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宏:津市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0-24 17:41
信息来源:
油茶是我市的一种传统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其籽生产的茶油具有色泽纯净,清香味美,不含胆固醇,不含芥酸,无农药化肥残留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茶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油茶产业日益升温,价格迅速上扬,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油茶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我市油茶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现有油茶为12000多亩,全市7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集中棠华、白衣、渡口、新洲、灵泉等5个乡镇。全市油茶林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盛果期的老茶林,树体严重老化,个体差异大,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平均亩产茶油2-3公斤左右,属典型的低产低效林。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制约了我市油茶产业发展。
1.管理粗放、产量下降。我市油茶林大部分分配到户,由农户分散经营管理,由于户均面积少,产量低,茶果成熟时群众相互偷摘十分严重,对树体损伤大,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劳动力奇缺,群众无心也无力在油茶生产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大部分群众只把油茶当作是上天恩赐之物、意外之财,生产、培管观念淡薄。形成了只采摘、不施肥、不培不管,油茶在自生自灭环境中生存的格局,茶树挂果率越来越低,产量大幅下降。
2.经营不活、效益偏低。当前,我市油茶加工还处在老一套、小作坊时代,出油率低,茶油质量不高,没有油茶产品深加工企业,油茶生产限于单一的茶油,大量的茶枯、茶壳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油茶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茶农效益得不到保障。
3.品种单一、树体老化。我市的油茶林均为普通油茶,98%以上寒为露籽,油茶树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处于盛果期的老龄树,多年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品种更新改造,品种单一,品种老化、树体衰弱、病虫害危害严重。
4.面积减少、资源不足。我市茶林面积较小,全市现存12000亩,且逐年在减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前些年油茶效益低下,在丘岗开发中许多群众放弃了油茶林,部分茶林被果木、杉树等经济林木取代;二是由于茶林自然老死或被其它高大灌木侵占死亡没有进行补植、更新;三是在修路、建桥等公共设施建设中被毁掉。
二、我市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在我市发展油茶产业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浓厚的发展氛围,深厚的群众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1.种植经验丰富。油茶是我市传统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群众在长期生产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熟知油茶生长习性,我市发展油茶产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2.经济效益凸显。栽植油茶,不仅能取得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油茶树是一年栽种,多年受益,其盛果期在数十年以上。而茶油作为一种无公害产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已得到国际上公认,越为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油价格一路看涨,现在市面上每公斤茶油已卖到60-70元,按每亩产茶油50公斤,每公斤茶油60元计算,每亩油茶产值就达3000元。如果能够稳定我市12000亩的油茶面积,并加以科学经营管护,我市油茶年产值可达3600万元。
3.生长环境优越。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要求水份充足,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我市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地带,丘岗、平湖兼有,以丘岗为主,地势平缓。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等特点。土壤以红土红壤、板、页岩红壤为主。我市气候、土壤条件完全适宜油茶生长。
4.领导高度重视。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已将油茶产业纳入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油茶产业面临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从2009年开始对全市的油茶林进行了全面低改,并将从政策层面和项目方面大力支持社会发展油茶产业。
三、油茶产业发展几点对策
1.营造发展环境,让群众愿开发。农民群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主体,最直接的受益者,只有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油茶产业发展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针对当前群众开发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现状,通过采取“三动”举措,着力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开发的积极性。一是舆论鼓动。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手册等形式不断宣传油茶产业的开发前景及效益,组织群众到油茶产业基础好的地方去参观、学习,跟当地的种植大户面对面算经济账,取种植经,开阔眼界,让群众看到油茶产业的前景,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油茶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农民热情。二是政策推动。结合当地实际对油茶产业发展进行系统长远规划,并逐步完善相关的奖励扶持政策,如种苗补贴、低产油茶林改造补贴等,让政策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三是典型带动。在群众中重点扶持一批油茶开发大户、产品经营示范户,利用产业交流工作会、群众座谈会让他们给群众介绍经验、交流思想,在群众中形成一种油茶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让群众自己主动把油茶生产当成能让他们增产增收的产业来经营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让群众能开发。资金匮乏是农民群众不能成片开发的重要原因,据测算,如果一个农户要开发5亩油茶,在产生效益之前,投入至少需要5000元,这对普通农户来说资金压力较大。开发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破解资金匮乏瓶颈必须从加大服务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入手,整合开发资金,一是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将油茶产业开发纳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项目资金补贴。二是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政府重点协调好农户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帮助群众争取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解决农户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3.强化技术指导,让群众会开发。要做强做大津市的油茶产业,既要有政策的引导,也少不了科技的支撑,政府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让群众自己会开发。一是抓品种改良。指导群众对现有的低产低效油茶林进行复垦,升级改造,逐步淘汰低产低效品种,积极引进、推介新型高产、质优的品种。二是抓技术指导。政府牵头请专家学者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操作、组织农民到能手的基地现场观摩、理论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农民实际操作培训,在每个乡镇的大户中重点培训1-2名技术骨干,对普通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使大部分群众掌握茶树移栽、施肥、防病、治虫等技术,真正让群众自己会开发、善管护。
4.探索开发方式,让产业活起来。如何盘活油茶资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是油茶产业发展关键所在。当前,我们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群众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开发经营方式。一是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引导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大户带头开发经营。鼓励农民发展民间油茶产业协会,通过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形式开展联户种植,实行品种、育苗、管理、采摘、销售上的统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激发农民开发油茶生产的积极性。二是以林地为资源,利用优惠政策,吸引老板投资开发,实现油茶产业集约化经营。三是采取“老板出钱开发经营,农民出山协议分红”,实行“老板+农户”的开发方式,共同开发,既可解决群众开发资金不足问题,又利于开发商大规模开发,实现互利双赢,推动油茶产业稳步发展。
5.培育龙头企业,让效益提上去。油茶产量提高了、质量提升了,进一步对油茶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其产品的综合效益是抓好油茶产业的重要环节。积极推广油茶产业最新的科技成果,采取有效途径引进油茶产品深加工企业,对油茶加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研发新产品提供技术咨询、资金扶持,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鼓励企业从油料储存、油脂加工、茶油精炼到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对油茶壳、茶枯深加工,提高油茶产物综合利用率,增加副产品种类,延伸油茶产业链条,扩大油茶产业规模,真正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我市龙头产业、农民发家致富的亮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