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善:关于溆浦油茶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8-29 17:41
信息来源:
一、溆浦油茶生产现状
油茶是溆浦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全县现有油茶面积35万亩,其中纳入商品材面积18万亩,纳入公益林面积17万亩,茶油产量392吨,是全省49个油茶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之一。全县适宜发展油茶的低丘岗地面积达60万亩以上。整体而言,我县油茶生产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
一是油茶面积呈锐减之势。据森林资源调查,1980年以前,全县油茶面积达62万亩,到“六五”期间,全县油茶面积为56万亩,到现在已缩减为35万亩。现存油茶林中,呈纯林状态的占21%,疏残林占26%,茶林混生状态占53%。我县油茶主产区之一龙潭“六五”期间面积17万亩,到“十五”减少到了4.5万亩。面积缩减,一种形式为人为砍伐和破坏,一种形式为疏于管理后,演替为马尾松等其他高大乔木林。究其原因,其一,由于产量低、产值低,群众积极性受挫;其二,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管理难度加大。
二是产量呈下降之势。鼎盛时期,我县油茶年产量曾经达到3000多吨,产油过10吨的乡,过1吨的村比比皆是。思蒙乡九家溪村年产茶油达到100多吨。而今,产油过1吨的乡都不是很多。不仅不能供应市场,群众自己食用都很困难。产量如此减少,除了面积锐减之外,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油茶林内真正结果的单株所占比例很少,大部分挂果少甚至不挂果。其二,树体老化,几代同堂。全县油茶林分基本上依靠自然更新,很少人工改造。其三,投入不够,管理粗放。过去,群众在农闲季节还对油茶林进行一下垦复,思蒙乡九家溪村每年至少垦复一次,其产量每亩三、四十斤极为平常。现在,由于劳力缺乏,油茶垦复基本停止,呈现荒芜状态,更谈不上施肥等其他管理措施。
二、当前油茶产业建设情况
近年来,群众对油茶产业开发的热情越来越高,县内已先后注册成立油茶专业开发公司3家,注册资金2000多万元。为响应上级油茶开发的号召,引导群众科学发展油茶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县林业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油茶产业进行了总体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期末,新建油茶基地30万亩,其中新造16万亩,常规改造7万亩,更新改造7万亩。到2015年,油茶年产量达到1万吨,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6亿元;建设一个面积30亩的油茶采穗圃和1—2个面积50亩的茶油优质苗木基地;培植1—2个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其中,2010年度完成油茶新造林6281亩,低改10350亩;2011年完成油茶新造林10563亩,低效林改造8026亩;2012年计划完成油茶新造7000亩,低改5000亩,现已完成新造3100亩。为确保油茶产业项目取得成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操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是做到“六个到位”:
(一)党政领导重视到位。一是及时汇报国家及省市油茶会议精神。2010年9月12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后,刘春让副县长及时将会议主要精神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县委书记和县长均做出了重要批示,强调要把油茶作为溆浦县的优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县委书记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油茶,加大油茶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油茶培训基地的作用,将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经验的种植大户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共同致富。三是成立以县委常委挂帅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油茶产业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县长亲自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各项目乡镇均成立了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落实了办事机构,明确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还及时召开全县性的会议,对油茶产业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浓厚工作氛围,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二)项目实施管理到位。一是合理确定项目试点乡镇。在项目乡镇的选择上,坚持三条原则:第一,油茶面积大,当地林农经营油茶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第二,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制定了专项规划,出台了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第三,项目乡镇有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二是认真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我县把编制好项目实施方案作为实施好油茶产业项目的重要保障,建设任务要落实到山头地块、经营主体要落实到具体的公司、造林大户及林农身上。要求所有项目县建设地点必须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新造林示范基地实施地点不得超过5个乡镇。实施方案还要求明确经营主体和制定资金整合方案。凡经营主体不落实,资金整合方案不到位的,实施方案一律不批复,资金一律不下达。三是抓好项目机制落实。在项目实施上,我县突出“三个为主”,即以新造为主改造为辅,以发展大户带动千家万户为主,资金扶持以补助种苗为主。项目乡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护、分户经营的形式,达到施工进度快,质量标准高的效果。四是抓好示范引导、典型带动。我县要求各项目乡镇都要建立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鼓励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大户流转,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油茶造林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三)建设质量操作到位。为提高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建设成效,我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四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要求规划设计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要在认真搞好现状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将建设任务和质量标准落实到经营主体,落实到山头地块。二是严把苗木质量关。我县规定油茶造林一律使用经过省级以上林业部门鉴定的高产无性系嫁接苗,严禁使用油茶实生苗和未经鉴定的嫁接苗造林。同时加强油茶苗木市场执法检查,确保油茶苗木质量,苗木供应的科研单位必须对种植户实行挂牌服务。目前各项目县定购使用的苗木,都是由省厅认定的育苗单位供应的。三是严把整地栽植抚育关。做到整地规格不达标的不栽,栽植质量不合格的不算面积,管护不到位不拨付资金。整地栽植期间,林业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和督查。四是严把检查验收关。施工期间,除了由当地林业部门抽调和组织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技术干部分片包干,对全过程进行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外,我县今年还将组织县级自查,通报检查结果,检查人员对检查结果实行签名和终身负责制。
(四)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为推动油茶产业大发展,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的基础上,我县着力抓好地方财政资金整合,并以此为示范导向,引导和带动企业、造林大户和农户更大的投资。一是县财政专门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00万元。二是结合林业重点工程扶持油茶产业发展。我县已将油茶列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后续产业的建设内容。同时,要求各地结合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大力营造油茶林。
(五)优质苗木保障到位。优质种苗是发展油茶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确保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产业项目实施的根本保证。在抓好油茶苗木培育上,我县采取了两条举措:一是积极开展省级油茶优良采穗圃认定工作。我县将采穗圃建设、提高优质苗木供应能力,作为发展油茶产业的关键措施来抓。二是努力扩大苗木生产规模,努力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六)科技支撑服务到位。1、组建成立县林科所县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支持各地成立油茶产业发展协作组织。共同攻关、深入开发,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有机联系的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体系。2、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综合利用,大力开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等技术攻关。3、加强科技示范,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在油茶分布集中的乡镇建立国家级油茶试点示范基地,通过采用优良高产油茶新品种和系列配套技术,使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良种化种植,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通过科技示范,让农民看到优良品种和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积极投身油茶发展。4、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依托建立的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和各油茶推广协作组织,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建立分级技术培训制度,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5、建立技术承包责任制。种苗供应单位对提供的良种,要从造林到田间抚育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并将林农和企业对技术服务的满意程度、服务的实际效果等作为对技术人员考评的重要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经营,整体效益低。大部分油茶产区群众对油茶采取的是任期自生自灭的生产方式,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严重,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病虫害和火灾频繁发生。
(二)油茶面积持续减少,油茶资源不断下降。一是由于放松对油茶的管理,松、杉、竹、阔等树种侵入油茶林,致使油茶林演替为其它树种为主的混交林。二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丘岗开发”,毁掉了不少油茶林。三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部分油茶林地被征用。四是大量的火灾吞噬了不少油茶林。
(三)良种化进程缓慢,科技水平不高。从上世纪70年末期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油茶低产林改造,我县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不足2万亩,且良种推广应用还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的质量与数量。此外,油茶科研滞后,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应用进展缓慢。
(四)生产组织形式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我县油茶林主要以农产自主、分散经营为主,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油茶采摘秩序普遍混乱,导致丰产不丰收。常发生偷摘哄抢、乱摘滥采现象。
(五)加工利用滞后,品种结构单一。当前油茶产品主要集中于食用油,而高等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还不完善。而且现有的茶油产品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有限。加工生产的部分精制茶油,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
四、下阶段工作设想
(一)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扶持力度。油茶在我县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林农喜爱和经营的乡土树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20万亩,常年产油量400吨以上。我县近80%的国土面积为丘陵山地,近70%的面积为偏酸性黄壤和红壤,适于油茶种植的土地资源非常充裕。发展油茶产业,溆浦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积极争取各级加大我县油茶产业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油茶产业项目实施范围,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油茶大县”目标的实现。
(二)继续加大油茶良种繁育力度。目前油茶优良无性系亩产可达到传统油茶林的10倍。但从技术上看,还只是选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种苗革命,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还有很大的空间,在保证稳产的前提下,更大幅度地提高油茶产量,还必须加快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开展基因肓种,杂交育种等科研。为此,建议上级加大油茶良种培育的科技投入和油茶生产重点区域建设良种资源库和采穗圃的投入,加强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加强良种供应基地建设,促进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逐步提高资金补助标准。油茶是经济林树,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据测算,目前建设1亩高产油茶林的投资一般在1500元左右。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县多数地方还是依靠林业重点工程来发展油茶。但由于中央补助标准低,支付种苗费都十分勉强,尽管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但要筹措很多的资金发展油茶的条件还不具备,导致目前油茶经营水平不高。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积极争取上级适当提高油茶造林补助标准,缓解林农发展油茶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