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华:因地制宜,破解难题 确保中央财政林业补贴项目落实到位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7-29 17:42 信息来源:
  因地制宜,破解难题确保中央财政林业补贴项目落实到位
  作者简介: 李胜华,双牌县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瑶族,1967年12月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1988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江华县一中语文教师、校团委书记,双牌县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县计生协会秘书长、县委组织部干教组长、研究室主任,麻江乡党委书记,县城北征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县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县民政局局长;2011年3月至今任双牌县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曾21次受到市、县表彰。其中,2003年被评为全县“十佳公仆”、全省“勤政廉洁优秀领导干部”,2006年荣立三等功,永州市第三、四次党代会和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党代表。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中腹,潇水中游。现辖8乡6镇4个国有林场和1个国家森林公园,195个行政村,总人口20.5万人,土地总面积262.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31.1万亩,占总面积的88%,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既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水淹区县,又是湖南省林业十强县和全国南方2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
  近年来,我县在实施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项目过程中,发现存在补贴资金标准较低、补贴面积较小、计划任务下达较迟、抚育间伐占比较多等困难和问题。为了完成项目任务,我们因地制宜,破解难题,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完善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实施以来,2011年-2014年下达我县中央财政造林补贴8.1万亩,2011年-2015年下达我县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13.2万亩。年均造林补贴2万亩,年均抚育补贴2.64万亩,而我县年均实际造林达6.5万亩,年均实际抚育面积更多达30万亩,年均造林补贴和抚育补贴只占年均实际面积的31%和8.8%,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不能满足我县的造林、抚育需要。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补贴项目的作用。我县成立了由分管林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高规格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策划,负责全县补贴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全面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研究确定实施“先造后补”政策,重点强化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摸清造林情况。严格造林验收,摸清当年造林面积底子。一方面避免了补贴项目与其它国家工程项目造林在地块上重叠; 另一方面将社会造林按造林质量排队,对造林质量好的小班优先纳入补贴项目范围,不合格的小班坚决不纳入造林补贴。二是明确补贴对象。我县提出了“四优先”原则,即: 在造林树种上,乔木和木本药材优先; 在造林配置上,针阔混交林优先; 在造林规模上,集中连片的造林优先; 在造林质量上,成活率95% 以上的造林优先,成活率85%以下的造林不考虑。三是防止工程重叠。我县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造林补贴对象在造林地块上与其它林业重点工程不重复的规定,要求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全部转绘到同一数据库中,标明各工程类别,避免工程重叠情况的发生。通过科学整合和合理调配,补贴项目资金得到了高效率利用,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老百姓也切实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红利。四是实行种苗补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双牌县造林种苗补贴办法》,激发林农造林积极性。规定凡造林0.5亩以上,未列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造林补贴和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范围的面积,县林业局每年补贴林农种苗费22元/亩,每年给予林农的种苗补贴近200万元。通过实施种苗补贴,平衡了利益关系,让全县林农都享受到了党的惠林政策带来的实惠。项目实施以来,我县林分结构得到了优化,森林蓄积量连年增长,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提高,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森林生态效益明显。
  二、深入宣传,加强引导,凝聚林业发展合力。
  近年来我们在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计划下达迟;二是补贴资金少,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计划除2015年第一批下达较早,其余都是9月份才下达,而割灌要在次年6月实施,施工作业时间有限,不便于操作,影响工作进度。而且抚育间伐占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60%,近年才调整到30%,抚育间伐每亩成本在300元左右,高出中央补贴资金2倍多,而且还要办理采伐指标,林农不愿实施。为切实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统一林农思想。我县每年抽调林业技术精干力量,组建宣传小分队下乡入村,深入到林农家中宣传国家惠农政策,讲清实施森林抚育和抚育间伐是促进林木生长和培育大径材及提高单亩出材率的有效办法,引导林农更新观念,变“舍不得砍小树、多余树”为“舍得砍小树、多余树”来培养目标树。“补贴”是对林农实施森林抚育的鼓励,不是全包,补贴资金少也是中央对广大林农的关心关怀。即使没有补贴,林农为了发展高效林业经济也要自己全额投入。通过讲政策、讲道理、算细帐,统一了广大林农的思想,激发他们自觉实施森林抚育的积极性。二是早日安排部署,提前抚育规划。针对中央抚育计划下得迟,工作任务难完成的情况,我们以上年度下达计划为依据,每年初组织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实施抚育的地块、面积进行规划,动员林农早实施,对主动实施通过质量验收的林农,优先列入补贴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因时间紧张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三是加强技术培训,确保抚育质量。针对我县大户造林多,林业专业合作社连片造林多的情况,每年县林业局对造林业抚育队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抚育计划落实由乡镇林业工作站进行统一组织、指导、初验,县林业局组织验收组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抚育质量。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抚育专业队伍的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仅此项每年可转移、安置林区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以上,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加快了林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林区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局面,同时森林资源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大径材、优等材比例逐年增高。
  三、创新模式,搭建平台,激活林农绿色银行。
  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标准为每亩200元和每亩100元,而新造林一亩的成本达到了700元之多,补贴资金还不到成本的30%;中央财政抚育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而新造林前3年的抚育成本每亩需要近800元,补贴资金只占成本的12.5%。我县针对补贴资金标准低的情况,和金融部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办法,为林农发展林业生产筹集资金,促进银行与林业企业合作,推出“惠林通”贷款业务,共同为林农搭建林权贷款平台。实行“公司+银行+林农”三方联保新型贷款模式,即企业担保、银行服务、林农发展的三方利益联结的贷款模式。具体程序为:林农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初审评估;林企担保人和银行对担保项目进行核查,林农将林权过户给银行和林企担保人;林农和林企担保人签订担保服务合同,林农和银行签订贷款合同,银行向林农发放贷款;林业局负责为林农办理林权登记,对商品林和公益林进行区划界定,对抵押森林资源进行资产评估,办理林权抵押过户手续(林权变更),同时管理好林权证,切实保障林农利益。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我县每年可实现融资1.8亿元,有效盘活林业资源,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央财政林业补贴标准低、范围小的难题,走出了一条林权改革的“双牌模式”,实现了林农增收,林业增效,促进了林业发展与金融机构互惠共赢。通过激活林农绿色银行,直接降低了林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林农造林的积极性,增加了林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森林资源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6年后,我县每年将增加森林蓄积量85200方米以上,可创造经济效益22亿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李胜华:因地制宜,破解难题 确保中央财政林业补贴项目落实到位

667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