入机制。我们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为城乡绿化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据统计,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乡村两级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县直单位每年投入近700万元。同时,我县积极倡导各种经济主体采取不同模式投资造林,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个体私营业主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承租土地造林。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下,全县非公有制造林势头强劲,共有15家企业、200多名干部职工、300多个私营业主参与林业开发,三年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造林65000多亩。源森、茂源等企业投入1800多万元,在洞庭湖、长江、等宜林洲滩种植杨树、柳树20000多亩;何清华、徐勋广、邹守贵等造林大户投入600万元,租地植杨8000多亩;县内23家企业捐资30多万元,认建林木5200多株;30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资60万元,共建“同心林”。
  2.创新义务植树机制。我县创新义务植树履责方式,每年组织120多个县直单位在环城周边和城区开展义务植树,明确到地段、到树种、到规格、到数量,共投资2000多万元,栽植苗木7.2万株,新建、改建绿地3.3万平方米,建设了一批绿色示范村,打造了一批香樟路、桂花路,创建了一批省级和市级园林式单位。为确保林木“栽得下,管得好”,各单位采取专人专管与村场托管等方式加强管理。2013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到环城生态圈视察三年绿化行动,护城乡五星村一名老党员深情地说:“县里15个单位到我们村栽了4000多株树,相当于给我们送了一个个沉甸甸的大红包。”
  3.创新林木栽植方法。一是培土围堰栽树。针对S306、华注路和华鼎线等主干道部分造林地段路基窄、土壤少的实际,我们采用纤维袋灌土护坡,再用黄土填充置换渣土,打桩新建围堰的方法栽树,其中南山乡华注路栽1株树用了47个纤维袋垒土护坡,充分体现了华容人在造林上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二是机械整地栽树。由于很多集镇沿街路面已经基本硬化,很难腾地栽树,乡镇组织专业队,用切割机切割水泥地皮,打穴栽种樟树、桂花等5300多株。三是科学护理栽树。栽植前,对苗木施加生根粉、浇透定根水;栽植后,吊挂“营养液”,缠绕高草绳,高温干旱时期及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抗旱。
  4.创新资源管护机制。我们不断探索营造林保护管理模式,创新政府花钱“买生态”机制。我县省道306和华注路种植了 25公里的水杉林带,为了既保护这一“绿色隧道”,又不损害林权所有者利益,县政府出资251.5万元,回购水杉林木权属。以此为契机,县政府又出台县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将省道、县道等主干道及环城生态圈和城区林木绿地纳入县级公益林进行管理,每年拿出30万元实行生态效益补偿,实现了政府、林权所有者和广大市民“三赢”的局面。
  三、亮点纷呈谱华章
  我县将城乡绿化建设重点集中在村庄、通道、环城和城区,全面升级改造重要节点绿化,实行“身边增绿”,打出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
  1.秀美村庄遍地开花。2012年来,我县将秀美村庄建设纳入三年绿化行动整体规划,按照“政府主导、镇村为主、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创绿色家园、建文明新村”活动,每年组织评选40个绿色村场,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在秀美村庄建设上,突出抓好乡村公路和房前屋后绿化,三年来,组织“三边”造林414万株,其中绿化乡村公路1600公里,植树64万株;房前屋后植树350万株。全县涌现出了护城乡五星村、治湖村、万庾镇月形村、操军镇东升村、梅田湖镇金鸡村等一大批绿色示范村。今年,我们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又进一步科学规划秀美村庄建设,大力推进乡村绿化提质,县财政预算投入资金200万元,力争全县90%的村达到秀美村庄标准。
  2.绿色通道成效显著。对S202、S203、S306和华注路、华鼎线等主干道路,我们制订专门方案,采取市场化运作,专业队伍施工,跟踪检查问效,实现了选苗良种化、栽植标准化、管护责任化。到今年3月份,全县省道和县道已全部绿化,共投入1300多万元,栽植6-12公分樟树近5万株,提质绿化286公里,通过组织开展高温抗旱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措施,目前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
  3.绿色城市绚烂多彩。我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目标,精心打造城区绿带,共投资1亿多元,栽植、补植桂花、樱花、樟树等各类花木11.2万株,新增和改建公共绿地20.5万平方米,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常绿与彩叶树种合理搭配的生态景观。打造了杏花村东路的果树、杏花村西路的黄花槐、华容大道西路的樱花、华容大道中路的紫薇、二桥西路的红叶李等“一街一品”、“一路一景”。护城港游园路、二桥东路按绿道标准建设,形成了水青柳绿、繁花似锦的精品绿城。城关镇、交通局、国土局等县直单位积极开展拆墙透绿、搬迁辟绿、见缝插绿、屋顶造绿活动,单位庭院绿化与城市公共绿化做到了相互辉映。近年来,持续对黄湖山、马鞍山、白顶山等城区周边山体实现绿化提质,栽植樟树、松树2.4万株,形成多树种、多功能的城市森林景观。
  4.绿色屏障焕发生机。一是迹地矿区更新复绿。三年来,完成灾害损毁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植树4.1万亩;对厂矿区域全面清理整顿,进行复绿和异地造林,造林2200 亩;实行封山育林2.1万亩。二是水系周边山地绿化。对华容河等主要水系及华一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周边山地的绿化提质改造,植树5万多株,巩固了生态防护屏障。三是森林公园绿化提质。在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栽植桃树、松等13万多株,逐步营造森林生态景观。

卢进跃:推进三年绿化行动,建设生态美丽华容

667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