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定华:耒阳油茶产业建设现状、对策与思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1-07 17:41
信息来源:
1、油茶生产历史状况
耒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耒水中游,是神农创耒之地,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全市土地总面积39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18万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5%,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耒阳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我市自东汉末年就有油茶栽培,已有1800年的历史,高峰时期全市有油茶林123万亩,现有油茶林115万亩,是全国油茶第一大市,2000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油茶之乡”。
2、产业发展的概况
为加快耒阳油茶产业建设,2008年以来,我市抢抓国家重视油茶产业的大好机遇,制定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强领导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力度,加快林地流转,创新发展模式,顺势引导,为油茶产业发展打造了较好的发展平台,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掀起了油茶产业发展的高潮:已申报并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了面积达110亩油茶良种采穗圃1个;油茶良种育苗基地1个;2008年以来完成新造油茶林15万亩,完成老油茶林垦复30多万亩;打造1000亩以上高标准产业示范基地20余个;形成了 “四带两区”的发展格局,即以S320线、武广高铁、G107线、京珠高速四条交通沿线为主纵深发展,以耒水为界,形成河东、河西两大产业区;引导20余家煤炭老板转型投资油茶产业建设,典型的企业有神农公司、金鑫公司、励群公司等;发展社会资金投入油茶产业企业30多家,典型的企业有飞扬公司、金辉公司等;培植200亩以上的油茶造林大户130多户;引进规模化油茶新造林外资企业3家,即神斧集团森盛公司、天华公司、江山公司;培植绿源油茶、绿海粮油等2家本地加工企业;引进金拓天、纯野油茶等2家外资加工企业。耒阳油茶产业建设已走出了以公司与大户为主发展产业基地、基地建设与深加工互动,公司与大户互促的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同时,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产业建设区近10万人的劳动力就业,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全市农民共同致富。
通过不断探索,我市油茶产业建设体现出以下六大特色:一是在实施主体上形成了以公司、大户为主的产业建设主体;二是在经营模式上形成了公司租赁经营、合作社合作经营、农户联营合作经营、大户承包经营、农户自主经营等多种模式并存的产业建设新模式;三是在资金投入上形成了社团资金、社会资金、金融信贷资金、政府扶持资金等多种渠道涌入产业建设的资金保障体系;四是在生产规模上形成了以村、组为单位大面积林地集中流转、连片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管理的良好格局;五是在造林实施中形成了以资金上高投入,推动了以机械高规格整地、人工高质量栽植与高标准抚育管理的“三高”作业方式;六是在深加工上形成了加工企业建基地,公司建加工厂的产品深加工与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
3、耒阳发展油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规划油茶产业布局。为重振我市作为“油茶之乡”的优势,2008年,通过反复调研与论证,我市制定了2009-2015年《耒阳市高产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以境内320省道、京珠高速以及107国道沿线乡镇为油茶产业示范带,其它各乡镇进行连片规模开发”的油茶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提出了2009至2015年新造丰产油茶林40万亩,改造老油茶林40万亩,发展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7~9家、培育龙头企业3~5家、打造1~2个在全国叫得响的耒阳油茶品牌,力争用5-7年时间重振耒阳油茶产业雄风。
二是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长期的产业建设,为让油茶产业达到良性发展与高效益目的,一方面我们积极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政策、方式和措施,另一发面我们认真做好规划,正确引导公司与广大林农合理、适度、科学发展油茶。为规避发展风险,我们对公司要求提前上报下年度发展计划,并对公司发展计划进行仔细的调查与论证,给公司提出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促进各公司科学发展油茶;对大户与广大林农既鼓励他们发展油茶,但又要求他们根据各自经济实力、技术等条件认真对待,适度发展,力求发展一片,成功一片。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了切实抓好油茶产业发展,我市制定了《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发展油茶产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造油茶林,由政府免费提供优质良种嫁接苗,并分三年补助管抚费200元/亩,对新造油茶林100亩以上的大户,在此基础上再给予20元/亩的一次性奖励;老油茶林垦复,根据具体情况每亩补助50-300元;推行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贷款政府贴息50%;推行农机购置补贴与森林保险。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为确保油茶产业顺利发展,我市在积极引导煤炭、房地产企业投资油茶产业与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将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每年预算额度不低于1000万元,具体根据年度新造林与油茶垦复而定。几年来,我市油茶新造林累计已达10万余亩,油茶垦复累计达30多万亩,市本级财政仅苗木补助和造林补助投入累计就达5500万元。
五是加大技术支撑力度。油茶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为了切实让公司、大户及广大林农充分掌握油茶栽培与管护知识,我们在每年的4月份与12月份分别举办油茶栽培与抚育管理培训班,对广大农户印发技术资料,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组织现场参观与技术示范讲解,普及油茶栽植与管理新技术。造林季节,我市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包干到全市各个乡镇办事处具体山头负责技术指导服务,严格把好造林质量关。
六是严把苗木关。针对苗木生产调剂工作,市林业部门成立苗木生产与调剂小组,明确责任与任务。一方面,切实管理好定点育苗基地育苗工作,接穗全部使用定点采穗圃,加强管理及时除杂、除萌;另一方面,我们严把油茶苗木来源关,杜绝非定点苗木上山造林,苗木调配严格实行油茶苗木“四证一签”制度,确保造林苗木质量,。
二、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大。
油茶产业投入是一项长期投入。新造丰产林与老油茶林垦复低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按现行物价指数计算丰产油茶林从新造到收获期每亩需投入2800元左右,低产林改造每亩投入也在1000元左右,我市计划7年新造丰产油茶林40万亩,老油茶林低改40万亩,油茶产业建设仅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就需资金1520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需投入资金21700多万元,而我市每年财政补贴与项目投入仅2000多万元,农村信用社金融信贷3000余万元,其余16000万元基本依靠业主自筹,产业发展资金缺口相当大,影响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2、林业生产风险化解机制不够健全。
林业生产是一项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遭受火灾、病虫灾害、冰冻雨雪灾害等的破坏,投资风险系数较大,企业与林农发展生产的顾虑很大。我市近几年来先后在2008年、2010年发生冰冻灾害天气,导致油茶严重减产,初步统计,两年茶油产量减产达400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达2个多亿。而国家森林保险在我市还是处于启动阶段,投保与理赔体制尚不完善,保险的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出来,林农投资风险没有得到化解,产业发展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
3、油茶产业发展科技含量较低。
当前,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科技含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老油茶林由于比价效益较低,林农抚育管理粗浅简单,基本停留在简单的除杂、挖翻垦复上,技术性较强的措施基本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实施,导致老油茶林产量日益低下。二是在新造林栽培管理上,部分林农按照传统的造林习惯营造油茶林,科学栽培管理的意识低。三是企业深加工研发力度不够,产品基本停留在食用油的研发上,附加产品的精深加工研发与生产不够。
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油茶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产业,要搞好产业建设,就必须加大投入。我市是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重点县,国家安排了一定的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新造油茶林与低产林抚育低改项目补助与建设投入差距太大(新造林为1:14,低产林改造为1:10),建议国家增加产业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通过加大投入,促进公司、大户巩固造林成果,扩大规模。
2、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2009年央行在我市实行金融创新试点,推行了林权证抵押贷款支持油茶产业建设,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林权抵押放贷,效果很好,但是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为此,建议金融部门增加介入油茶产业信贷的机构,加大金融信贷力度,扩大信贷覆盖面,延长信贷还款期限,简化信贷程序等方面给予支持。
3、加强科技支撑力度。
科技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先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应加大油茶深加工产品科研力度,充分挖掘油茶潜力,提升油茶综合价值;同时应加大生产资料的研发力度,促进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机械化;科技推广机构要加大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让林农真正掌握到实用、操作性强的技术,用到质高价优的产品。
4、健全森林保险制度。
政府要积极推行森林保险制度,加大森林保险投入,扩大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森林保险制度,规范、简化森林保险投保、理赔程序,要让林农既想买保险,又要买得起保险,减少林农的灾害损失,消去广大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灾害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