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加快林业产业开发 促进双峰经济腾飞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10-10 17:42
信息来源:
一、加强领导,形成共识,规模开发林业产业
过去,由于产业开发意识不强,对原有的林业资源管理不善,经营粗放,效益不高,全县17万亩楠竹林处于低产状态,亩年产竹量仅119根,与丰产竹林相比差1倍;6.8万亩油茶,亩产油仅8—10公斤,与高产典型比差2倍;经果林量少质差,花卉、药材零星发展,没有规模。为了把林业产业开发搞活,我们先后多次组织全县16个乡镇的党政负责人、林业站长到浙江、云南,本省的岳阳、浏阳参观学习楠竹、药材、油茶、花卉等产业开发的经验。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形成共识:林业产业开发效益高,可连年受益,是生产不用原料、产品不愁销路、前途没有风险、货币最保值的稳定产业。为此,我们把楠竹、药材、花卉、油茶列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进行规模开发,明确班子成员专项负责,目标定位,责任到人。印发了楠竹、药材、花卉、油茶产业开发的实施意见。把石牛、梓门、荷叶、杏子四个乡镇建成楠竹基地,楠竹面积300亩以上的93个村为重点楠竹基地;把甘棠、三塘铺、青树、蛇形四个乡镇建成药材基地;把印塘、永丰、锁石、井字、荷叶、洪山六个乡镇建成油茶基地;把洪山、茶门、走马街三个乡镇建成花卉基地。
二、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充分调动群众开发热情
一是县里制订优惠政策,引导村民搞开发。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全县林业产业化开发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允许鼓励采取招标、承包租赁、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搞林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允许拍卖荒山、荒坡、荒滩、荒地搞林业开发;坚持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还分别制订了开发楠竹、药材、油茶、花卉等优惠政策规定。特别是县委、政府《关于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关于鼓励干部职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见》下达后,充分调动了干群的开发积极性。
二是乡镇建立以奖代投机制,激励村民搞开发。石牛乡规定,按标准完成楠竹低改每亩奖励60元,近3年,专项筹措奖励资金60万元,推动全乡楠竹产业开发,完成楠竹修山抚育5万亩,深挖垦复1.5万亩,施肥培育1.1万亩,兴办楠竹加工企业30余家,产值2000万元以上,人平500元。甘棠镇出台发展中药材奖励措施,凡连片发展20—100亩药材的每亩奖励80元,100亩以上每亩奖励100元,全镇已种植药材2万亩,5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6500万元以上,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玉竹、淮山基地。
三、龙头带动,深度开发,提高林业产业开发效益
以前,我县林业产业开发停留在低水平上,资源浪费严重,基本上是楠竹卖根、木头卖方、水果卖筐,经济效益低。必须依托科技进步,更新传统工艺,引进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林产品的精深加工,才能实现多层次的转化增值。因此,我们积极扶植发展龙头企业实现林产品精深加工,在县委、政府的积极支持引导下,兴办起了双峰县竹压板厂、丰华实业集团公司、悟生无公害精炼茶油厂、中药材的淮山加工厂、中药饮片加工厂、淀粉加工厂等企业。为了让这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我们千方百计创造宽松环境,请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协调多方关系,帮助排忧解难,实行重点挂牌保护,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的精神,积极扶植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实践证明:扶植一个龙头加工企业,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致富一块地方。以楠竹加工的丰华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县、乡的大力支持下,首先从事竹筷、竹针、牙签、保健凉席等竹制品加工生产,产品质量好,在日本、香港、东南亚很快打开市场,公司经济实力日益壮大时,又主动与中南林学院科教处联系,请专家教授攻关,研制出一种强度大、刚度硬、重量轻、质量好的新型竹胶合板。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四川、重庆等11个城市。目前,该公司拥有13条全自动化热压机流水作业线,年生产建筑模板、竹胶板4万平方米,年产值过一亿元。该公司每年收购楠竹达30万吨之多,按每100斤20元的价格计算,支付给农民的现金达8000万元以上,明显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竹材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家,楠竹仅加工一项产值达1.2亿元。
四、服务优质,科技推广,提高林业产业开发质量
我局充分发挥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专家服务基地活动。以“五大工程”为重点,“四项产业”为龙头,建立了10多个服务基地。重点抓好了六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印发技术宣传资料。近3年共印发楠竹、药材、油茶、经果林栽培管理等技术资料15万余份,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二是举办技术培训班。近二年在各乡镇和基地举办林业科技培训班60期(次),培训达2万人(次)。既指导了当前生产,又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水平。并且,派出三名专家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科协组织的“科技巡回讲演团”在16个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进行了巡回讲演。三是实施技术指导。林业技术人员经常到山地实地进行技术指导,言传身教。今年全局技术人员下乡2000余人次,接受技术咨询1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0多个。四是推广新品种,搞好信息流通服务。近几年,引进药材、经果林新品种10余个,多次发布外地先进生产与管理和流通销售信息,指导林农。五是办好示范点。近三年,协调组织县乡党政领导办林业产业化示范点12处,面积1.5万亩。六是投入林业发展资金。近三年投入楠竹、经果林、油茶、药材等开发资金500万元以上。在杏子镇桂花林场搞楠竹低改科技试验,投放资金2万元,对林场3700亩楠竹全部进行低改,实施对楠竹的修山、垦复、施肥、钩梢、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等一系列的科学养竹方法,楠竹低改成效十分显著,经市、县林业局工程师验收鉴定:每亩立竹量由低改前的86.71根增加到173.4根,增加一倍以上,每亩竹材产量新增1446公斤,新增产值700余元。在石牛乡杉山村搞高标准楠竹丰产试验林1000亩,具体做好施肥与钩梢、深挖垦复等,有定点观察试验记录,抽样调查:低改后的每一年每亩新生竹笋53根,成活42根,成活率达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