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怀鑫:依托竹资源 做强竹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7-01 17:42
信息来源:
竹业是永续利用产业,可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发展。桃源县自然条件优良,竹业发展潜力巨大。一是有资源基础。桃源楠竹面积64.7万亩,立竹近亿根,全县90%以上的楠竹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区和丘陵区的13个乡镇,连片1万亩以上有10处,最大连片面积18万亩。楠竹平均胸径达13厘米,厚度0.3厘米,节长13厘米,每亩立竹300株,亩经济效益750元左右, 基本达到丰产标准。二是有发展势头。2014年,该县把楠竹产业作为林业特色产业来抓,制定2013年-2017年楠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桃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楠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年内共整合项目资金480万元用于楠竹低改和产业培育,全县楠竹产业生产总值6.37亿元,较上年提高154.8%,新增在建企业2家,新投资项目4个。到目前为止,桃源境内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7家,桃源县桃花源跃宇竹业属全省林业龙头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好食上”竹菜板获省级著名商标,畅销全国。全县拥有作坊式加工户3000余户,从业人员10000余人,杨家桥等乡镇有370户竹农加工条板,凌津滩镇有100余户生产小工艺品等,基本形成了319国道沿线楠竹加工走廊。芦花、沙坪、杨家桥等楠竹主产乡已将竹业作为当地林农的支柱产业来抓,越来越多的竹农开始由靠卖原竹向加工产业方展。宏伟竹业购买的移动竹平台、芦花潭乡竹炭加工企业,使该县竹产业走向深加工领域。三是有前景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竹产品这一环保生态产品,因此,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竹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竹笋、笋制品到竹凉席、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到竹炭纤维等高档竹制品,竹产业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走进了百姓生活,带动了林农致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是,桃源楠竹产业发展还存在资源培管缺乏合理规划、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大企业缺乏配套企业支撑、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等问题。面对新机遇,如何依托资源优势,做强竹产业,使之成为该县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是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规划
桃源县地处湘西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该县楠竹具有杆高、节长、材厚、纤维韧性强等特点,是加工、建材、造纸业的理想上佳材料,桃源楠竹不仅质优面广,而且集中连片,利于集中开发。抢抓湖南省打千亿楠竹产业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把楠竹产业作为该县特色产业来抓,并加快制定“十三五”楠竹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山上建优质基地、林间发展林下经济、山下建企业工厂”的发展思路,把竹产业发展纳入桃源县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设内容之一。
科学培管,做优产业基地
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利用省级楠竹产业发展项目、整合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公益林等项目建设大力实行楠竹低改,确立以每年低改5万亩的速度加快楠竹产业基地培育。林业部门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根据立地优势,对纯竹林、竹笋林、笋林、观赏林进行分类指导;认真开展竹脊蝗虫、竹青虫等有害生物防治,加大监测预报力度,并采取谁受益,谁防治的方式联防联控;实行严格的项目监管制度,严把质量审核关,全面提升低改效益。
严格资源保护利用。遵循 “砍老留嫩、砍小留大、砍密留稀”原则,实行严格采伐审批制度。加快楠竹山区林道建设,实行科学采伐、禁伐,确保企业深加工原材料的供应。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运输行为,采用林业站源头管控,综合执法大队、森林公安沿途堵死,木材检查站固定检查方式,对乱砍滥伐、非法运输竹木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竹资源不白白流失,同时,也能增加本地企业优质楠竹原材料的供应。
引进企业,打造产业链条
筑巢引。加快湖南常德林业产业园建设,争取将其尽快纳入全省重点园区项目建设之一。在园区出台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吸引规模企业入驻产业园。建立从郑家驿、寺坪到杨溪桥的10公里楠竹加工产业走廊,把沿319国道的大小企业、作坊集中起来,实行规模效益化发展。聚小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优质竹资源生产基地,大力完善和提升竹加工、竹林下经济、竹旅游、竹文化等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一方面通过引进一些附近的小企业老板在本地加工,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一方面则拓展信息,签订订单协议,通过定向供货,竹农根据供货商的加工要求掌握技术后再在本地开办加工企业。只有把本地一些竹加工的企业全面综合的开发起来了,才能吸引大企业在此进行精深加工。留住本。在引进外地的企业的同时,要组织本地企业家到安吉考察参观,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全力鼓励支持投身竹产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可按照1+X的模式推进,“1”就是外地龙头企业,“X”就是本地配套企业。或者,桃源本地企业可以先做配套,送往浙江等竹产业发达地区,待时机成熟后再做成品。
政策倾斜,加大产业支持
首先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精简审批程序,2014年,该县对新引进2家小型加工企业通过资质考察后实行先搭车后买票,企业落地后效益明显;加大林地流转力度,鼓励企业+基地+农户、多个小企业+1个大企业、楠竹产业协会+基地、协会+农户加工等多种发展模式,搭建林权抵押报务平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企业在本地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是突破资金瓶颈。加快制定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体系,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费用优价、用地优待、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定向选择几家信贷部门,完善林权抵押管理制度,放活经济,对农民投入不足部分,适当放宽借贷条件。县财政可以建立楠竹产业发展扶助资金,可以整合育林基金返回的10%、省级楠竹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林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等资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减少竹企业前期投入风险。
此外还需依靠协会合作。县乡两级成立楠竹产业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加大竹农培训,提高楠竹低改科技推广力度,培育优质楠竹产业基地,还可以鼓励竹农发展林笋、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创办竹旅游,增加林农收入,提高生态价值;利用加工产业协会,拓展信息渠道,为落户的本地大企业找配套小企业,帮小企业找订单生产的大企业,一环套一环,让大企业集中精力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创新产品品牌,同时也带动小企业快速发展。
创优品牌,提升产业效益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精髓,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该县竹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加工的好选材。要整合现有优势产品资源,做精做细,扩大宣传推广面;要发展产学研形式,为本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寻找配套,集中精力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打入市场。扩大已有品牌影响范围,提升本地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移动竹业平台、竹业网站等多种形式扩大声势,使产品叫得响,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