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玲:鹤城区工业原料林建设现状与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12-16 17:42 信息来源:
  工业原料林是指为林业工业、造纸业等林产行业提供原材料的林木,是商品用材林的一部分。从长远看,工业原料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林农增收的有效抓手;从保护生态资源来看,发展速生工业原料林,可以大大减少造纸业对天然林需求的压力和破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林业民生工程。由于泰格林纸业在怀化落户,加之公益林建设禁伐林木,工业原料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目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怀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的相关政策,加速推进我市工业原料林建设进程。鹤城区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工业原料林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生产基地。
  一、鹤城区工业原料林建设现状
  鹤城区土地总面积10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76.9万亩, 占总面积的71.2%,森林蓄积量1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37%。鹤城区自2007年启动工业原料林建设以来,9年间共营造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11.52万亩,主要树种以马尾松、杉木、桤木、桉树、杨树、枫木等速生树种为主。这些工业原料林建设主要分布在全区的11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的64村。
  1、从工业原料林建设面积来看,林地资源较多的乡镇、立地条件较好的乡镇,工业原料林建设面积也较大,如贺家田乡、黄金坳镇、芦坪乡、凉亭坳乡等,在我区已初步形成以这4个乡镇为中心的10万亩工业原料林建设基地雏形。
  2、从工业原料林造林模式来看,我区多采用企、事业单位租地造林、农民个人造林,联户造林,大户承包造林等多种模式,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造林模式,有效解决了造林投入,后期管护、造林受益分配难等问题,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为鹤城区工业原料林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3、从融资渠道来看,我区实行政府补贴+单位筹资+造林户主自筹资金+企业投入+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进行。如区政府每年对工业原料林实行资金补贴200元/亩;又如泰格林纸企业在芦坪乡实施租地造林等等。因为工业原料林建设投资渠道形式灵活多样,有效化解了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据初步统计,鹤城区实施工业原料林造林以来,共营造马尾松、杉木、桤木等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11.52万亩。
  4、从成林效果来看,据调查,鹤城区工业原料林因为立地条件较好,加之技术人员认真负责,幼抚管理得当,督促检查及时,林分长势较好,目前,工业原料林造林成林率在85%以上。
  5、从采取的措施来看,一是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筹安排,每年将工业原料林任务按照年度造林规划落实到各乡镇,签订责任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二是实行了严格的技术跟踪服务管理。把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任务多少分配到各任务乡镇,具体落实到村、组、户及山头地块,严格执行“谁负责,谁把关”的技术跟踪服务制度,从而保证工业原料林的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三是支持大户承包造林。尤其对资金较为充裕、热心工业原料林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实行无偿帮助其联系承包成片宜林荒山荒地,主动引导和协助办理林地流转手续,免费提供造林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服务,免费提供造林所需苗木。四是引导造林户在造林地内开展多种经营,进行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短养长,增加造林户经济收入,如怀化市靖萍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黄岩旅游度假区新建5300亩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黄精、天麻、玉竹)和林下黄羊养殖开发示范基地。有效解决了工业原料林造林周期长、见效慢、前期资金投入大等问题。
  二、 工业原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从造林成本来看,每营造一亩速生丰产林,需要投入造林资金1000元左右,其中砍山炼山及整地挖穴栽植需要3个工时,每个工时按100元计,需工资300元,苗木费每亩100元,三年幼林抚育工资为450元/亩(每年抚育二次,用工1.5天,每年抚育150元),施肥二次(造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各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肥成本40元,工时30元计,)两年共需140元,造后巡山管护成本每亩10元;造好一亩;故,新造一亩速生丰产林共需投入造林成本1000元。目前鹤城区政府造林投入仅200元/亩,加上林业部门投入苗木费用100元,实际投入300元每亩,与新造一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实际所需相差700元,这还不含造后病虫害防治经费。因此,工业原料林造林林资金投入存在严重不足。
  2、科技含量不足。一是树种配置单一。主要树种是杉木和马尾松,其次为杨树和桉树;在造林模式上多采用纯林,混交林较少;同时混交林在树种配置上同样较为单一,主要混交树种有桤木、枫香、木荷、樟木、檫木等,缺少灵活多样乡土树种。二是造林密度上不合理。因群众在造林时普遍认为密度越大越好,越易成林成材,因而造成工业原料林造林密度过大,现有造林密度多为1.5×1.5米,有的密度竟然达到1×1米,如贺家田枫木潭、屋家溪和老才溪的马尾松造林。三是测土配方成果没得到充分运用,造成工业原料林建设速生丰产性的不稳定性,有的因为土壤立地条件较差致使成为“小老头”林子。四是造林规划设计随意改动太。工业原料林整体造林规划来说,缺少严谨性,随意性较为普遍,尤其是群众自发性造林不能做到统筹科学规划,不能把较为细碎的造林区域整合成整中连片的工业原料林丰产区。
  3、造后管理粗放。一是造后幼林抚育管理较为粗放。在幼林时普遍采取刀抚的形式,且多数为一年一次,锄抚极为罕见。二是造后人员管护缺失。造林后,普遍没有安排护林员进行巡山管护,致使人畜破坏严重、病虫害和森林火灾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了工业原料林的成林成材。三是制度缺失。从工业原料林整体情况看,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造后管护制度,乡规民约也不完善,群众的护林爱林意识较为淡薄。四是在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防范和幼林间伐管理等方面不尽如意。在土肥管理上,不能根据土壤的结构、性质及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土壤改良措施和施肥措施,致使林木生长较为缓慢,影响了速生丰产;在病虫害防治上,主要是松梢冥虫害危害较为普遍,而目前在松梢冥虫害的防治上因为防治效果和防治方法较为落后,致使松梢冥虫害危害难以防治并呈现频发高发趋势;在森林火灾管控上,因为管护人员的缺失致使造林地火灾多发频发,致使部分造林地在森林火灾中瞬间化为乌有,严重威胁到鹤城区工业原料林的成林成材安全;在幼林间伐管理上,因为造林初期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原因,所以在林木郁闭后就必须要进行林分间伐抚育措施,以改善林分环境,利于林木生长,但目前鹤城的状况是多数已经郁闭的林分并没有采取这种最有效的林分间伐措施,而是任由林木自然生长、自然郁闭、自然选择,其后果是直接影响了林木的速生丰产成材。
  三、改变工业原料林现状的主要对策
  1、多方筹措,加大工业原料林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一是财政要加大对工业原料林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工业原料林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每年要统筹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工业原料林建设,在现有投入200元/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投入比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原则,我认为目前最适宜的投入比例是政府投入500元每亩,造林苗木则继续由林业主管统筹无偿供给,造林户主(企业)自筹400元每亩;这样,既可体现政府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也可大大激发了社会闲散资金积极投入到林业生态建设中,从而有效解决工业原料林建设投入难投入少的瓶颈。二是银信部门要加大对工业原料林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要出台对工业原料林建设实行长期、低利息或无息贷款政府贴息扶持政策,这样既能保证银信部门在投资林业生态建设中获得利益,也减轻了造林者短期内承受较大造林资金的压力。同时,还需加快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步伐,扩大贷款范围的对象,尤其要加大对林业企业和重点造林户的金融贷款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林权制度改革步伐,促进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合理流转,鼓励业主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及合作入股经营,吸引社会力量投身工业原料建设。三是要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的征缴和管理,拔出一定专款,专项用于工业原料林建设。四是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林业重点项目落户鹤城,为工业原料林建设提供强劲的项目资金支持。五是要激活社会资金,引导民营资本,争取闲散资金投向林业建设,为工业原料林建设开辟更加广阔的资金源泉。同时,要开展好招商引资工作,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和争取外地商户来鹤城投资造林,成林成材后要保障其合法权益,实现资源增长和商户获利的“双赢”目标。六是探索创新社会融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渠道作用。第一,要探索木材加工企业返浦林业投入机制,对现有的木材加工企业按照其竹木加工生产能力和消耗森林资源原材料的多少,确定返浦林业投入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和工业原料林造林。第二,要探索有污企业返浦林业投入机制。对有污企业要采取收取绿化费的办法,按照有污企业排污多少收取一定比例的绿化费返浦林业,专项用于各类造林绿化,实现林业投入资金社会统筹的目标。
  2、积极进取,增强工业原料林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林业部门要科学规划鹤城工业原料林建设。要坚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增加林农收入的要求统筹规划好鹤城区的工业原料林建设。鹤城区作为怀化市的主体城区,城市周围应以生态建设为主,主要发展城市景观林,保障生态宜居;而在离城区较远的黄金坳、贺家田、芦坪和凉亭坳4个乡镇则应以发展工业原料林为主;要在现有零散的工业原料林基础上统筹规划,科学谋划,使其形成具有相对集中连片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鹤城工业原料林生产基地。按照这四个乡镇目前林地资源分布、林分因子状况、适地适树原则和工业原料林市场需求原则,可以把这4个乡镇规划成为20万亩的工业原料林生产基地,重点培育。二是科学应用林业最新科技成果。在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按照企业所需浆种的要求,科学选择对应的速生丰产阔叶树或针叶树的优良树种,如马尾松、杨树、楠木、桤木、枫木、桦木、槐树、毛竹等;要采用适宜的营造技术措施,在造林模式上可采取针阔混交的办法,针阔混交比以7:3或6:4为宜,以使达到改善林分结构的目的,既可预防病虫害又可防止森林火灾;要按照工业原料林建设目的树种的要求合理密植,小径材可按照1.5米×1.5米或1.5米×1.8米、大径材可按照1.8米×1.8米或2米×2米的要求合理密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当地群众的工作,引导他们走合理密植的科学路子,改观造林越密越好的旧观念,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三是要走出一条高科技、短周期、高产出、高效益的新路子。要有效地利用测土配方成果,根据土壤的结构、性质及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土壤改良措施和施肥措施,确保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的稳定性。在病虫害防治上,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把目前主要危害鹤城区工业原料林的松梢冥虫害作为攻坚对象,运用最新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手段,结合苗木消毒、化学药液、萤光灯扑杀等防治办法,提升防治效果,遏止松梢冥虫害频发高发趋势;要科学实施幼林间伐管理,尤其是哪些造林初期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林分,必须要进行林分间伐抚育措施,从而改善林分通风透气和光照条件,利于林木的速生丰产和成林成材。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模式,鼓励群众积极发展林下农作物种植、林药种植、林菌种植、林畜养殖、林蜜养殖,提高林分产出率,实现林业以短养长的目的,创新走出一条工业原料林建设高科技、短周期、高产出、高效益的新路子来。
  3、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工业原料林造后管护机制。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把工业原料林产业建设纳入鹤城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把工业原料林产业发展实绩作为干部任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在工业原料林产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强化技术服务意识。要按照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业原料林建设任务的多少,合理分配到各任务乡镇,具体负责技术指导;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要增强责任感,深入到村、组、户及山头地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把好工业原料林建设技术关、质量关和验收关,从而保证工业原料林的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直至成林成材。三是要提升幼林抚育意识。为确保工业原料林的成林成材,因此要加强幼林抚育力度,幼林抚育共三年,抚育次数每年不少于2次,时间为每年的5-6月和8-9月;抚育方法采取刀抚加锄抚(锄抚主要是扩穴培蔸)的办法,造后第一年3次抚育,即:一次锄抚、2次刀抚,第二年和第三年均为二次抚育,即:一次锄抚、1次刀抚;每年抚育完成后由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严格验收,以保证抚育质量。四是创新工业原料林造后管护机制。要建立工业原料林“二纵三横”管护模式,确保建设成果。根据鹤城林地与耕地、村落相互交叉,结合森林分布的特点。探索科学造后管理机制,重点要建立 “二纵三横”的工业原料林造后管护模式:“一纵”即:区人民政府→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区政府与乡(镇、办事处)政府、乡(镇、办事处)政府与村委会每年逐级签订工业原料林造后管理责任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将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成效与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直接挂钩。“二纵”即:区林业局→基层林业站→护林员,区林业局每年分别与基层林业站造后管护责任书、基层林业站分别与专职或兼职护林员签订工业原料林管护合同;在责任书中及管护合同中要将森林管护的责任范围和森林防火、盗伐滥伐森林、征占林地、病虫害预防预报和人畜破坏等各项具体任务和指标量化分解到站到人;林业局对基层林业站进行考核,基层林业站和村委会对护林员进行考核和监督,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和兑现管护工资。“三横”即:区林业局对区政府负责,基层林业站对乡(镇、办事处)政府负责,护林人员对村、组工业原料林造后管护负责。为了确保这种环环紧扣的“两纵三横”管护模式正常运行,区政府还应当制定专门的工业原料林建设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各乡镇要切实完善护林管护制度和乡规民约,做到工业原料林造林后管护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责任、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使整个鹤城工业原料林建设处在造后 “管护网”的严格保护之下,严控人畜破坏和自然灾害,确保鹤城工业原料林建设健康顺利快速发展。
  

韩小玲:鹤城区工业原料林建设现状与对策

667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