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序开:古丈县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及措施浅析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5-16 17:41 信息来源:
  我县位于武陵山腹地,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偏东,是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和省州确定需要重点扶持和照顾的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县。东接沅陵、西靠保靖、南连吉首及泸溪、北临酉水与永顺县隔河相望。南北长40.52km,东西宽51.36km,总面积1297.3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140个村,总人口14.3万人。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为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近年来我县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线,以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坚持“管护为主,营造为辅,综合利用,增产增收”方针,使林业各项工作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及其工作措施浅析如下:
  一、林业生态建设成效
  1、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70.49%,林木绿化率80.46%,林地面积159.4万亩,有林地面积105.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478.96万立方米。在林地中有公益林面积71.0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44.5%,商品林面积88.4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55.5%。在公益林中有林地29.9万亩、疏林地0.2万亩、灌木林地34.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3万亩、无立木林地0.2万亩、宜林地0.4万亩。在公益林中按事权等级划分,国家级公益林54.4万亩、省级公益林16.6万亩,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酉水沿岸、石灰岩岩基裸露35%——70%地区及铁路、省道两旁等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地段。我县有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属4乡镇21个村,管辖面积为25.75万亩,境内有植物204科846属188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钟萼木、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4种,二级保护的有香果树、楠木、红椿等32种,另外有兰科植物3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有罗汉松等25种,境内有润楠、闽楠、翅荚木、钟萼木、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红椿等许多珍稀植物群落。保护区有野生脊椎动物87科279种,其中鱼类有10科32种、两栖动物7科22种、爬行动物有10科45种、鸟类有41科137种、哺乳动物有19科43种。境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林麝、白颈长尾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鹇、红腹锦鸡、勺鸡、穿山甲等28种,省重点保护动物163种。除分布有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境内还有坐龙峡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红石林镇内,辖土地面积3.56万亩,景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04科624属128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已知野生脊椎动物有87科27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22种。公园内生物种类多、植被垂直带谱变化明显,分布有集“雄、奇、险、秀、美”于一身的坐龙峡大峡谷,古树与古树群交相映辉,古丈“金钉子”(属寒武系第7阶底界“金钉子”)。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加强各类公益林建设,我县林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备。
  2、全面推进生态建设。自1995年来,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树种选择以杉木、马尾松、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用材林树种优先考虑杉木、马尾松、楠竹、枫香、桤木,经济林树种以脐橙、板栗、茶叶、花椒等名特优品种为首选品种。1995年以来全县共计完成重点工程造林28.7万亩,重点工程封山育林达8.8万亩,低效林改造林0.5万亩;按林种统计防护林造林面积为14.0万亩,用材林造林面积11.7万亩,经济林造林面积3.0万亩;按造林项目统计世行造林5.8万亩,长防林工程2.6万亩,以工代赈退耕还林0.5万亩,以粮代赈退耕还林工程18.2万亩,中德合作造林0.5万亩,全州两条风景线“八百里绿色行动”工程1.1万亩。自2004年以来全县启动实施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目前全县有71万亩公益林已纳入补偿范围。通过实施各类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县林种、树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更加有利于生态建设,为林业增效,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3、完整的生态保护工作机构。古丈县林业局内设办公室、计财股、政工股、资源林政法规股、退耕办、营林站、森保站、林调队、木材基金管理站共9个股室,下设13个林业站、4个木材检查站、1个林科所、1个种苗站、1个木材公司,同时分设有林业公检法机构。古丈县林业局系统内有干部职工343人,其中局机关49人、林业公检法23人、检查站24人、林业站67人、种苗站11人、林科所13人、木材公司120人、退休人员33人。完整的工作机构,精干的工作人员,保障国家各项林业政策与法律、法规顺利实施,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工作措施
  1、保护现有资源,建设生态强县。以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为契机,重抓林政管理,打造生态经济强县。一是全面停止办理天然林采伐许可证,禁止商品性采伐天然林,切实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让森林休生养息。二是建立权责分明的森林管护体系。采超常规措施,严格封禁治理,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县指导、乡统筹、村自治、民监督”的护林机制,县乡村三级联动订公约。以乡镇为单位,乡镇林业站为主体,组建专业护林队,各村落实专职护林员,进一步整合护林队伍力量,形成健全的护林网络。全县现有持证行政执法人员97人,林政管理机构人员较为完备。在原有护林体系的基础上,我县保证了每个村有一名专职护林员,同时对省道229线、坐龙峡国家森林公园和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均增加了护林员人数,全县拥有各类护林员170人,其报酬每人每年1200—3000元纳入县财政预算。别外,根据《古丈县处理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我县还成立了以县直机关干部为主体的近300人的森林防火应急分队,12个乡镇也都建立了各自的护林防火队伍。三是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工作。在2007年3月—6月抽调11名技术人员,对全县54.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进行面积到户及签订管护合同,全面启动实施该项目。全县共印发《国家级公益林政策问答》资料5000份,召开各类会议110次,各项目村落实了护林员,与护林员签订了管护合同,落实了管护责任制,明确了护林员管护责任区。通过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工作,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的森林管护工作,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将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四是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2004年我县组建了县征占用林地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针对我县矿产资源非法开采乱征乱占林地日趋严重的形势,我县林业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工作,依法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17万元。五是依法打击林业犯罪。2011年以来,我县共受理各类案件180起,其中林政案件146件、刑事案件21件、治安案件69件,共没收木材711立方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5.53万元。
  2、建章建制,强化管理。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近三年来,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了《古丈县木材采伐和流通管理规定》、《古丈县林业局岗位责任制》、《古丈县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方案》、《古丈县林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古丈县林业局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行动方案,规定了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规范了林政执法行为。二是搞好伐区作业设计。我县严格按照州人大《关于保护森林资源的决议》规定,将商品材采伐计划安排在商品林区内的国有林场、乡村林场、个体规模及联户的人工林内。严格采伐计划,坚持伐区调查设计、审批、拨交和验收制度,按照《湖南省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发放采伐许可证。三是对木材流通实行凭证运输、分段管理。明确林业站长为伐区管理的责任人,实行发证人员与办证人员分离的监督管理机制。县林业局成立了木材生产和流通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铁路木材运输的管理力度,核定了铁路木材运输的归口基数。同时对全县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实行有效监督,对不遵守林业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经营(加工)户依法予以取缔。2011年,各检查站实地检查木材过境车辆5371车次,查验木材15300立方米。四是出台各类工程造林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办法,确保工程造林质量。在营造林中,我县坚持了“施工前有规划、施工中有检查、竣工后有验收”的工程造林制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及时开展各类工程营造林活动,确保营林措施及时到位,保障了工程施工质量。
  3、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在组织形式上,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大力推行“县领导挂乡、乡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及技术人员驻乡负责”的营造林工作机制。在林业建设上,按照“管护为主,营造为辅,综合利用,增产增收”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推进“五个结合”。一是大面发动群众造林与专业队承包造林相结合。在世行造林、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等项目通过推行专业队伍造林,从资金支付、技术指标、检查验收、补植补造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约束,将承包者利益与造林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造林质量与规模上都有较大提高。二是森林管护与能源建设相结合。古丈县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燃料与过冬暖都依赖柴禾,如何解决用柴问题,是有效管护森林资源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县大力发展沼气池,推广节能灶和微型小水电,把能源建设与生态建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生态建设和森林管护。三是林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我县在林业建设特别是退耕还林工作中,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出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培育壮大了湘西油板栗、橙柚等林果产业,扩大了茶叶规模。四是林业建设与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全县强化火源管理,严防死守,通力合作,全面得落实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了无群死群伤事故,无火烧连营,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仅2011年开展检疫林木种子166斤,苗木120万株,木材15300立方米,保护了我县森林资源的安全。五是坚持各类工程造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近年来对省级风景名胜区栖凤湖水域周围栽植楠竹、棚尾竹、垂柳、杜英等观赏树种,初步达到绿化、亮化栖西湖风景区的目的;对省道229线两旁可视地段和各类旅游景点宜林地实行了各类工程造林和封山育林,对于公路、铁路抛弃的岩渣和护坝墙采用客土或用编织袋装土栽植马尾松容器苗、常春藤、迎春花、火棘等,初步达到了绿化景区景点目的,提升了全县旅游形象。
  

田序开:古丈县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及措施浅析

667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