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祥:坚持生态导向 创新制度机制 推动国有林场改革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4-03 17:42 信息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六号文件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首要目标也就是要确保国有林场生态保护功能。明确国有林场改革要严守“保生态、保民生”两条底线,使国有林场性质界定到位,国有林场资源保护到位,职工社会保障落实到位,用人制度改革到位,社会职能剥离到位,经营机制转换到位,确保国有林场和谐稳定。近两年,长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坚持生态导向,通过创新制度机制,稳步有序地推动了全县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一、基本情况
  长沙县现有林地总面积88503公顷,森林总蓄积417万立方米。现有国有林场1个,为大山冲省级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2700亩。全县林业系统现有在职职工135名,其中国有林场(加挂县林科所、大山冲省级森林公园牌子)职工20人。通过全体干部职工近两年努力,“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森林覆盖率43.5%,林木绿化率49.2%,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2.7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及林木蓄积率进一步提升,林业生态环境更优,为全县在“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中“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走在前列”积累了绿色资本。按照“保生态、保民生”的总体要求,将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事业单位,职工身份得到转换,社会保障全覆盖,经营机制全面创新,国有林场和林业在维护全县生态安全、保障民生福祉中的巨大潜力正在有效释放。
  二、具体做法
  (一)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长沙县于2013年10月正式出台了《长沙县生态公益林管理与补偿办法》,全面建立和落实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全省,将各级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偿提高到30元且纳入财政预算和政策保障,全县现有已补偿的各级生态公益林面积45.6万亩(含国有林场),保护了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安全,也让林农得到了实惠。2014年省委、省政府将公益林保护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的十五件大事之一,长沙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率100%。通过向县政府提出《关于提高生态补偿基金标准的请示》,长沙县明确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全县生态补偿基金计提标准由3万元/亩提高到6万元/亩,并严格计征基数,确保足额征收。通过提高标准,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逐步探索活立木回购及重大项目建设保护性开发办法,加大植树造林、农村环境常态治理、饮用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保护力度,实行生态修复,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为长沙县绿色发展在全省、全国,积累了创新的经验。
  (二)全面落实封山育林。近年来,长沙县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全面落实了封山育林政策。2012年,我们向县政府呈报了《关于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议》,提出将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林业生态项目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的建议,重点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植树造林、护林队伍建设、饮用水水源涵养区保护、林业生态修复等五个方面。2013年5月,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公共绿化养护管理的通知》和《长沙县加大绿色创建力度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办法》两个文件,要求全县林地面积1万亩以上的镇,必须以中心村为单位建立护林队伍,并明确农村公共绿化常态维护机制,确保了山有人护、树有人管。目前,全县已提高45.6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含国有林场),按30元/亩补偿到位;已连续四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用于推动全县造林绿化,资金均纳入了县级年度财政预算;全县以中心村为单位,全面建立了村级护林队伍。自2012年以来,全县除重大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外,全面冻结了商品林砍伐指标,稳固国有林场面积,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绿量,提高森林林分质量。
  (三)实施三年造绿行动。2013年12月,长沙县印发《长沙县实施三年造绿行动方案》,全面启动了三年造绿行动,同时以国有林场(大山冲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为契机,扩大迹地造林成果,改培珍稀树种,提高林分质量。2014年全县共筹集绿化资金5.2亿元,完成造林总面积3万亩,绿化面积1334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年度任务,人民东路(长沙县段)林带建设获得省林业厅授予的绿色通道示范工程称号、S207绿色通道荣获了市绿色通道一等奖。按照“品质星沙”建设要求,2015年全县共铺排6.2亿元投入三年造绿行动。截至目前,14个500万元以上重大绿化工程项目都已启动,投资1.3亿元的松雅湖项目南岸已完成90%;农村面上6个乡村公园启动迅速,现已完成40%的工程量;全县面上造林绿化已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70%。3月3日,全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大山冲国有林场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国有林场高标准营建的南酸枣现有林改培、马褂木现有林改培、人工阔叶林现有林改培阔混交林改培、杉木近熟林改培等五种造林模式,深受启发。
  (四)落实基本保障措施。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建立以制度和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基层林业服务机构和国有林场基础保障工作。2012年完成了全县基层林业站的整合和人员竞争上岗,将原1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调整为按区域设置的10个林业管理站,将70名林业管理站工作人员纳入事业编(含国有林场),工资纳入县级财政,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强化了森林资源管护。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有利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目前已完成了6个标准化林业管理站建设,有效改善了林业管理站办公条件,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山冲国有林场于2014年10月积极争取到省林业厅速丰办的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项目2667亩,争取到用于林相改造资金80万元;利用省林业厅对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的扶持,建设乔才冲游道和塘坡游道;与沁林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国有林场内苗圃地建设珍稀苗木和彩叶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面积初期为50亩,具体培育树种有闽楠、桢楠、红豆杉、红椿、红绸、红榉等名贵苗木,提高目前苗圃品质和改善国有林场山林的林分结构,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旅游的品位。
  

刘高祥:坚持生态导向 创新制度机制 推动国有林场改革

6677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