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忠:加快生态建设,绿化秀美龙山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8-28 17:42
                信息来源:
        
            
              1、 全县林业资源现状
  1.1  各类林地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312716公顷,林地面积241788.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75%。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82254.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38%;疏林地面积8841.6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6 %;灌木林地面积 38666.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5.9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736.8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 0.31%;无立木林地面积 3939.6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 1.64%;宜林地面积7305.5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 3.02 %;苗圃地面积 39.7公顷,辅助生产林地 4.7公顷。森林覆盖率62.12%,森林蓄积681.5万立方米。
  1.1.1  森林面积
  全县有林地面积182254.0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180957.2 公顷,占有林地面积为99.29 %;竹林面积 1296.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 0.71 %;在乔木林中,纯林面积80524.6公顷,占乔林木面积的44.5 %;混交林面积 100432.6公顷,占乔林木面积的55.5 %。
  1.1.2  起源结构
  全县林地中:天然起源乔木林面积132858.7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73.42%;人工起源乔木林面积48098.5 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26.58%,天然林占主体。
  1.1.3  林地权属
  在全县 241788.2公顷林业用地中,按林地使用权分:国有面积3417.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1.41%;集体面积 699.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 0.29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37229.7公顷,占林地总面积98.12 %;合作和联营面积441.9公顷, 占0.18%。集体林地占绝对优势。
  1.1.4  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结构
  在全县 241788.2公顷林业用地中,按林地森林类别分:其中公益林(地)面积81249.2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33.60 %;商品材(地)面积 160539.0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66.40 %。
  公益林事权等级:国家级61317.4公顷,占公益林(地)面积75.47%;省级19022.3公顷,占公益林(地)面积23.41%;州县级909.5公顷,占公益林(地)面积1.12%。
  商品林中:全县用材林面积为135472.0公顷,全县薪炭林面积为6838.6公顷,经济林面积10354.3 公顷(全县主要经济林树种:柑桔面积5832.6公顷,占经济林面积的56.33%;板栗1444.5 公顷,占经济林面积的13.95%;油茶面积868.8公顷,占经济林面积的8.39%;黄柏面积33.0公顷,占经济林面积的0.32%;杜仲、厚朴面积258.1公顷,占经济林面积2.49%,油桐1261.8 公顷,占经济林面积的12.19%;其它树种面积664.8公顷,占经济面积的6.33%)。
  2  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差、森林生态功能脆弱、林业经济落后。
  2.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全县林地241788.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7.32%,但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四旁树面积〉÷国土总面积)仅62.12%,森林蓄积仅681.5万立方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主要是长期过量消耗森林资源所致,也表明全县林业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2.2  森林质量差
  全县乔木林地180957.2公顷,森林蓄积681.5万立方米,平均37.66立方米/公顷,不及湖南绥宁等林业强县的50%。这主要是长期过度择伐,疏残林过多,成过熟林锐减,中大径材消失的缘故。
  2.3  森林生态功能脆弱
  主要体现:
  (1)生态功能差的非乔木林地比率过大。全县疏林地8841.6公顷、灌木林地38666.3公顷、未成林造林地736.8公顷、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 3939.6公顷,计52184.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1.6%。疏林地的形成主要是长期过度择伐;大量灌木林地的存在,主要是坡地长期耕种,水土流失加剧,岩石大量裸露,土壤贫瘠,撩荒后乔木难以恢复,退化为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的形成与干旱、火灾频发有关,也与当地牛羊的发展相关,还与烤烟、百合、药材等产业开发息息相关,至今仍存在较大面积荒山荒地的地方无一不与其说上述影响有关,近几年烤烟种植业的强制性推进,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局部已相当严重。
  (2)现有乔木林主要为单层结构的幼中林,其中幼龄林面积39531.4公顷,中龄林面积46076.4公顷,近熟林面积23825.8公顷,成熟林面积9411.8公顷,过熟林面积1008.7公顷,分别占乔木用材林面积的32.98%、38.44%、19.89%、7.85%、0.84%。单层结构的幼中林占绝对优势,高达74.48%,复层的近成过熟林仅25.52%,基本没有过熟林。这表明我县的森林资源在2000年前即已枯竭,并且在近十年间有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幼林和中林资源。
  (3)防灾抗灾能力弱。主要表现为洪灾、旱灾频发,灾损严重。
  2.4  林业经济落后 
  (1)林业产值低。2014年全县全部林业总产值仅为4073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6498万元,第二产业12038万元,第三产业2200万元,林业产值低,与林业大县的地位不相称。
  (2)林业支柱产业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桐油、木材、茶油、五倍子、生漆等曾为全县林业的支柱产业。近二十年来,桐油、茶油、生漆等原有支柱产业因为市场萎缩而逐步消失,原有的产业资源因不能及时更新而迅速老化、枯竭。桐油产业已无恢复的土地基础;茶油产业资源培育的成本太高,很难在短期内恢复;生漆市场随着仿古、实木家具产业的发展正逐步复苏,尚有发展空间,但原存资源过少。以杉木、松木为主体的木材产业也因长期的过量消耗导致资源枯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消失,全面恢复尚需10年左右。
  (3)林业自我投入能力丧失。新中国成立后前40年,林业建设发展资金是完全依赖自林产品中征费的方式筹集的,林业发展完全是自我投入式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森林资源的枯竭,林业自身可筹集的资金锐减,林业规费已难以维持林业系统的常规运转,林业自我投入能力丧失。
  (4)林业投资能力弱。由于地理区位及山地等因素制约,龙山县至今不能有效吸纳金融信仰资金及各种社会资金发展林业,林业建设投入完全依赖国家有限的项目资金,并且这种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3  林业发展趋势
  3.1  林业发展趋势
  3.1.1  全国林业发展趋势
  国家未来林业发展的总趋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政策体系建设,建立现代林业经营制度,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参与林业建设,尽快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中国的国际义务,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建设中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
  在未来林业建设方面,国家将进一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制度。一方面加大国家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投入,加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力度,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投入,积极发展碳汇林业,拓展林业融资及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积极建设社会林业服务体系,为商品林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商品林业商品属性的充分释放,引导社会力量按经济规律去发展商品林业,通过市场配置商品林业资源,实现商品林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建设国家木材战略贮备基地,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将成为我国南方光热水气资源充沛地区商品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3.1.2  湖南林业发展趋势
  湖南省林业的发展思路为“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完善三大体系,强化四个基础,建设绿色湖南”。即:围绕深化改革创新这个主题,突出抓好森林经营和统筹城乡绿化两个重点,完善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强化设施、政策、科技和人才四个基础,全面绿化湖南。
  3.1.3  龙山林业发展趋势
  龙山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质量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37.66m3/公顷),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蓄积量小,林业支柱产业仍未形成,林业产业化程度还相当低,林业生态体系还相当脆弱,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也未形成。
  我县未来林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快速提升县域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全面建设绿色龙山。抓住国家和省对生态林业建设在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方面大力支持的机遇,加大县域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和力度,促进生态林资源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商品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广泛吸纳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商品林业建设,抓住国家木材战略贮备基地建设和中幼林抚育项目这两大历史机遇,加快商品林业资源的培育,促进商品林资源的快速增长;以林业科技发展、科技服务为先导,以森林旅游为重点,逐步构建县域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4  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从此,我国的林业建设进入了依法治林的时代。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确立了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法律基础,第一次将森林的五大林种归并为商品林及生态公益林两大类,实行分类治理。2000年以后,国家逐步启动了林业分类工作,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两大体系现已全面建立。我县于2005年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至2012年已全面启动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49.17%,商品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50.83%。
  4.1  深刻理解和正确执行国家林业分类经营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我国的林业分类经营借鉴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林业发达国家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即将生态地位特殊地段的森林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由国家投资建设,实行严格管制,取法其商品功能,主要发挥生态功能;将适宜发展商品林的地段划定为商品林,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营,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
  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时,对商品林和公益林应区别对待,既不能都放松,也不能都管死,一刀切管死的作法最终的结果是堵塞社会力量投入商品林业建设的渠道。不很好地解决林业建设投资、融资问题,一切美好的规划和设想都是无法实现的。
  4.2  强有力地维护生态建设的优先地位
  在处理当前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时,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得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烤烟产业的发展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地机制,不得随意开垦林地、荒地。
  4.3  加强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国级印家界自然保护区,争取国家建设投入。
  4.4  积极发展新型的林业生态经济
  (1)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积极开展林下产品的加工利用,提升林下经济效益,减轻林农生存对森林资源的消耗的压力。
  (2)整合县域木材加工产业,尽块改变木材加工对天然林资源的依赖状况,建立以桤木为主体的森林抚育间伐产出的次小径材的加工利用体系,提升人工林的生产效益,促进人工纯林提质升级改造。
  (3)积极培育新型的林业支柱产业。一是以现有人工林为基础,通过抚育间伐、修枝等措施重点培育高价值的大径材,在5年内建成20万亩大径材基地,10年内形成木材产业效益;加强珍贵用材资源培育,5万亩发展5万亩珍贵用材基地;5年内建成10万亩木本油料及木材药材基地;5年内建成5万亩楠竹及慈竹基地。
  (4)促进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支柱产业
  以“两区一环线”为核心,以绿化“裸露山地”为切入点,以秀美村庄为基础,以自然标志区及文化重点区为重点,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全面提升绿化质量和水平,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两区:即里耶古城区、县城城区。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湘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州发[ 2014]15号)明确提出了依托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老司城三块金字招牌,建设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乡村游精品线,形成湘西州1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建设目标,据此确定里耶古城区和县城城区为城镇绿化重点,加大城镇区内绿化及外围山地绿化,城镇区内重点加强城镇进出口、街道、公园等公共绿地及机关单位和居民区绿化。
  一环线:即以S260、S262、S259省道为主,形成的县城—洛塔—洗车河—苗儿滩—隆头—里耶—桂塘—乌龙山大峡谷--县城的闭合环线。绿化重点:一是加大环线可视范围内“裸露山地”造林绿化力度,加强石漠化山地、湿地、水土流失重灾区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环线两侧第一层山脊或平地500米范围内、河流湿地两岸、以及景区景点视域范围内,见缝插绿,打造绿色走廊;二是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三是对环线沿线及其辐射的224个村庄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村庄内庭院、道路、河流、公共绿地及周围山体的荒山荒地和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面造林绿化,以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里耶万亩樱花园,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酉水流域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里耶秦文化区、特色民居区为重点,创建20个省级秀美村庄示范村。
  4.5  积极培植生态文化 提升龙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培育“龙山生漆”、“龙山楠木”、 “龙山榉木”、“龙山落叶松”、 “龙山光皮树”、 “龙山山竹”等林业地理品牌,加强林业科研、推广工作及林业学术交流活动,开展龙山林业特色宣传活动,提升龙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龙山生态林业的全面发展。
  4.6  加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林业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和加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促进龙山森林资源总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未来要重点加强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及第二轮工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项目、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中央财政林下经济补贴项目、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项目、退化防护林改造项目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
  4.7  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措施
  (1)完善规划。2015年,根据十二五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编制龙山县生态林业建设规划,确立短期(2020年前)、中期(2020——2030年)及远景发展目标。
  (2)制订支持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归集各种涉林建设资金,加大林业建设投入。
  (4)建立健全林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及其考核奖惩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