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善:溆浦林产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9-25 17:42 信息来源:
  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作为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林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溆浦作为全省重点林区县,林业用地面积为371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9.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568.4万 m3,进一步壮大林产工业,对于优化林业产业体系,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溆浦林产工业的现状和特点
  “十二.五”以来,我县按照“强工壮农、兴城活商、民营主体、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紧紧依托林木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林产工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现有竹木加工企业26家,其中板枋加工厂19家,胶合板厂1家,细木工板厂4家,竹制品厂1家,削皮加木厂1家;年产值过100万元的企业11家,过500万元的企业3家。2010年,全县竹木加工量已突破4.8万立方米,木材加工率近70%。2011年,随着招商引资项目鼎立木业的投产达产,全县林木加工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鼎立木业年中工量可达3万立方米,产值近3000万元,年缴纳税收超过100万,其“沁园”牌无毒环保装饰板畅销北京、上海,并已接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订单。再如溆通木业,其拳头产品“奇兴”牌胶合板已成为广东沿海地区的免检产品,产品畅销率达100%
  2、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2010年以前,全县林产工业技术水平落后,设备简陋,产品粗放,主要以原条、杉方、芯板旋切产品为主,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阶段,产品利润低,企业效益差,资源消耗大,企业出售的产品价值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2011年以来,通过外引内培,鼎立木业、溆通模板、宇星板材、林泽木业等骨干企业异军突起,产品种类逐步向建筑模板、集成装饰板、细木工板等中级产品延伸,产品加工层次和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这些规模企业木材利用率达90%以上,企业生产基本步入了“大材大加工、中材中加工、小材小加工、木屑烧锅炉”的良性循环。其中鼎立木业的生产设施、技术水平、加工能力及环保投入,在全市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
  3、产业效益进一步增强。在经济效益方面,2009年全县木材加工业销售总额达5136万元,比上年增长6%;利税总额为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税收99.4万元,比上年增长8%。2010年,全县木材加工业销售总额达5600万元,利税总额560万元,实现税收110万元。在社会效益方面,竹木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而且可以对林木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有近2700名农村劳动力从事竹木加工,按人均800元/月计算,就可以直接增加农民工资收入260万元。2010年,全县杉木年均价为650元/立方米,比2009年上涨10%。溆浦近来原木年采伐量7万立方米,可供加工原木为4.8万立方米,仅出售原木就使全县农民每年增收近216万元。同时,竹木加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运输、装卸、仓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是一个森林资源大县。目前林产工业发展来势较好,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县的林产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并存”。
  1、加工需求量大与原料供应量小并存。据初步统计,全县26家竹木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可年加工松木6立方米,杉木7万立方米,楠竹40万根,“十一?五”期间,全县年均砍伐量为7万立方米,其中松木3万立方米,杉木4万立方米,楠竹20万根。在原料供应方面,杉木年原料缺口达3万立方米,杉木原料缺口3万立方米,楠竹原料缺口20万根。目前,我县的林木总蓄积积量仅为433.87万立方米,若蓄积量、采伐量、加工需求量均按生年10%的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斯末,年采伐量为10.5万立方米,而年加工需求量为19万立方米,供需矛盾依然估出。同时,占全县总采伐量1/3以上的“三江”林区,有70%的竹木原材料销往外地,加上一部分山场加工企业技术粗放,原材料利用率不到50%,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目前,全县有90%的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的开工不足导致相互之间争原料、抢市场,甚至“挖墙脚”,影响了竹木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群体大与加工规模小并存。2003年以来,为应对木材市场疲软、林业产值下降、林农收益减少的不利局面,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放手发展竹木加工业,延伸林业产业链条,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同时,由于竹木加工业技术要求低,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大,一些个人和企业投资竹木加工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竹木加工企业由2003年的65家猛增到2005年的118家。2006年至今,通过整合调控,全县只留规模加工企业26家,虽然加工企业规模提所提升,但和加工层次并没有提上来,“没名没牌、没院没墙、几间草棚、轰隆作响”的作坊式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散、小、差”现象还比较突出。在全县26家加工企业中,规模企业仅3家,占企业总数的11.1%;年木材加工能力最大的为30000立方米,最小的为1000立方米,平均每家企业的年加工能力仅为1500立方米。企业群体大与加工规模小并存在的问题,导致资源利用率偏低,企业竞争能力偏弱,对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极为不利。
  3、产品总量大与产品档次低并存。2010年全县林业总产值为5.2亿元,其中林木加工业总产值为9282万元,比上年增长8%。从总量看林木加工业发展确实很快,但产品加工档次低,多为板枋、切片等初级产品,附加值很低,资源浪费严重。在26家竹木加工企业中,生产建筑模板、集成板、细木工板等中级产品的仅4家,占企业总数的3.3%;拥有产品品牌的企业只有2家,占企业总数的1.7%。这种状况不仅加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导致产品价格受制于人,列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县绝大部分竹木加工企业实际上已沦为别人的原材料加工车间。
  4、企业数量多与财政贡献少并存。2008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共缴纳税收81.2万元,企业平均纳税1.25万元;2009年纳税72.8万元,企业平均纳税0.76万元;2010年纳税99.4万元,企业平均纳税0.84万元。造成企业财政贡献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形成的税源本身就很小。林木加工企业大多属小打小闹,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形不成很大的税源,当然也不可能对财政增收产生很大的作用。其次,征缴对象难到位。全县除注册的28家企业外,尚有大量无牌无证的山场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散落在全县各林区,普遍采取“敌前我退”的游击战术,征管难度大,每年财政损失在50万元以上。再次,征缴税率难落实。大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法建立完善的内部台帐制度,征管部门以抽查定基数,征收随意性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每年造成的财政损失不少于50万元。
  三、对策与建议
  要有效破解林产工业布局散、规模小、效益差的难题,关键要在资源培植、重点扶持、行业监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发展层次。
  1、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构筑工业原料支撑。一要做大资源增量。按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商品林基地建设,力争5年内建好2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楠竹发展15万亩,马尾松发展100万亩,全县工业原料林总面积达到140万亩以上,以此争取龙头企业单列采伐计划,突破限伐指标,实现自采处用。二要盘活资源存量。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了造成绿化和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森林资源稳步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县森林蓄积量将达到46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68%。为此,要充分打好省级重点林区县和全国林业改革试验区这“两张牌”,把优惠政策用足用活,争取采伐限量的实质性突破,逐步缓解原料供需矛盾。三要控制资源流量。鉴于全县竹木原料缺口巨大和木材外流严重的现状,要尽快制定政策,保护地方资源,引进外地资源。要推行重点加工企业与周边乡村、农户签订长期联营或供销合同,巩固地方资源供应渠道。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增强税收杠杆调节功能,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对把本地竹木资源运往外地逃税销售的经营户加以严格管理。要采取灵活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努力形成价格竞争优势,扩大周边地区竹木原料进口量,弥补本地资源缺口。
  2、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提升企业发展层次。一要整合政策资源,扶持龙头企业。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质调高”的原则,重点扶持鼎立木业、溆通模板、宇星板材、大江口竹板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争取到2015年,创建1—2家市级以上竹木加工龙头企业。各企业要主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品向木制品、家具等终端产品过渡。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木材行业规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竹木加工经营秩序。对一些规模小、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的弱质企业,要运用市场手段和有关质量、环保标准,进行兼并或淘汰,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二要整合原料资源,发展中级产品。企业规模的提升取决于企业产品档次的提升,而要提升产品档次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有限的原料浆更多地流向中级产品加工。木材加工业应重点发展集成装饰板和细木工板。目前,溆通木业的“奇兴”板材、鼎立木业的无毒环保型装饰板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广阔,必须在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楠竹加工业应重点发展竹胶板。要充分利用我县楠竹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扶持大江口竹板厂加工技术整合力度,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做大做强竹胶板加工。对竹筷、牙签等已趋于饱和的加工业,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生产规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三要整合民间资本,壮大民营企业。对现有的中小企业产行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积极引进诸如鼎立木业一类的战略投资者,“借鸡下蛋”、“借船出海”,以龙头企业的大发展带动竹木加工业的大突破。
  3、以行业监控为突破口,加大税费征管力度。一要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力度。加快建立与国内外竹木加工产品市场相连接的价格变动信息系统,按照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实行据实征收、动态征收,维护企业利益,实行企业增效与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二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台帐管理制度。对企业进料、生产、营销等环节建立完善的登记台帐,做到日清月结,全面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为税费据实征收提供制度保障。三要严厉打击偷漏税费行为。重点查处几起大案要案,形成打击偷漏税费的高压态势,采取加倍罚没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有效手段震慑违法分子。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调整初级产品加工企业布局,逐步禁止就地加工,彻底取缔山场加工,促进竹木加工业可持续发展。
  4、以强化服务为突破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要制定落实发展竹木加工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各类开发奖金和信贷资金,营造政策洼地,真正让利于企业。二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工业园区“三通”(通路、通水、通电)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着力,做到“围墙内的事企业负责、围墙外的事政府负责”真正服务于企业。三要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大力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水平,为企业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收费公示制,凡涉及到企业的相关收费政策,要以小册子或明白卡的形式下发企业,着力解决部门利益倾向和各种形式的索、拿、卡、要问题。进一步强化企业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村企矛盾,为企业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刘生善:溆浦林产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667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