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范云:加快城市绿化 提升城市品位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6-05 17:41
信息来源:
一、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我市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并把建设“绿色沅江”作为沅江第十一届市委的主要任务,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以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城市绿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将沅江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水城”。
二、大力实施六大绿化工程建设
我们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契机,以城市绿化为重点,大力实施六大绿化工程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工程。以中心城区“五湖”和人工运河绿化工程建设为重点,完成了小叶湖公园、工会湖公园、蓼叶湖公园一期和二期、郭家湖公园一期以及巴山路人工运河工程建设,启动了下琼湖公园和郭家湖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加快了中心城区绿化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区公共绿地比“十五”末新增133.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不含小灌木)100多万株,片植小灌木和草地90万平方米,确保了市民出门500米有公共绿地。
二是大力实施城郊造林绿化工程。以三眼塘镇和赤山岛为重点,栽植香樟、红豆杉等主要树种,新建成生态公益林2000多亩;在环城区大堤外侧栽植杨树、柳树等主要树种,建成防护林5000多亩,基本形成了环城生态屏障。
三是大力实施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建设工程。结合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三边”造林和身边增绿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农田林网和水网绿化改造升级,建成大堤防浪林1.5万亩,形成了具有水乡特色的绿色风光带。同时,积极开展了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共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00万株,片植小灌木或铺植草皮10万平方米。目前,我市三眼塘镇等8个乡镇、万子湖村等93个村完成了“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分别占全市乡、村总数的50%和43%。
四是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选择速生、常绿、遮阴效果好的乡土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完成了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和省道、县道及其岔道的道路绿化工作,使每条道路都成为了绿色通道和生态长廊。同时,对益沅一级公路和省道S204线两侧及其辐射的山头、地块进行林相整理和见地添绿,形成了完备的绿色通道网络。截至目前,我市境内82.8公里省道主干线、147公里市级公路和388.6公里主要河流宜绿地段绿化率达100%,3185.5公里主要渠道宜绿地段绿化率为98.8%。
五是大力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工程。深入开展省级“园林式”单位和益阳市级“花园式”单位创建工作,对已建机关和小区庭院采取了见缝插绿、补植增绿和立体绿化等措施;对新建居民区,严格按规划要求实施绿化。截至目前,全市各机关和小区共新植各类苗木2万多株(不含小灌木),建成绿地69万多平方米,完成了20家“园林式”单位,59家“花园式”单位的创建工作。
六是大力实施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加快了龙虎山省级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南洞庭湿地生态保护教育基地建设,完成了“先锋林”、“人大代表林”、“政协委员林”、“企业家林”、“共青林”和“三八林”等纪念林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我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城市绿地和树木认建、认养、认管等活动,形成了参与形式多样化、投资渠道多元化、林木管护常规化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创新城市绿化保障机制
一是创新领导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推进城市绿化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报道组、工程技术组和综合组,并从相关部门单位抽调20名干部实行集中办公。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城市绿化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单位和各乡镇场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职具体抓、业务骨干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二是创新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制订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暂行办法》、《沅江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赤山岛森林资源的通告》和《沅江市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制度,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力度。大力开展“十万树木进城镇”绿化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组织开展的《洞庭湖区湖洲杨树造林模式的研究》和《ABT生根粉应用与推广》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滩地杨树生长规律与造林配套新技术的研究》获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奖。
三是创新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创森工作的开展进行广泛宣传。近三年,共出动宣传车辆30多次,张贴标语2000多张,悬挂横幅1000多条,同时,在电视台和政府网站开辟城市绿化和创森专题栏目,定期播放森林资源保护和城市绿化开展情况。此外,还在城区各中小学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短信平台群发创森信息近50万条次,使城市绿化和创森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是创新投入机制,破解资金难题。我们对城市绿化工作始终做到了人力、物力、财力“三倾斜”。近年来,我市本级财政对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投入资金逐年增长,2010年为2500万元,2011年为3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96%、20%。同时,还积极探索城市绿化建设投入机制,采取政府财政以奖代投、市直单位无偿建设、社会各界捐资建设的多元筹资渠道,走出了“政府得绿、社会受益、个人得利”的多赢发展路子。近7年,全市用于城乡绿化建设总投资5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引导资金2亿多元,市直单位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社会各界投入资金2亿多元。
五是创新管护体制,形成长效机制。在加快城市绿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绿化林木、林地认种、认养机制,鼓励部门、单位、团体、个人通过自己参与或出资方式认养、认管古树名木、公共绿化林木和林地,并实施挂牌保护,提升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为保护绿化成果,我们加强了城乡绿化执法力度,成立了森林公安局、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绿化成果和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和巩固了城市绿化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