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勤:借世行贷款东风 促苗乡生态恢复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12-18 17:42 信息来源:
  麻阳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166.47万亩,其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为74.33万亩,森林蓄积量15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03%。随着2013年世界银行贷款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在我县的启动,我县广大项目区群众积极申请,热情参与,干部职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各级政府激活机制,强力推进。目前,全县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造林35001亩,其中森林重建25380亩,森林恢复9621亩,提高森林覆盖率0.97个百分点。使我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恢复,林农收入得到提高。
  精心部署,促进全县生态恢复
  2008年的冰雪灾害,使我县23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损失惨重,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74亿元,林区受灾人口达12.8万人。冰冻灾害之后,我县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干旱、高温天气时常出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加剧。为了减缓和恢复2008年冰冻灾害带来的环境影响,湖南省启动了“湖南森林恢复与发展项目”。一是确定项目。我县为全省拟定的22个建设县(市、区)之一,项目自2013年启动至2018年底结束,建设周期6年,建设规模达35001亩,涉及江口墟、岩门、兰里、长潭乡、尧市乡、文昌阁、石羊哨、板栗树、文名山森林公园、西晃山国有林场等10个乡镇(场)46个村(工区),惠及农户6222户,其中贫困户2062户,少数民族户4160户。二是重建和恢复受损人工林。重建和恢复冰灾受损严重地区的林地安排在前3年实施,第4年至第6年全部为抚育任务;在10个乡镇41个村范围内,重建因冰灾完全裸露的森林22380亩;在10个乡镇27个村范围内,恢复受损林地12621亩,其中受损森林培育7945.5亩,受损森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675.5亩。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参与式磋商贯全程
  为了确保项目区低收入农户、贫困户、少数民族户、妇女等群体能够公平、自愿、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我们使参与式磋商贯穿于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墙报、座谈、会议、网络公布、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群众造林、爱林、护林、育林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支持世行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阶段,采用参与式社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与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通过收集调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和资源状况、社会文化状况、当地政府访谈、召开村民大会、村干部访谈、农户访谈等手段收集信息。三是在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通过参与式规划,设计项目的技术方案,包括合适树种的选择,造林模式和模型设计,造林后林地的承包安排和后续管护方案等。在2013、2014年度项目参与式磋商中,在麻阳电视台宣传20次,悬挂横幅标语500条,召开村民大会70次,参会人数达2102人。
  加强领导,项目资金投入到位
  为加强项目实施决策与协调,我县成立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任副组长,县林业局、发改局、财政局、农办、水利局、国土局、环保局、农业局、民宗局、妇联、文物局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外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设立林业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林业外资项目实施管理与协调。一是确保资金到位,我县项目总投资3001.13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339.23万美元,折人民币2112.28万元,占70.38%;受益人投资335.07万元,占总投资的11.16%;省财政配套250.72万元,占总投资的8.35%;县级财政配套303.05万元,占总投资的10.11%。项目建设期为6年,即2013—2018年。根据省林业外资管理办公室要求,积极落实了2013年度项目县级配套资金52.56万元,2014年度项目县级配套资金69.1万元。二是做好还款准备。本项目为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提供的公共产品为社会服务,因此由县级政府作为世行贷款的承贷方,对贷款统借统还。本项目贷款期为26年,宽限期为6年,利率实行以6个月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为基数加上浮0.48%为基础利率。2013-2018年宽限期内支付利息为:2013年约3万元,2014年约9万元,2015年约17万元,2016年约23万元,2017年约24万元,2018年约25万元。2018年以后的20年还款期限内每年支付本息约117万元。
  强化措施,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项目重建和恢复冰灾受损严重地区的林地安排在前4年(2013年—2016年)实施,第5年至第6年全部为抚育任务。在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提前一年完成了35001亩,其中2013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造林4075.5亩(其中森林重建3135亩,森林恢复940.5亩);2014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造林14446.5亩(其中森林重建12069亩,森林恢复2377.5亩);2015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造林16479亩(其中森林重建10176亩,森林恢复6303亩)。
  为确保项目建设成效,我县激活机制,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强力推进:一是实行大户造林,规模经营。我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为确保造林质量和进度,我县在实施主体上优先选择具有土地使用权的大户和劳力相对充裕的项目村。同时要求单个项目村建设规模须在100亩以上,从而保证了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如德宇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在兰里镇栎木村和新营村建立了1500亩的名优水果基地;石羊哨乡黄土溪水库移民专业合作社,开发320亩柚、核桃、枣、黄桃、猕猴桃等百果园。二是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在项目实施期间,采取宣传、培训、现场指导、示范林建设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推广,以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实施水平,提高各级林业管理人员和广大林农的林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县举办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营造林技术培训,实施主体、项目乡镇林业站站长、技术负责人等200余人次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为新造林和受损生态林恢复的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施肥、幼林抚育、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等营造林技术。同时为起到技术推广示范的作用,我县德宇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在尧市乡小江村建立了1860亩的红豆杉、楠木、榉木、香樟、银杏、枫香、珙桐、柳栎等8种珍贵树种造林,全省属先例。在示范林中建设人行道路,竖立标志牌,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定期监测和研究。三是建立森林经营模式。在森林资源遭受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地区,建立4种新的森林经营模式重建和恢复受损人工林,分别是针叶树+一般阔叶树造林经营模式,该模型林相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香樟、枫香、南酸枣、麻栎构成的复层混交林;珍贵高价值阔叶树造林经营模式,该模型林相有楠木和其他阔叶树构成的复层混交林;补植的一般阔叶树经营模式,该模型林相有杉木(马尾松、柏木)、枫香、南酸枣、麻栎构成的复层混交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经营模式,该模型林相有针阔构成的复层混交林。四是严把苗木质量关,确保一级苗上山。我县成立项目调苗组,实行苗木统一调剂供应,严把苗木质量关,确保优良、一级苗木上山。五是探索建立项目造林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管护措施,健全护林队伍,配齐护林设施,采取科学手段,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造林成功后,我县采取大户造大户管,林业合作社造林业合作社管的管护方式,严防牛羊破坏,严防乱砍滥伐,严防森林火灾,严防森林病虫害,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六是及时建档,实行专人管理。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件、音像、小班监测卡、小班图、合同、验收合格证、电子文档及时整理建档,并指定一名技术人员专门进行管理。
  

刘恩勤:借世行贷款东风 促苗乡生态恢复

667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