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荣:推进桂东林业产业发展之我见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12-16 17:41
信息来源:
一、桂东林业的现状
桂东系镶嵌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土地总面积217.8万亩,其中林地面积达181.6万亩,占总面积的83.4%,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有原始次生林6万余亩;域内物系古老复杂多样,野生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稀有珍贵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之多,均为湖南省第一,是湖南省林业大县、国家退耕还林重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享有“动物南北走廊”、“珍稀野生植物王国”、“典型的生物基因库”、“军规颁布地?天然氧吧城”之美誉。
近年来,我县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桂东、开放桂东、和谐桂东”目标,着力打造“楠竹之乡”、“油茶之乡”、“药材之乡”、“花卉苗木之乡”,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广大群众致富的主要渠道,生态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快速提高,生态成为桂东独具魅力和最靓丽的名片。
综观林业发展的现状,当前需要研究四个问题:一是对林业发展战略性地位的认识问题,对林业在区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中所起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二是林业自身发展的支撑能力问题,使林地“种得下,稳得住,能长久,不反弹”;三是农民近期和远期的利益保障问题,要让农民在林业发展中得到实惠,长远受益;四是林业资源安全问题,如何依靠科技进行养护和管理,如何实施依法保护。基于上述四个问题,有必要在运行机制、管理体系、政策平台、社会重视度等方面积极实践探索。
二、充分认识林业产业在生产、生态、生活中的作用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林业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入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1999年,北京市运用替代法对全市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森林生态效益是林木自身价值的13.3倍。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测算也表明,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林业在生产、生态、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林业是城市发展的绿色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是天然的调温器,它可以使夏季降温,冬季增温;是天然的减风器,夏季可使风速降低55%,冬季降低30%;是天然的加湿器,可以提高相对湿度3~6%,抑制水蒸发39%;是天然的防尘器,可降低大气浑浊度达35%,降低周围灰尘40%。发展林业,增加森林覆盖率,将使生活、生产环境美化,水更清,天更蓝,居更佳。发展林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业,可以提供多种经济资源,带动木竹加工、干鲜果品、食草畜牧业等加工业、手工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发展林业,开辟就业渠道。林业与工业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不同,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事业,可循环发展的产业群,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通过市场运作实施规模化造林,进行土地有序流转或变性,农民职工化和市民化程度将会得到有效推进。
3.发展林业,增加农民收入。林业是一个产业,模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多样化,农民在林业产业中直接得到的收入是一般常规农业的二至三倍。
4.发展林业,产生互动效应。发展林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将提升桂东县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均衡与相邻县市的地里差距,增强投资引力,提高综合经济产业实力。
三、树立生态经济的观点,建设现代化的林业产业管理体系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以生态促进经济,美化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桂东的生态林业规划,应依据桂东独特的地理环境来考虑,能起到为市民提供最佳的休闲、旅游、居住境地;为投资商提供安心、舒适的投资环境。以最佳的生态环境引进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效益,真正起到生态和经济、城市三者相得益彰的效应。为此,生态林业的规划建设,不能简单地视作为量的概念,而应看作是城市和经济建设发展中具有生命力的优美曲线,并以此提高城市品位,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1.坚持五性原则,形成林业产业支撑体系。即近期操作性,要有利于推进;长远支撑性,要有利于发展;规划整体性,要融合农村城市化、城市农村化;板块功能性,要区分功能,并有效发挥;产出效益性,经济林要有产业链支撑,要有经济效益,生态林要有持续政策配套,要有生态效益。
2.以工程为载体,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构筑林业多元化投资模式。一是从建立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着手,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优化。二是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大幅度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使林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四是加快城市林业发展步伐,建设形成“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城乡绿景”的生态美景,再现“生态桂东”风采,努力将桂东打造城为“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园林县城、宜居利居乐居的“林中之城、休闲之都”。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由单一绿化型向生态绿化型转变。五是充分发挥涵养林在涵养水源、调节水量、改善水质中的作用,保证生态用水,建设为生态服务的水利配套设施。
3.以政策为保证、以利益为纽带的良性循环机制,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加强森林生态效益及成本评估和核算指标体系建设,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培育生态服务市场,建立交换机制,推动生态效益的货币化、资产化。通过税收手段和相应的财政、利率、信贷等政策,建立起森林生态产品及服务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创造市场化造林动力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林业,形成社会各种资本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是推进森林生态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要以规划为引导,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各种资本要素,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林、工、贸、旅、居一体化生产经营机制。
4.明确产权制度。林业既有生态效益,也可以给经营者带来预期收益,这是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的动力所在。因此,在生态建设中,无论是政府投资造林,还是社会各方面投资,都应明确产权政策和权益保护。
5.建立互动开发体系。生态林建设应与产业相联结,形成支撑结构,产生互动开发效应。生态林建设与其他产业的联结,大致分为两类模式:一是以林养林(果树,苗木、药材林、工业用材林);二是以项目养林(旅游、休闲); 以林养林,主要是政府规划,政策驱动,以农民种植为主。以项目养林,则按照市场运行规则,由开发公司与当地政府明确责、权、利关系,多方配合,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