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定华:耒阳市生态公益林现状及发展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10-26 17:42
信息来源:
一、耒阳市生态公益林现状。
1、概况。 全市共有土地总面积398.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总面积218.6万亩,共涉及34个乡镇办事处。
2、结构。耒阳市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89.7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 %,其中已补偿国家级公益林77.06万亩,省级公益林12.73万亩。据我市2011年组织对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进行的全面核查,其中有林地22.11万亩,竹林地15.47万亩,特规灌木林地23.96万亩,其它灌木林地10.5万亩,疏林地0.8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7.36万亩,宜林地(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9.05万亩,工矿建设用地0.37万亩。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绿化总量小。从目前耒阳市的生态公益林情况看,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还较小,有林地占公益林总面积的比例相比之下还很低,绿化总量小。另外生态公益林中,宜林地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面积9.05万亩,占公益林面积的10%,建设任务仍很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工作力度。
2、林分质量差,防护效益低。一是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护功能弱,特别是占生态公益林面积0.1%的疏林地和11.69%的其它灌木林地,其蓄水、保水、生态保护的功能更逐薄弱,如何种、造、封、育相结合,加快疏林地和其它灌木林地的改造,提高其生态防护效果,已成为当前耒阳公益林建设的难点问题。 二是林地树种结构不合理,占生态益林面积41.86%的林地其主要树种为杉木,国外松,楠竹。其针叶林的生态效果差,如何构建以阔叶林和常绿树种为林种的生态公益林,更加充分地提高林地利用率、加大防护效果也必将成为耒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又一难点问题。 三是林分结构不合理,在杉木、国外松纯林中,没有形成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防护效益和防护功能弱。
3、管护投入少,机构不健全。 多年来,在耒阳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然突出,造林投入多,管护投入少,甚至于几乎没有投入,形成“冬春大造林,秋后不见林”的现象,对森林资源的管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当前,仅靠各乡镇林业站人员来管护,人少,资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布广泛,占地面广,对生态公益林的监管力量薄弱,手段较落后,建成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监测和管护体系任重道远。
4、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低,林农管护积极性不高。多年来,耒阳市生态效益补偿金一直为4.75元/亩(从2010年调整到9.75元/亩),除去管理、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维护、资源监测等费用后,实际补偿到农户的为3.5元/亩(2010年调整为8.5元),如何多渠道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切实提高林农管护积极性的矛盾也日益明显。
5、公益林管护机制不力。 当前,耒阳市林权制度改革已进行尾声,而生态公益林由于林农“自扫门前雪”的管护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生态管护(特别是森林防火)的形势。如何改革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也必将成为耒阳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关键。
6、林农受经济利益驻动,滥砍滥伐林木和乱征占用林地相当突出。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而村庄建设难免会对林木、林地的生态防护效果产生影响,再加上受经济利益的驻动,滥砍滥伐林木和乱征占用林地现象漏禁不止,如何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偏远小村庄的生态管护矛盾也日益突出。
三、发展对策和思路。
综上有关问题,站在全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高度,耒阳市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必须在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改革创新、因地制宜,按照不同乡镇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逐步形成合理的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建设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提高公益林防护功能。
1、加大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力度。一是完善宣传设施。在城市交通路口设立、更新宣传牌、公示栏;二是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宣传针对性,针对群众最为关注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做好群众长期维护和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三是把宣传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部门领导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生态公益林管理意识,从而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当地一件关系地市生态安全的大事长抓不懈;四是加大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力度,通过各种方式使群众家喻户晓。
2 、多渠道争取资金,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议政府要随着财政收入增大,逐步增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投入,提高辖区内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建议补偿到15元/亩.年;二是建立受益者合理负担的直接补偿机制。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旅游的,应从旅游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直接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三是从水资源发电企业收取水资源费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建议按0.1元/吨收取用于补偿;四是从市域内矿产资源单位收取费用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建议按0.5元/吨收取用于补偿;五是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认养、冠名等方式,捐资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六是以森林生态公益林为背景,发展生态经济,以森林、乡土文化及绿色农林产品为资源,以城市环境为特色,为城市游客提供健康、休闲、度假、观光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切实提高公益林附加值。
3、科学规划,全面建设。
认真搞好森林分类市划界定工作,制定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
4、扩大绿化总量,提高林分质量。
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是增强公益林生态防护效益的关键措施。通过造、封、抚、引等措施,培育复层混交林,同时加大科技力度,对仁义、长坪、磨形、太平、公平等乡镇生态公益林地处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带,其造林难度较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设高质高效的生态公益林。一是对宜林地进行全面造林,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建设等方式加大投入,因势利导大力扩大公益林绿化总量;二是对灌木林进行乔木树种补造;三是对纯林(特别是杉木林)进行林分改造和梯度经营。建议采用三三制, 即对纯杉木林中成、过熟林按山势分成上中下三块,保上留下砍中间。通过5年时间,对中间地块进行复层异龄林改造,然后再视山势、林龄等情况逐一改造;四是加大对黄市、大义、南阳等乡镇生态公益林的楠竹低改和种植,对可以发展的地块大力发展楠竹种植,切实提高林地利用率。
5、健全管理机构。
加强对耒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必须从上至下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一是采用长效性机构,建议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性机构,并切实由财政解决机构人员编制、经费、设施等费用;二是采用固定性机构,建议聘请人员,其经费从生态公益林补偿费中列支。
6、改革林农管护机制。
从目前情况看,分散、独立的林农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生态建设的需要。建议采用股份制托管,比如说:某村某组,其公益林面积800亩,组上集体公益林300亩,村民共40户,公益林面积500亩。可对其组上800亩公益林进行股份制托管,即不改变林地、林木产权下,抚、造、育由各农户承担,而管护由组上按各农户面积比例折股份联合托管,其生态效益补偿金在当年验收合格效益补偿金基础上按股份比例发放。这样,一是在经营导向的带动下有效解决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管不到”的难题,切实改变生态公益林少数人管护,多数人观望的局面,使全体村民主动站到守林护林的第一线,形成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群护群治的形势;二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效解决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管不好”的难题;三是在责任机制的促动下,有效解决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管不了”的难题。
7、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市的打击力度应采取上限处理法,从而通过法律的威严严厉打击林业犯罪分子,确保公益林长治久安。另外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生态脆弱市的小村庄可采取由政府引导到乡镇周围划拨土地,或者利用优惠条件,将小村庄整体迁移,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公益林市的人为性破坏。
总之,耒阳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也事关全市的经济建设,唯有不断创新思路,生态公益林建设方能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