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辉:开发油茶产业 致富山区群众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9-23 17:42
信息来源:
一、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油茶开发周期长,见效慢。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常年不懈地抓,很容易半途而废。为此,我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油茶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书记、县长率先垂范,全体县级领导坚持领办一个500-1000亩的油茶示范基地。成立了油茶产业开发办公室,明确为副科级单位,抽调3名高级工程师、5名专业技术员专门负责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协调、指导及科技服务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油茶产业开发领导机构,落实了专人和专项经费。形成了县、乡与部门三位一体的油茶产业开发网络。
在中南林勘院指导下,县政府编制了《平江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列入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计划用8年时间新造油茶林40万亩,实施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20万亩,更新改造20万亩。2010年制定的《平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又将油茶开发作为全县现代农业开发的首选产业。
多年来,不管领导如何变动,机构如何调整,我们在抓油茶产业开发上,始终做到了班子不散,人员不减,热度不降,考核不松,坚持按照既定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干。
二、制定一套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
油茶开发投入大,而且幼苗栽下去以后需要连续抚育4年,每年都要投入。如果没有一套持续稳定的扶持措施,就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劳民伤财的结局。为了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制定了一套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
一是土地流转政策。林改以前,主要是鼓励企业和大户承包荒山发展油茶。林改以后,县里成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明确规定,发证到户的山林,可以进入产权交易中心进行招、拍、挂。这样就为山地向经营大户集中清除了障碍。
二是资金扶持政策。我县建立了油茶产业开发基金,即在县财政设立油茶产业资金整合专户,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合力发展”的原则,全面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油茶示范县建设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项目、移民产业开发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移民产业建设项目等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油茶开发。上述项目资金一律进入整合专户,实行统一管理,捆绑使用。对各类油茶开发主体,实行统一的补助标准:对规划范围内按标准新造的油茶林基地,分年度验收合格5亩以上的种植户补助600元/亩(第一年300元/亩,用于苗木费、肥料费等;第二年至第四年每年补助100元/亩,作为抚育补助);对规划内常规改造的油茶低产林经验收合格每年补助现金100元/亩,连续补助二年;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的油茶产业项目、移民项目、水保生态林项目均由主管部门按5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第三年、第四年纳入县统一规定的抚育补助标准,按100元/亩给予补助。所有补助资金,一律在县油茶办和项目主管单位统一验收合格、签字盖章、县政府主管县长审批后,由整合专户直接拨付给油茶项目实施单位或个人。
三是科技服务政策。我县自80年代起就开始对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等技术进行研究,选育出了‘德字一号’、‘巴陵籽’、湘林系列等1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获得省、部级6项科技进步奖。其中‘德字一号’无性系经省林业厅现场测产, 7年生油茶林亩产茶果达807.4公斤,折合产油55.5公斤。我们利用这一科研成果,建立了’德字一号‘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100亩、育苗基地100亩,为农民提供优良种苗。林业系统的32名科技人员,全部与各开发主体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负责对各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三、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开发途径
油茶产业开发光靠单家独户难以形成气候,必须走规模开发,集约经营之路。为此,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立了一些新的开发模式。
一是企业开发模式。油茶企业直接流转农户的林地造林,农户不仅可以从企业得到林地租金,还能就近获得劳务机会。如湖南林之神经典油茶有限公司、湖南山润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国丰油茶公司、湖南瑞丹科技公司、武汉凯迪集团公司都是采用此种模式造林,已营造高标准油茶林2.8万亩。
二是企业和农户合作开发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投入资金,农民以土地入股,所得收益按股分成,这种运作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有很多社会资本在平江注册公司,与农户合作开发油茶基地1.6万亩。
三是农民合作社模式。农户自发组建合作社,一般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经济实力强的农户以资本入社配股,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并负责栽植、培管和采摘等劳务,收益分配由农户与合作社按比例分成。目前,我县已建立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9个,吸收会员1500多户,采用这种模式新造油茶林基地1万余亩。
四是扶贫开发模式。这是我县近年来启动的油茶造林新模式,充分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这一契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全县贫困人口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利用贫困户“两项制度”扶助资金支持每个贫困人口发展2亩标准油茶林,每户发展10亩以上油茶基地,以使贫困户有一个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目前,已分别在童市、三墩、安定等24个油茶适宜种植乡镇,组织贫困户11635户,营造油茶林面积2618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