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德:加快毛竹产业发展 促进绥宁产业转型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8-09 17:41 信息来源:
  摘要:绥宁县是一个县域经济严重依赖林业的山区县,由于企业对原材料的旺盛需求,致使木材可伐资源日渐减少,到了只能依靠采伐中幼林来满足企业原材料需求的境地。如何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培育开发绥宁毛竹资源,加快毛竹产业发展,促进绥宁产业转型,逐步实行以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适合绥宁县情的最佳途径。本文作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绥宁竹资源 培育开发 产业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在钢材、木材、水泥、塑料四大基本材料中,木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与人类最具亲和力,更适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国是世界上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内木材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为保护环境,世界范围内逐渐禁采天然林并加强木材出口管制,木材进口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重威胁。从目前情况看,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缺口之路有四条:一是管好用好现有国内森林资源并适度进口;二是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三是开发木材代用品;四是充分利用好生长周期短的草本植物。对于绥宁县来说,要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从地理位置、交通区位、矿产资源、水力电力来看,绥宁无任何优势。绥宁的优势在哪里?绥宁县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山!绥宁要发展,必须做好“山”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有绥宁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在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绥宁这颗“神奇的绿洲”的璀璨光彩呢?这就是本文作者想要探讨的问题:
  1 绥宁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
  绥宁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总面积29.2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2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而在森林面积中,毛竹林面积(含散生竹)4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7%。相对而言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神奇的绿洲”。工业企业以木材加工业为主,县域经济对林业的依赖性很大。但由于木材资源培育周期长,加上投入的相对不足,林农获利较少,积极性不高,加工企业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生长的速度,县域经济、财政收入和林农收入对木材资源的过度依赖,使森林资源不堪重负,我们深入到各乡镇的主要山场可以看到,昔日那遮天蔽日的茂密森林和参天大树已难觅其踪迹,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36万余亩速生林已基本砍伐,90年代中期的世行贷款造林开始进入人们砍伐的视野,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光秃秃的山脉,有的是刚刚新造的未成造林地,有的是不规范和变相择伐及间伐留下的类似荒山的疏残林,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指日可待的将是可伐资源陷入枯竭、木材径级越来越小、材质越来越差、只能大面积主伐中幼林的局面,森林永续利用理念和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木材生产周期长,且投入较大,而毛竹生产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现在既要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又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除了加快植树造林和木材节约利用外,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我县的竹林资源优势,加快毛竹产业发展,使竹产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2 加快毛竹产业发展,促进绥宁产业转型必要性
  培育和开发毛竹资源,逐步实行以竹产业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首先是森林资源要休养生息,迫切要求减少木材砍伐消耗利用;其次是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保护天然林,减少木材采伐,限制一次性木制品及其包装物的生产和使用,从而缩小木材的使用范围;三是国家以消费税形式加大了对实木地板行业的宏观调控,东南亚、南美洲一些木材出口国家也陆续提高了木材出口门槛,价格猛涨,进口使用木材成本加大;四是我县可伐资源日渐陷入枯竭、材质越来越差、木材径级越来越小,几乎到了只能大面积主伐中幼林的局面,森林永续利用的理念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情况下,毛竹作为木材的替代资源,具有许多显而易见且无法替代的优势,势必会更加受到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和市场行业的垂青。
  3 加快毛竹产业发展,促进绥宁产业转型的可行性
  3.1 从资源培育角度看
  毛竹生长周期短,我县气候和土壤适合毛竹生长,是毛竹中心产区。我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杉木、马尾松等主要乡土树种成材的培育周期要15-30年,且我县杉木已达110万亩以上,砍伐后需更新造林。马尾松不仅周期长,而且受松毛虫及松材线虫威胁,其发展潜力已蒙上阴影,从外引进的速生树种(如桉树、杨树),受气候、地理环境影响,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而绥宁县位于毛竹中心产区之内,只要立地条件稍好,基本都可以发展竹子。新造竹林虽成本高,但只要成林,就能永续利用,况且靠人工促进自然扩鞭能使竹林面积快速扩展,通过丰产培育能有效提高现有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3.2 从资源供给情况看
  我县目前有毛竹林60万亩,毛竹立竹约1.2亿株,是“中国竹子之乡”。每年可采伐毛竹1000万根,产笋5000吨。而除竹木复合板、竹地板、竹筷、竹胶板需竹材较多外,目前生产附加值较高的竹纤维、竹地毯、竹窗帘、竹饮料、竹叶黄酮、竹工艺品、竹炭等系列产品耗竹少,或利用边角废料。目前我县通过毛竹丰产培育提高竹、笋产量,通过扩鞭、四旁绿化、荒山、迹地混交栽竹扩大竹林面积,到2020年达70万亩、2040年达到80万亩,绝不是纸上谈兵。同时,竹林适当强度的采伐后,可改善林内光照,不会败林,通过培育措施可在1-2年迅速恢复,甚至会增加笋竹产量。毛竹的这种生长成林优势,能够大大缓解我县工业加工原材的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我县森林资源优势。
  3.3 从生态保护角度看
  毛竹不仅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优良的生态防护林树种。竹子因上有竹冠、下有发达的鞭根系统,据研究,竹子固土能力是马尾松的1.5倍,吸收降水能力是杉木的1.3倍,涵养水源能力比杉木高30-45%。因此不论林业的生态建设,还是林业的产业建设,都应把毛竹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来抓。
  3.4 从替代木材加工和加工潜力看
  笋竹加工工艺和笋竹产品开发已经成熟,相比木材加工附加值更高,市场前景更广阔。现在发达地区的竹板材系列、竹纤维系列、竹炭系列、竹饮料系列、竹化工品系列、竹文化产品系列发展势头正旺,加工附加值高、原料消耗少、出口创汇多,成为林区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且产品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绥宁的竹产业年产值现在已达3.3亿元以上,加工形成了竹木复合板、竹地板、竹筷竹丝三大主打产品,人造板材、地板、造纸、化工等主要木材制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由毛竹加工替代。只要坚持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完全可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逐步实现以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目标。
  3.5 从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看
  现在随着竹加工业的发展和科学培育资源,竹林的经济效益总体来看远高于其它林种和林分,如20年的杉木速生丰产林每届能产木材约10m3,木材收入6000元左右,而丰产竹林每亩年收入可达800元,20年收入每亩可达1.6万元,且无须投资更新造林。从林农收入看,笋子和竹子价格一路升高,10寸竹子价格从2004年的8元/根上升到20011年的17元/根,仅此每亩竹林收入增加了180元以上,同时竹笋及竹梢等竹产品价格行情也在看涨,竹业产值从2003年不足2亿元升到2011年的3.3亿元以上,占林业产值的比例从不到20%升至30%左右,通过10-15年努力,竹业产值有望实现翻二番的规划。
  4 加快毛竹产业发展,促进绥宁产业转型的主要措施
  4.1 政策引导、经济扶持、税费优惠提高加工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县竹子加工企业大多数以消耗正材的竹胶板、竹地板、竹筷三个主打产品为主,而利用边角废料、竹梢、竹枝、竹节、小径竹、杂竹、竹箨、竹笋的企业太少。因此,有必要利用政策及经济杠杆引导和引进竹碎料板、竹炭、竹编、竹笋、竹饮料、竹化工、竹纤维等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利用宝贵的竹资源。
  4.2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提高企业收集、传播信息能力,应对瞬息变化的市场
  现在竹类加工业发展迅速,不断推陈出新,要培育企业的信息搜集能力建设,对加工行业的加工新技术发展、成熟技术引进、市场销售行情迅速了解,快速升级竹产业,不断增加附加值和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像目前浙江省为纺织行业带来无穷时尚魅力的竹纤维开发、充满神奇功用的竹炭系列产品开发、充分利用竹叶的竹饮料和竹保健品开发,令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既消耗很少的资源,又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4.3 加强竹林道建设,充分利用偏远地区的竹林资源
  目前我县竹子年采伐量仅500万株左右,主要集中在交通较为便利的约25万亩竹林中,有约50%的竹林处在山高路远的交通偏僻地带,由于采伐经营成本过高,林农得利过少甚至亏本,竹林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老竹、雪压竹都未得到利用,浪费了大量资源。对此,县委县政府及林业局高度重视,从2010年开始实施竹林道建设项目,每年修建竹林道120公里左右,用5年时间将县域内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竹林修通竹林道。通过一年的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广大竹农迫切要求增加建设规模。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把竹林道建设作为重点惠民工程来抓。举全县之财力,解决竹林道建设资金,把年建设规模扩大到200公里以上。并动员竹类加工企业出资修建林道,同时对偏远地方的竹林采伐采取减免税费政策,以充分利用这部分竹林资源。
  4.4 坚持毛竹丰产林培育,改善现有竹林结构
  我县竹林在过去低改的基础上,近几年丰产培育了12万余亩次,对提高竹林产量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竹加工企业只收购竹正材的影响,丰产培育措施除垦复施肥贯彻较好外,在合理采伐、勾梢整枝、结构调整和笋穴处理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竹林丰产必须达到合理的径级、龄级构结构。按2年为一个龄级计算,一般丰产竹林在龄级上要求1、2、3及3龄级以上的立竹比例为3:3:3:1,4龄级以上的毛竹生理老化,基本丧失孕笋成竹能力,在径级上要求90%以上的毛竹达到胸径9cm以上,以保证竹林内笋竹体大茎粗,提高新竹质量。由于林农砍伐老竹和小竹难以找到销路,且获利少,目前我县的竹林老竹(4龄级以上)比例接近达到30%,8寸以下竹子在竹林中的比例达30-50%左右,致使丰产性受到严重影响。
  4.5 加大毛竹新造力度,人工促进自然扩鞭,增加竹林面积
  要实现以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目标,不仅要以质的提高为内涵,也要以量的扩张为保证。由于资金投入限制,我县竹林面积的增加主要靠自然扩鞭。今后应加大投入,以新造与人工促进自然扩鞭的方式增加竹林面积,如庭院前后、残林空地、荒山、迹地混交栽竹等,要达到2020年70万亩、2040年80万亩以上的中长期目标,使竹产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4.6 扶大扶强、培育龙头企业,创立品牌,形成产品加工、资源培育一体化
  要通过兴办基地促进毛竹资源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创新竹制品品牌。开展竹木制品、竹工艺品、森林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培育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创新,初步形成竹木制品、竹工艺品、森林绿色食品名牌培育模式框架。培育若干个以名牌龙头企业为主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链和名牌产品,建立一批林业龙头示范企业和基地,完善品牌培育和信息咨询、产品检测、人才培训、政策扶持等服务支撑体系。要舍得投入,组织专门班子、专门人员到国内竹业开发先进的地方考察新项目,引进新技术,大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重点攻关,对创造的名特优产品予以注册登记,并全力予以推介,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
  4.7 明晰产权,确权到户,彻底解决林农后顾之忧
  目前,绥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扫尾阶段,为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处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将所有竹林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到农户。经营管理权及林木所有权维持50-70年不变,允许林农对竹林地转让、拍卖、赠与、继承、租赁,盘活资源,彻底解决林农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林农培育竹林资源的积极性。
  4.8 把发展竹产业与开发本地旅游资源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竹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在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又能提升地方文化品味,成为带动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桥梁。特别是要结合黄桑风景区,建设旅游文化,举办绿洲文化节推动产业腾飞。要在黄桑风景区构思“竹林隐居,小桥流水”的新景观,同时围绕景区生产竹地毯、竹窗帘、竹袋子、竹帽子、竹鞋子、竹玩具、竹装饰品等旅游产品,不断增加竹品味,弘扬竹文化。
  5 结语
  培育开发绥宁竹资源,加快毛竹产业发展,逐步实行以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能使绥宁县域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增加林农收益,保护绥宁生态,使绥宁这颗绿色明珠永远保持“神奇的绿洲”的璀璨光彩。
  

侯玉德:加快毛竹产业发展 促进绥宁产业转型

667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