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恩国: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8-28 17:41
信息来源:
一、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桑植县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压力和形势更加严峻,生态环境脆弱,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全县公益林地面积128872.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2.31%,其中重点公益林地面积达110672.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4.92%,但是公益林地的树种结构不尽合理,林分质量不高且提升缓慢,复层异龄阔叶林或混交林少,功能不够健全,导致御灾能力不强。而且,森林经营管理较为粗放,森林质量不高。95%以上的森林由集体或个人经营,由于森林所有权主体多样,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低效残次林比重较大,导致经营森林的效益不明显,全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林地地力退化较严重,森林植被恢复难度大。据2005年石漠化土地监测结果,桑植县岩溶地区总面积165384.7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80505.2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84879.5公顷,这部分土地岩石裸露、土壤覆盖率低、水分渗漏严重,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低,恢复森林植被困难。另外,岩溶地区属于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居住的地区,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毁林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适当的经营方式,造成林地地表破坏,引起林地地力退化严重,森林植被恢复难度大。
二、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1、重点生态保护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途径
对于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森林资源,依据其生态区域位置和重要程度划分为国家生态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实行森林禁伐并严格保护。此外根据各个林分需要恢复功能的不同,要区别对待。如有些需要增加涵养水源功能,有些需要增加水土保持功能,有的需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功能等,由于需求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在兼顾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条件下,重点生态保护区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严禁采伐,并采取措施严加管护,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所有宜林荒山荒地,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恢复林草植被,在石质山区全面营造水土保持林 ;在江河源头,湖岸周围以封山育林为主,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使其森林向着异令化复层林,乔、灌、草多层次近自然林方向发展。
2、一般生态保护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途径
对一般保护区的森林经营,重点是强调目的性,即不应以生产木材为目的,而是定向抚育。抚育过程中会产出部分木材,但不同于以出材为目的生产。由于一般公益林的各种林分不尽相同,因而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对于功能重要的退化区域,实施国家投资,通过造林和封山育林形式恢复森林。对该区域内的森林按区域面积大小和森林类别确定管护经营,同时限制采伐,允许林权所有者进行林下药材、养蜂、蔬菜、菌类、林下养殖等的开发,使林农在保护森林和营林生产中获得收益。在管护好现有森林的同时,积极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切实提高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积极有序地开发森林经营。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天然林,可以采用择伐的方式,促进森林的新老更替,对老龄树病虫木进行采伐,提高林分的质量。对于退化的天然林采取恢复或重建措施,对人工幼林采取修枝、抚育、除草管护等措施,对中幼林开展科学的透光抚育,根据森林培育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生长抚育方式。对于人工林,可以进行近自然林改造,使其在病虫防治和森林防火得到进一步优化。对于壮龄油松林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同时,可以进行采脂作业。总之对于一般保护区要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 ,并适度进行择伐和抚育间伐,严格采伐管理,通过积极的生产经营措施,适度进行林下资源利用,使其森林向着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3、商品林经营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途径
在商品林经营区域,林业建设的主体任务是采取高度集约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速生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等,增加木材和林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展非木质林产品经营。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森林养殖等。政府在这方面应加强服务,为群众提供信息,管理技术,政策服务,真正使群众放活经营权。
三、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具体措施
1、加强采伐限额管理,确保采伐限额严格执行,严格控制森林资源不合理消耗。首先把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到乡镇。对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交的申请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科学合理确定森林采伐利用方式和强度,然后提交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其次是严格执行伐区设计,严禁在抚育采伐中“砍大留小”“、砍坏留好”。做到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再次是强化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违者依法查处。
2、严格控制限额采伐,解决林地逆转问题
一些乡镇着眼局部利益,导致林业抓落实不够,造成超限额采伐问题,使有林地变成疏林地,疏林地变成无林地,使林地逆转,严重制约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进行了林权证发证工作。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现超限额采伐,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发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三是加强了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杜绝了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的事件发生。四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按照规划确定使用用途,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从而使超限额采伐,有林地逆转得到根治。
3、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要加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技术水平,要使人工造林、残次林更新、森林采伐、征占用林地、三总调查等专项调查方法逐渐科学化。提高造林绿化成效,监督林地保护管理,完善森林资源档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4、深化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改革
要积极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对不利于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管理的办法加以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要。如制定“集体林经营管理办法”,“森林采伐限额审批和采伐管理办法”“,林地管理办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检查验收办法”等操作性强的地方配套法规。逐步形成办事高效,监管有力,执法严明的新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
5、依托山区、林区森林资源优势,加快林业一、二、三产业发展
我县要立足实际,依托资源,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以桃子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草本药材、菌类等林下资源开发为主的非木质产业;以林木种苗、花卉培育为主的林木种苗产业;积极推动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重点积极发展以胶合板、体育滑板、夹心板、直接板等加工为主的木竹加工产业;以粽叶、山野菜和竹笋生产等为主的林副产品加工业;鼓励林农发展以蛇类、豪猪、竹鼠、野猪等为主的野生动物繁养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要整合山区、林区森林景观资源,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大户、公司唱戏的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的路子,重点发展以八大公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徒步游、洪家关乡实竹坪村森林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森林旅游产业。
林业一、二、三产业的协调、有序发展,这样可以活化森林资源,达到既不破坏森林资源,同时还可获得森林资源的经济收益,实现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的转移,并体现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有力地促进我县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