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进跃:加速城乡绿化,建设生态华容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9-06 17:41 信息来源:
  近几年来,华容县把发展现代林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林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0.94%,森林蓄积量增长率稳定在8%以上,作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改革试点县,华容意杨建设和非公经济造林在全省占据一席之地,逐步走出了一条“小林业、大产业”的湖区科学兴林之路。
  如何提升造林绿化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今年来,华容县委、县政府结合“绿色湖南”建设和全国文明县城创建需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响亮提出“推进城乡绿化,建设生态华容”,决定从2012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深入开展三年绿化行动,组织实施“绿色城市、绿色屏障、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四绿工程,着力提升城乡绿化水平,营造“城乡绿景、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的森林生态格局。目前,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华容大地处处绽放新绿,三年绿化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5128万元,造林34188亩,栽植各类苗木 200多万株,实现了面积规模、资金投入、造林质量三个超历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动。党政重视、高位推动是加速城乡绿化的重要保证。华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绿化工作,将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三三六”工程之一,制订三年绿化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考核奖惩措施,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对城乡绿化实行以奖代投,对规划、栽植、管护等各个环节,逐项细化工作责任,量化工作任务,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县委书记汪涛、县长喻文身体力行,亲自部署指导,多次深入造林绿化工程现场,进行观摩评比,现场总结、现场点评,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全县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场、村场干部包地段的三级包干责任制,各级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参与,强力推动了造林绿化工作。各乡镇、县直单位积极承担造林绿化的主体责任,认真制订落实实施方案,自上而下抢时间、抓进度、解难题、促落实。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造林,并发动家属造林。企业积极捐资造林,认建认养林木绿地。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造林栽、管。城乡绿化呈现出由部门推动向政府推动转变,由行业实施向社会共建转变,由一般工作向重点工作转变的生动局面。“华容造林规划起点高、财政投入大、造林机制新,值得充分肯定”。省林业厅唐苗生副厅长对华容春季造林给予高度评价。
  二、契合民生,打造亮点。为使造林绿化贴近社会,让群众看得见,用得上,实行共建共享,华容将城乡绿化建设重点集中在城区、环城、集镇和通道,全面升级改造重要节点绿化,实行“身边增绿”。一是通道绿化初见成效。华容今年完成通道绿化1400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300个,无论是省道、县道,还是乡村路渠,能绿化的已全部绿化,做到了地尽其用,能栽尽栽。对省道S202、S203、S306等主干道路,全部由县指挥部制订专门方案,采取市场化运作,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实行分段检查验收,定期报帐结算,跟踪反馈问效,做到了选苗良种化、挖穴精细化、栽植标准化、管护责任化。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栽植大径级樟树13000多株,目前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成为华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城区绿化亮点纷呈。全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目标,精心打造城区绿带,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栽植、补植樟树、桂花等名贵花木18000多株,新增和改造公共绿地30000多平方米,建成城郊森林公园5个,新增绿化景点17个,做到了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常绿与彩叶树种合理搭配,“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的生态景观。县直单位开展拆墙透绿、搬迁辟绿、见缝插绿、屋顶造绿活动,单位庭院绿化与城市公共绿化相互辉映。三是环城生态圈建设成绩斐然。华容创新义务植树履责方式,组织112个县直单位在环城24个村场开展义务植树,明确到地段、到任务、到树种,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栽植樟树、桂花、柳树等绿化苗木44000多株,是历年来造林面积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苗木规格最好的一年。为确保“栽得下,管得好,存得住”,各单位采取专人专管与村场托管、门前三包与认养认领等方式加强管理,县政府出台县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将环城生态圈和城区林木绿地纳入公益林进行管理,实行生态效益补偿。通过打造特色精品,实行森林进城,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充分的社会动员,造林绿化成为全民参与的一致行动。
  三、创新机制,多途并举。在推进城乡绿化的过程中,华容人凭着对生态环境的无比挚爱,凭着对绿色梦想的执著追求,积极把林权制度改革贯穿于造林绿化的始终,建立起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新机制,探索实践出“人与自然共融、城市乡村共建、生态经济共赢、全民参与共享”的“华容模式”。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不但让森林上山,而且让森林进城、入村、上路;在造林模式和树种选择上,广泛运用乡土树种,选育香樟、桂花等土生土长、资源丰富、适应性好的乡土植物,大力培育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及乔灌草合理配置的城乡植物群落,同时强化森林经营,改造低产低效林分,提高森林综合效益;在政策扶持上,鼓励各种经济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BT、BOT等不同模式投资造林,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个体私营户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承租土地造林。全县健全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林木采伐、林权流转和森林保险的平台,对参与林业开发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办理抵押贷款、优先安排项目、实行效益补偿、单列采伐计划等形式予以扶持;在资金保障上,在大力争取和用好林业项目投资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基本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为城乡绿化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今年,全县林业项目补助、县乡财政预算、县直单位投资达到3090万元,占全县造林总投资的60%。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下,全县非公有制造林势头强劲,共有12家企业、200多名干部职工、300多个私营业主参与林业开发,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造林24000多亩。源森、茂源等企业投入600多万元,在洞庭湖、长江宜林洲滩种植杨树、柳树9000多亩,其中源森通过连续几年的投入,意杨经营面积达到20000多亩。
  

卢进跃:加速城乡绿化,建设生态华容

667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