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军:又好又快推动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2-15 17:41
信息来源:
2006年12月,益阳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赋予我市承担为我国中部地区及全国类似区域现代林业建设探索路子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这些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和珍惜这个机遇,按照国家林业局确定的现代林业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全面实施绿色益阳发展战略,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实现“双增”目标为核心,坚持依靠广大林农、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市委、政府把发展现代林业作为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来抓,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绿色益阳提到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分管和联系林业工作的四大家领导任副组长,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代林业建设工作,每年都要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真正形成了“四套班子合力抓、专门机构具体抓、部门联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编制了《益阳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按年度、分项目、高标准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全市上下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将现代林业建设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单位,纳入全市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大力推进林业改革,增强现代林业发展活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全市57万多本林权证成为林农的“信用卡”,使“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叶子变票子”;着力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两站”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各地普遍建立起林业要素市场,全市开展森林资产评估300多宗,完成林木资产流转交易280多宗,实现交易金额3亿多元。加快林地信托流转,推动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市平湖区湖洲荒滩流转面积达90多万亩,山丘区林地流转面积达26万多亩;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融资平台,以互助担保为贷款保证,以林权抵押为保障,以政府信用为辅助”的融资模式。自林改全面启动以来,全市林业共争取银行信贷资金20多亿元,占现代林业建设计划投入51亿元的4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要钱贷不到,银行有钱贷不出”的尴尬局面,有力支撑了现代林业建设。
(三)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之后,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纳入了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得到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为全面提升我市生态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确定为绿色益阳建设的重要抓手。随即我市连续三年在中心城区实施“十万株树进城”和在全市实施500万株树苗进城镇、“绿三边”、美家园等活动,中心城区、机关单位、庭院小区、路边水边绿化美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底,市委、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决策,出台《关于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和《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两个重要文件,明确到2012年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标准。为创出特色,创出水平,我市把《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的3大类16项38个评价指标有机融入“六大创森工程”之中,创建成效十分明显。目前,我市创森工作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国家验收标准。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努力实现兴林富民。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在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益阳市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益阳市竹木产业发展规划》、《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园区带动,打造龙头企业。在推进桃江、安化竹工业园区,资阳、沅江、大通湖林板材加工园区和银城竹业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中心城区占地面积达3000亩的竹木家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好高附加值的竹木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天运林工集团引进上海复星集团、上海云杉股权投资等战略投资者参股经营,加快上市步伐,可望成为全省第一家林业上市企业。森华公司年产22万立方米的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已建成投产,估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目前,全市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7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5家;坚持科技兴林,打造支撑平台。成功举办了振兴益阳竹木产业专家研讨会,从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组织、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聘请了13名“振兴益阳竹木产业咨询专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全市林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50.1亿元增长到118亿元,增长136%。
下阶段我市现代林业建设将进一步突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森林经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大力繁荣森林文化,确保到2012年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在完成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全市林权交易平台,推进林地信托流转,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实现森林资源的及时流转变现;切实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我市森林资源增长,农民收入增加。
二是以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生态体系建设水平。近几年来,我们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巩固提高我市生态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深知,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现代林业发展,抓创森就是抓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创森就是抓生态建设的理念,全面提高绿色益阳生态建设水平,增创我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使绿色、生态、低碳真正成为益阳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潜力,成为展示绿色益阳的名片。
三是以加强森林经营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林业“双增”目标实现。以确保如期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为目标,以国家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为契机,加强森林经营模式和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扎实开展“良种壮苗、无节良材、优材更替”工作,加大丰产、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好一批南竹、油茶、丛生竹、苗木花卉和速丰林产业高标准示范基地,推进科学营林、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全面提高全市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产出率。
四是以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重点抓好益阳中心城区竹木家具高新技术产业园、益阳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桃江竹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平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打造3-5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标志性企业,从整体上提升全市林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五是以加强生态文化传播为抓手,进一步繁荣森林文化。紧紧抓住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重点抓好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面向全社会的、集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打造好生态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扩大竹文化、花文化、黑茶文化、湿地文化等生态文化品牌影响,用森林文化的强大力量和特有魅力推动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市委、政府把发展现代林业作为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来抓,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绿色益阳提到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分管和联系林业工作的四大家领导任副组长,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代林业建设工作,每年都要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真正形成了“四套班子合力抓、专门机构具体抓、部门联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编制了《益阳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按年度、分项目、高标准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全市上下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将现代林业建设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单位,纳入全市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大力推进林业改革,增强现代林业发展活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全市57万多本林权证成为林农的“信用卡”,使“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叶子变票子”;着力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两站”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各地普遍建立起林业要素市场,全市开展森林资产评估300多宗,完成林木资产流转交易280多宗,实现交易金额3亿多元。加快林地信托流转,推动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市平湖区湖洲荒滩流转面积达90多万亩,山丘区林地流转面积达26万多亩;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融资平台,以互助担保为贷款保证,以林权抵押为保障,以政府信用为辅助”的融资模式。自林改全面启动以来,全市林业共争取银行信贷资金20多亿元,占现代林业建设计划投入51亿元的4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要钱贷不到,银行有钱贷不出”的尴尬局面,有力支撑了现代林业建设。
(三)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之后,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纳入了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得到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为全面提升我市生态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确定为绿色益阳建设的重要抓手。随即我市连续三年在中心城区实施“十万株树进城”和在全市实施500万株树苗进城镇、“绿三边”、美家园等活动,中心城区、机关单位、庭院小区、路边水边绿化美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底,市委、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决策,出台《关于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和《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两个重要文件,明确到2012年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标准。为创出特色,创出水平,我市把《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的3大类16项38个评价指标有机融入“六大创森工程”之中,创建成效十分明显。目前,我市创森工作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国家验收标准。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努力实现兴林富民。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在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益阳市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益阳市竹木产业发展规划》、《益阳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园区带动,打造龙头企业。在推进桃江、安化竹工业园区,资阳、沅江、大通湖林板材加工园区和银城竹业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中心城区占地面积达3000亩的竹木家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好高附加值的竹木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天运林工集团引进上海复星集团、上海云杉股权投资等战略投资者参股经营,加快上市步伐,可望成为全省第一家林业上市企业。森华公司年产22万立方米的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已建成投产,估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目前,全市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7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5家;坚持科技兴林,打造支撑平台。成功举办了振兴益阳竹木产业专家研讨会,从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组织、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聘请了13名“振兴益阳竹木产业咨询专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全市林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50.1亿元增长到118亿元,增长136%。
下阶段我市现代林业建设将进一步突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森林经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大力繁荣森林文化,确保到2012年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在完成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全市林权交易平台,推进林地信托流转,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实现森林资源的及时流转变现;切实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我市森林资源增长,农民收入增加。
二是以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生态体系建设水平。近几年来,我们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巩固提高我市生态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深知,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现代林业发展,抓创森就是抓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创森就是抓生态建设的理念,全面提高绿色益阳生态建设水平,增创我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使绿色、生态、低碳真正成为益阳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潜力,成为展示绿色益阳的名片。
三是以加强森林经营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林业“双增”目标实现。以确保如期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为目标,以国家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为契机,加强森林经营模式和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扎实开展“良种壮苗、无节良材、优材更替”工作,加大丰产、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好一批南竹、油茶、丛生竹、苗木花卉和速丰林产业高标准示范基地,推进科学营林、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全面提高全市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产出率。
四是以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重点抓好益阳中心城区竹木家具高新技术产业园、益阳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桃江竹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平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打造3-5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标志性企业,从整体上提升全市林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五是以加强生态文化传播为抓手,进一步繁荣森林文化。紧紧抓住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重点抓好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面向全社会的、集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打造好生态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扩大竹文化、花文化、黑茶文化、湿地文化等生态文化品牌影响,用森林文化的强大力量和特有魅力推动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