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年:推进长沙三年造绿的思考与探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2-25 17:42
信息来源:
一、提高重视程度,摆在突出位置
三年造绿关乎品质长沙、关乎民生福祉和转型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像重视眼睛一样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打造城市靓丽的名片。
一是能优化生态环境。生态是生产力,也是城市竞争的软实力。目前城市和城市之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比如水、电、路、气,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做到,未来的城市竞争更多的是靠生态环境的竞争。当前,长沙正在努力建设秀美幸福之市,就是要强力实施三年造绿大行动,通过多栽树、多造绿,推进“绿色城市”建设,依托满眼的绿色、满园的春色,切实改善城市生态、优化城市环境。特别是在当前雾霾天气增多的情况下,城乡绿化赋予了更多的深刻内涵,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是能带动土地增值。城市的土地是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开发得好,能富裕一方人民,盘活一座城市。城乡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能促使土地有效利用和增值。重庆市渝北区的中央公园,建设之初,当地地价每亩不到30万,建成后每亩升至800余万。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土地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盘活资源,激活产业,富裕人民,好比湘江新区梅溪湖板块的发展,梅溪湖本身不养鱼、不赚钱,甚至还需要大投入,但梅溪湖营造的优美环境使得周边的空间大幅升值,总体是大赢和大发展的。同样的例证,美国的中央公园更加有名,环境优美,产生几何级效应,周边土地寸土寸金。
三是能壮大苗木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是“藏富于民”的产业。长沙的花卉苗木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44.9万亩,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拥有红檵木、罗汉松等独特品牌,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百里花木走廊”,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花木产业区之一,种植面积和经济总量均占全省的一半以上。2014年是三年造绿大行动的第一年,总投入达17.5亿元。今后随着绿化、彩化的大步提升,其对苗木的现实需求更加广阔。要借助城乡绿化,在更大范围内带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打造集花卉苗木培育、种植、养护、销售、物流、管理于一体,产值过五百亿的产业集群,致富广大人民群众,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四是能提升城市品质。追求品质生活是人民的共同愿景。城乡品质倍升,既是市委的战略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作为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当前,推进城市品质倍升,首要是促使城乡生态环境倍升,就是要不断提升城乡绿化的品味品质,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造绿行动,改善长沙的生态功能,给长沙市民居住、出行、健身、娱乐、创业就业提供一个全新的、绿色的、舒适的空间,大幅提升长沙的宜居宜业宜游指数,大幅提升全市人民对长沙的认同感、归属感、满意感,大幅提升长沙的公认度、知名度、美誉度。
二、严控开发强度,扩增绿化空间
推进城乡三年造绿,切忌一哄而上、盲从盲目,要依据规划,有重点、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不断扩大绿化空间。
一是加快构建绿色规划体系。抓好顶层设计,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完善相配套的城市绿色规划,指导各区县(市)开展绿色规划,修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建立与城乡绿化基础相对接、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规划体系。整合林业、园林、城管等部门绿化职能,强化配合协调,着重对长沙整个城乡的绿化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制定,具体方案设计做到层次错落有致、色彩搭配适宜、植物季相各异,实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四季有景观”的效果。
二是实现城乡造绿倍增效应。稳步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完善年度具体实施方案,坚决杜绝推山造地、填湖建房、挖旧树栽新树等现象发生,保护好自然山水,给全市人民营造更好的居住创业环境,向全国乃至世界充分展示长沙“山水洲城”的秀美风光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优秀成果。按照“四增两减”的要求,加快城市扩绿步伐,不断扩大道路绿化覆盖率,建设以城市主干道、城区进出口、园林绿化带为主的林荫道路系统,做到“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林”。要通过高规格的造绿大行动,让公园变成“绿肺”,让街道变成“绿网”,让河道变成“绿脉”,让庭院变成“绿点”。
三是打造一批城乡绿化亮点工程。要通过绿化、亮化、彩化、净化来打造一些城市靓点,要通过一些地标性的、个性化的、具有长沙特色的建筑来打造城市靓点。具体是要围绕“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城市新画卷目标,深入实施“三大绿化综合工程”。其一是打造各大进出城绿色通道,成为靓丽的人文景观。其二是新建一批社区公园,提升居民生活品位。其三是提质一批老旧社区,美化生态环境。其四是保护好山体洲垸。严禁乱砍乱挖,破坏生态植被,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
三、提升建设高度,加强日常维护
目前,长沙绿化建设的规模、水准、档次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维护和管理方面,层次还比较低,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着力的重点。
一是注重绿化种植立体化。充分借鉴深圳、重庆、南昌、杭州的绿化模式,抓好设计管理,完善立体绿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和细则,建立健全长沙市城乡绿化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同一道路绿化做到“五统一”:风格统一、断面结构形式统一、基调树种统一、行道树品种规格及分支点高度统一、人行道铺装统一,达到针阔混交、常绿与落叶树搭配、乔灌藤花草结合,推进“彩化”项目建设,丰富景观,凸显品质。还要促使立体造绿的形态要更加丰富,加快推进水系绿化、屋顶绿化、立交桥绿化等,对现有城区保留下来山头地块及水系周边采取自然或人工加自然的方式,进行自然演替性改造,加快自然景观建设。
二是注重后期管护标准化。城乡造绿“三分造七分管”。要增强管护意识,探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管护方式,落实管护经费、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如修剪、支撑保护、防寒抗冻、病虫害防治、防水、防盗、水肥管理不适时、适度,就不会有绿化景观的效果和绿化社会效用,就会犯重复建设、浪费财力的错误。强化林业、园林、城管、水务、公路等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积极组织施工队伍,对公园、道路等绿化带中的缺株、病苗、弱苗进行补植和换植,为绿化带植物和行道树浇水、冲洗尘土,确保花木成活及正常生长,并坚持及时做好除草、施肥和修枝、整形等日常管护工作。
三是注重参与主体市场化。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主导、部门资金整合、社会资金引入”的模式,推动政府、公司、农户三方结合,力争绿化参与主体多元化、市场化,促使有限的财政投入发挥较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实现财政资金在造林绿化中的倍增效应。要严格执行施工单位资质审查和准入制,公开招投标,选择一流资质团队打造高品位城乡绿化精品。要探索建立市场机制,推行市街绿地市场化管护,对纳入全市统一管理的市街绿地面积,统一打包,通过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管护,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严格督查考核。
四是注重资源管理信息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严管苗木栽植,建立信息库,加强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实施信息化运作。一方面,凡25公分以上的大树都要建立电子档案,统一编号挂牌管理。另一方面,对于苗木栽植中的采购、运输、建设、管护等重要环节,全部纳入电子系统,即可提高成活率,也可进行有效监管。
四、加大统筹力度,健全工作机制
推进城乡绿化,最根本的是要从统筹调度、协调联动、强化考核、投入机制等方面施策,构建常态,形成长效。
一是优化调度机制。加强总体调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树种、统一调度、统一监管、统一评审、统一验收”的“八统一”原则,严把入口关和质量关。加强日常调度,实行周碰头、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及时解决当前实际困难,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让城市每一项绿化工程建设项目成为精品力作。
二是加强协调联动。加强对造绿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对造林绿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各区县(市)及相关市直单位为成员单位,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片包干抓。市规划、国土、住建、城管、水利、林业、园林等部门以及各产业园区、区县(市)要加强衔接,分工合作,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网络,做到层层落实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联动到位。
三是严格科学考评。根据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时间节点明确到位、工作要求细化到位的要求,对城乡绿化工作实施严格考评,适时组织观摩活动,加强竞赛评比,有序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工作的开展。加强督促检查,强化阶段性考核,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影响整体进度和效果的单位,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是创新投入机制。创新造林绿化投资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采取“政府奖补、部门筹集、工商资本投入、社会投资投劳”的办法,加大绿化投入。市财政要将城乡绿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根据发展情况逐年增加,各区、县(市)要依据一定比例,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要注重提高资金效率,用好市财政对区、县(市)建设项目的奖励性补助,同时要创新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造绿资金筹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