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林:攸县林业“两站”建设工作调研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10-18 17:42
信息来源:
一、基本情况
攸县林业系统有基层单位46个,其中林业工作站9个,木材检查站8个(含1个检查点)。林业工作站包括城关、新市、皇图岭、酒埠江、鸾山、莲塘坳、菜花坪、黄丰桥、丫江桥林业站等,大部分管辖2个以上乡镇的资源林政工作,管辖最多的城关林业工作站所辖5个乡镇。林业站采取驻乡制,在每个乡镇派出了一名工作人员进行驻乡指导。主要负责宣传贯彻林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辖区内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查处林业行政案件,维护林政秩序;指导所辖乡镇林管站的业务建设,完成局中心工作。
木材检查站包括皇图岭、黄村、广黄、大坪、王下、盘塘、普安桥7个检查站和南岳冲检查点,其中皇图岭、王下、盘塘等为出口站。木材检查站的主要负责所辖范围内木材及其制品、野生动植物的流通管理,监督木材消耗流量;依法受理、查处运输领域的林业行政案件。
二、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林业“两站”在为林业发展推波助澜同时,自身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林政管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一是管理范围大。攸县是一个林业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304个村(社区),林地面积16.76万公顷,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3%。9个林业站每个站工作人员只有4-5人,管理的林地面积均在1.2万公顷以上,最大的是黄丰桥林业站,管辖面积达2.34万公顷。特别是山区道路崎岖,路途偏远,四通八达,信息不通,木材检查监管也难以及时到位。二是林政管理难度大。随着可伐资源的减少和市场经济影响,木材价格不断攀升,受利益驱使,乱砍滥伐盗伐、无证经营加工、违法采挖运输、非法侵占林地等行为时有发生,给林业“两站”的资源林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带来难度。再加上群众防范意识淡薄,违规野外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给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三是营林生产任务重。受2008年冰雪灾害影响,以及林业生产的重砍轻造、重造轻管现象,造成不少采伐迹地未及时更新,营林管护没跟上,导致宜林荒山增多、造林难成材。林业“两站”以及乡镇林管站人员每年为造林绿化和营林管护工作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努力消灭荒山,提高林分质量,仍难达到预期效果。
2、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条件较差。首先是办公条件落后。9个林业工作站中,鸾山、广黄、皇图岭、菜花坪、酒埠江等5个站有独立站房,城关林业站借森林公安、木材公司的房屋挤在一起办公,其他站靠租用民房办公。8个木材检查站虽然大部分有站房,但都是70、80年代的老房子,办公条件可能是全县集体基层单位中最差的,有的甚至已成危房,比如盘塘、大坪检查站等。其次是办案设备落后。办公桌椅破旧、电子办公设备不完善、工作条件差。特别是在交通、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基层各站没有交通工具(全靠租车),更不能及时将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打击到位。
3、队伍结构不优,工作积极性不高。林业“两站”共93人(林业工作站54人、木材检查站39人),其中在职人员71人,内退人员22人。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能做事的人少。一是人员年龄编大。“两站”在岗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上占到55.7%,36岁以下17人占24%,“80后”只有4人。二是文化水平不一。林业站有大中专学历32人,占在岗人员的59%;检查站有大中专学历9人,仅占32%。“两站”初高中学历29人,占40.8%。三是人才进出不畅。“两站”属学生分配的有27人,退伍军人4人,其余均为社会招入(工人)。全系统近10年人才只出不进,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有的同志在林业站或检查站一干就是一辈子。四是机制体制不活。由于激励机制不完善,做好做坏一个样,“两站”人员工作没有奔头,缺乏学习,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4、林业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育林基金减半或逐渐取消,我县虽将林业“两站”人员纳入财政预算,但没完全纳入财政统发笼子。“两站”人员仍是有编无资,人员经费得到不到保障,林业“收费养人”、“找米下锅”的现象依然存在,执法与收费之间的矛盾使林业工作面临尴尬。林业工作经费的不足,“两站”人员的后顾之忧没有得到解决,导致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创新林业管理,提升“两站”的服务职能,结合本次调研,我们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1、完善队伍管理机制。一是引入人才交流机制和竞争机制,每年对林业站与检查站的人员进行交流,调优人才结构,对“两站”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高“两站”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做好辖区林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二是落实好绩酬挂钩制度,将工作任务与个人工资津贴密切挂钩,细化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对任务完成好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扎实、做事讲价钱的人员坚决扣减津补贴,不讲情面,不做老好人,调动“两站”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充分整合人力资源,集中两站人员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对丘陵地区的林业站召回驻乡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设置营林、林政等专职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对山区林业站要加强力量,派出业务骨干做好驻乡指导。要充实木材检查出口站的力量,严格执法检查;抓好木材运输巡查大队建设,加强流动巡查,与林业公、检、法紧密配合,及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在对境内站进行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好“两站”标准化站房的翻修改造或新建工作,并添置办公生活用品和通讯工具,改善工作条件和办公环境。二是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对木材检查站和山区林业站,尽可能配备专车(包括摩托车),有利于方便快捷执法。三是抓好“两站”信息化建设,配备电脑、打印机、GPS测量仪等设备,做好林业电子政务专网联网工作,完善计算机应用系统,抓好林业数据库建设,实现森林资源、营造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权信息和测土配方等信息资源融合,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
3、保障林业工作经费。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将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两站”人员纳入财政统发笼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人员后顾之忧,杜绝“放水养鱼”、“以罚代刑”等现象,改变“两站”经费靠罚没款支撑的局面,集中精力抓造林绿化和林政管理。林业部门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基础建设、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森林防火等林业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强林业“两站”自身造血功能。
4、健全林政管理体制。一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权力下放、阳光服务,健全服务职能,加强技术指导,实现林业“两站”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攸县资源林政管理办法》,严格“四个一”管理(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本帐、检测一把尺、监督一班人),统一执法标准,做到公正文明执法,杜绝林业“三乱”。三是加强林业“两站”与乡镇林管站的横向合作和联系,充分发挥乡镇林管站和村级护林员在资源林政管理中的作用,及时将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创新林业管理,加强“两站”建设是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充分调动“两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林业“两站”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才是促进资源增长、带动林农致富、助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