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范云:依托林业血防 建设平原林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9-01 17:42 信息来源:
   沅江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居洞庭湖腹地,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人口74万。地貌特征为“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是一个典型的平湖区县级市。全市共有河滩湖洲96万亩,其中有螺滩地67.1万亩,是血吸虫病重点疫区。2007年以来,我市依托林业血防工程,大力建设平原林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上世纪末,我市平原绿化在历经三代防护林体系建设并取得瞩目成绩后开始向平原林业过渡。进入新世纪,我市以长防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加速推进平原绿化向平原林业的转变,在内涵的丰富上防护林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外延的扩展上开始在湖洲平原河滩、高洲大面积营造人工林,历经三年(2004—2006)大规模造林后,平原林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2007年开始,我市按照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以林业血防工程为依托,利用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和资金,进一步改造与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大速生丰产林建设力度,五年来累计造林44.8万亩,极大地促进了平原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以项目建设为契机,拉动大规模造林。林业血防工程项目启动时,我市刚经历了一个造林超常跨越发展时期,大规模造林势头依然强劲,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的实施又为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市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通过采取“三个一”和“三挂钩”(即“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一抓到底”和“与评先评优挂钩”、“与政绩挂钩”、“与班子考核挂钩”)、强化协调机构管理职能、政策干预及广泛的宣传发动等有力措施,再次掀起了大规模造林的热潮。实施林业血防项目五年来,共营造计划内抑螺防病林12.07万亩,以此带动了32.73万亩其它造林,各类造林面积累计达到44.8万亩,实现了平原林业的快速发展。
  (二)以项目资金为引导,吸引非公经济投资。平原林业建设单靠政府投入已不能满足需要。我市的非公有制造林,历经十余年,专业公司多、社会参与度高、造林力度大。为此,我们因势利导,通过突破体制、创新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采用收益分成型、租赁经营型、合作经营型、产权分配型、股份经营型等经营形式,以项目资金为引导,吸引非公资本向平原林业建设投资。五年来,投入中央资金2522万元,吸收配套资金投入9050多万元,拉动各类营造林直接投入超过3亿元,走出了一条以民营为主,民造、民营、民管、民有的全社会参与平原林业建设的新路子。全市现有民营造林万亩以上的公司(大户)8家,5000亩以上的12家,1000亩以上的80家,直接投资造林的超过3000人,非公营造林面积已占全市新造林面积的95%以上,完全占据了主体地位。今后,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非公经济投资平原林业建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以项目操作为样板,严格建设质量标准。我们在坚持项目带动的同时,坚持规范化的项目操作,并扩大和覆盖到整个平原林业建设中。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计划函告与申报→审核与受理→勘察与设计→施工与验收→发改、财政、监察、林业部门联合确定与公示→联合行文与资金直拨→检查验收与审计。五年来,累计完成计划内抑螺防病林造林12.07万亩,投入中央项目资金2522万元,经中央、省、地及同级监督部门多次各类检查验收和审计,受到一致好评。为此,我们将这一样板项目的成功经验推介到平原林业的各项建设中。在所有工程和项目建设上,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各类技术规程,并根据“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引入和实行了招投标制、验收报帐制、监理审计制,真正达到了用好一分钱、办好一件事的效果,使平原林业建设的质量和规模都好于预期。
  (四)以科技支撑为保证,全面提升建设水平。湖南省林科院在我市同步建设了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四年来(2008—2011)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正是依托这一科技支撑,将各项技术措施贯彻落实于平原林业建设各层面,建设过程一直渗透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是造林经营模式的筛选。首先,将我市洲滩根据立地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并分别确定了造林最低高程控制线,即西洞庭(32m)、南洞庭(31m)、东洞庭(30m);其次,根据洲滩的不同类型,筛选出了最佳造林模式:隔离围栏模式、挖沟筑垄模式、开沟排水模式、宽行窄株模式等;第三,复合经营模式的示范:如林芦模式、林渔(虾、蟹)模式、林油(菜、药)模式等,五年来,仅计划内抑螺防病林采取复合经营模式的面积就超过7万亩,总产值累计近3500万元。
  二是种质资源的引进。引入了枫杨、重阳木、苏柳、竹柳等多个树种资源进行栽培试验,为今后平原林业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在主栽杨树湘林系列无性系目前表现良好的形势下,前瞻性地引入了50个新无性系进行对比筛选,以适应后期造林地的不断拓展和愈来愈多样化的立地条件。主要造林树种无性系科学、快速、及时地更新换代,以及未雨绸缪式的优良无性系筛选工作,从种苗上保证了平原林业建设持续健康地进行。
  此外,试验示范区还通过建立技术培训长效机制、即时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充分利用示范辐射带动等途径来提高平原林业建设整体水平;通过推行“单株经营”、培育无节良材、利用多元发展等措施来突出特色营林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平原林业集约经营程度,为实现平原林业的最大综合效益不断探索和实践。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平原林业建设的成果是:林业用地43202公顷,有林地25565.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8%,林木绿化率38.02%;农田林网宜建面积52338.8公顷,有农田防护林带1338条,纵横构成2690个网格,农田林网建成率100%,平均网格面积19.5公顷;堤、渠、路总长3185.5公里,绿化比100%;宜建防浪林的外滩长度258.8公里,建成比100%;村庄总面积6950公顷,覆盖面积2481公顷,绿化比35.7%;垸外湖州平原造林超过2万公顷。继上世纪连续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后,近年来,沅江又相继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湖南省造林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以林业血防为依托的平原林业建设,为我市构筑了良好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护堤防浪林体系和抑螺防病林体系,并发挥着多重功效。农田防护林体系:有防护林带保护的林地农田与无林带保护的农田比较,平均风力降低30%;水稻空壳率降低6%,成穗率提高2.6%,千粒重多0.2克,早稻增产12.7%,晚稻增产6.9%;油菜增产13.8%;苎麻头麻增产20.8%。护堤防浪林体系:在5—6级风时,林外的波浪高为0.8米,而林内只有0.2米;当林带外的流速为0.5米/秒,林带内一般为0.1—0.2米/秒。垸外湖洲平原抑螺防病林体系:抑制杂草生长、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形成不利于钉螺孳生的滩地森林生态环境,钉螺密度降低90%以上,阳性螺密度也大为降低或为零。
  平原林业建设还提高了平湖区森林覆盖率,加快了森林资源培育,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巧妙地绿化了堤、渠、路,同时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危害,改善了湖区人居环境。 

窦范云:依托林业血防 建设平原林业

667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