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发展精品林业 建设生态南县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9-14 17:41 信息来源:
  南县作为平原湖区县,林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特点。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在县委、政府提出“湘北明珠、生态南县”的发展战略后,南县林业正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一、基本情况
  南县位于湖南省北隅,地处洞庭湖平原腹地,为平原地貌,地势低平依河流走向,北高南低,境内除明山、寄山两处岗地外,其余皆为平原,最高海拔76米。全县总人口69.39万,总面积159万亩,耕地面积70.4万亩。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各类水域面积43.6万亩,河湖洲滩面积10.5万亩。林地面积59.3万亩,有林地面积49.8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县林业立木蓄积量达到8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3%;林木绿化率达到27.5%。
  二、立足本地,发展精品林业
  作为平原湖区,根据南县林地资源少,林业规模小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林业工程项目为支撑,狠抓资源培育和管理,依靠科技兴林,提高林地生产率,力争突破林业资源规模小的“瓶颈”,做好做活“精品林业”文章的工作思路。
  一是狠抓资源培育。以农田防护林和河洲防浪林为主体,以公路渠道和庭院林业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公益林、工业原料林和其他经济林同步发展的平原湖区林业体系。通过发展杨树产业,今后平均每年可采伐杨树木材15万立方米,将从根本上改变南县林木资源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近年来,为满足企业对竹材原料的需求,我县大力发展丛生竹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市场运作的竹苗育苗基地400亩,可保障每年完成3万亩丛生竹造林的种苗需求,共栽植竹苗200万株,折合面积4万亩,成活保存面积2万亩。
  二是强化资源保护。一是要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坚持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三凭证”制度。对生态公益林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积极改进采伐方式,防止其生态功能的退化;对杨树等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要根据生产经营目的,实行采伐计划单列,最大可能地满足经营者需求。二是要加大对征占用林地的监管,在征占用林地的总量与异地恢复造林实现基本平衡的原则下,尽量减少对林地的征占用。三是要加大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杨树、竹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四是要严格控制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三是依靠科技,提高林业生产效率。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地处平原湖区的南县,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更为重要。利用已经取得的丛生竹丰产栽培、育苗等科研成果快速推广开来,为丛生竹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林木测土配方、杨树配方施肥技术以及无节良材培育技术的推广,全面提升营林管理质量和水平,提高林木生长率及优质木材产出率。
  三、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能
  (一)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一是加快“三边”造林、身边增绿步伐,抓好以农田林网改造与新建、农户庭院林业开发为重点的绿色村庄建设,打造城市花园式机关、街道、社区、学校、厂矿企业,整体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依托县域内重要湿地资源、森林公园、特色景观林等森林资源,组织开展各类体验式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介活动,树立自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新风尚。三是妥善解决林地、林权等涉及农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提高农民增加林业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打造生态名片。一是以纳入全县“十二五”规划的南茅运河百里林业生态走廊为建设重点,充分挖掘我县具有湖乡特色的森林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桂花园千年古樟、三仙湖平原水库绿色风光带等重点景观森林基地,加大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投入建设力度,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促进林业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林业血防工程,降低血吸虫病的感染率,达到抑螺、防病、增绿、增产和增收的综合目标,保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为疫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继续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保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达到 “国家要生态”的基本目的。
  三是搞好湿地公园建设。为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人们湿地保护意识,我县以天星洲、舵杆洲、南茅运河、沱江平原水库为依托,申报了南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始试点工作,其在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湖南省湿地生态旅游区和湿地生态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南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与生态名片。
  

周建国:发展精品林业 建设生态南县

667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