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雄:浅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8-20 17:42 信息来源:

  国家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最好体现,是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的荣誉称号。武陵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实施“提质武陵源,打造升级版”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2014年8月,张家界市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2015年2月张家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程正式启动。毫无疑问,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的引领和示范不可或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定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下,高质量,严要求,攻坚克难,全面推进。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根据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及全省秀美村庄行动计划,武陵源区林业局结合实际,立足区情,广泛听取人民群众、驻武企业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区林业局也聘请专家汇聚智慧和力量,制定了《张家界市武陵源区2015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开展三年城市绿化提质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两个《实施方案》有“九大”工程即城区绿化攻坚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水岸绿化工程、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宜林荒山绿化工程、镇村绿化工程、林业产业提升工程、森林文化建设工程,它覆盖城市农村,面向旅游企业,大大激发了全区各行各业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火热情怀,两个《实施方案》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区情民意,它的科学性体现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如在进入武陵源的东、南2个入口栽植的银杏、紫微、樱花、桃花、枫香、金银花、柚子树、火炬球、黄花槐、兰天竹、麦冬、鸢尾等体现了“春花、夏荫、秋实(叶)、冬枝”的四季风格;在全区6个村居打造的秀美村庄,栽植了红叶石楠、楠树、银杏、丹桂,彰显了名贵树木进村入户、居民游客宜居宜游的理念;在城市周边、公路两边、河流岸边、机关院落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形成了一园(院)一景、一路(段)一品的独特风格。

  二、要抓好优选树种,突出特色

  森林城市的创建是为了一定的目标,树种的选择也必须满足这个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的,既有生态目标、也有景观目标,既有文化目标、也有科普目标。武陵源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对树种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那就是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我局多年测土配方结果,在充分考虑景观多样性基础上做到乔、灌、藤、草本植物综合应用,比例协调,空间组合合理,形态色彩错落有效。生态效益原则,乔木是森林的主体,也是维护生态效益的中坚力量。我区在选取树种时,乔木树种占绿化树种的70%,使之生态效益得到充分保障。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杠杆,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我们选择了20多种乔、灌、藤、草本植物。本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武陵源本身就是植物天然宝库,适当配置本土树种不仅增强了观赏能力,而且有利于科普研究,如枫香、银杏、火矩球、金银花、柚子树、鸢尾、野桃树等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占有一定比例。

  三、要做到整体联动,全民参与

  武陵源区林业局作为全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要责任者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不是某一部门的责任,而是全区各个部门的责任。全区各部门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认识提高了工作才会尽责。要在统一思想基础上,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信赖群众,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满意度达到上位标准,一是营造森林生态文化氛围。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文化活动,使森林生态文化知识进校园入家庭,提高全民森林城市意识;二是重视媒体宣传。要在电视、报纸网络上持续不断地宣传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意义和作用,大力表彰在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强力推进创建工作的多项举措,不断提高全区人民、各行各业的参与意识;三是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如财政、国土、城管、建设、水务、交通、发改、旅游、督查等部门都各有其优势所在,把它们的优势转化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内在动力,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武陵源区由于经济结构单一,财政底子薄弱,在本级财政方面,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创建工程,因此在创建工作中必须动员多方力量,各机关单位,各社会团体,各驻武企业都要把创森工作当做工作重点,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邓昌雄:浅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667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