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元:宁远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2-07 17:41
信息来源:
1、种植面积得到扩大
宁远县地处永州南部,毗邻两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也是湖南省7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76.5万亩,全县林业用地达25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8.4%;有林地172.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1.6万亩,商品林面积100.9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3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35%。
我县是全省油茶林示范基地试点县,我县是传统的油茶种植县,高峰期我县油茶面积达36万亩。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9.6万亩,但多年来由于经营分散、管理粗放,比较效益低,没有形成产业优势。2009年我县被列为全省油茶林示范基地试点县,县委政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抢抓机遇,用足用好上级对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支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切实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生态工程抓紧抓好。
近两年来,新造优质高产油茶3.2万亩,低产林改造5万亩,培育200亩至500亩的大户22户,500亩至1000亩的大户9户,1000亩至2000亩的大户1户,建立了 3000亩的油茶基地2个(保安乡、天堂镇),5000亩的油茶基地一个(太平镇)。
2、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
根据宁政发[2009]9号文件中的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结合我县油茶资源现状、产业基础及发展潜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实施“分类经营、分区突破”战略,已经初步形成了“两带四片”的油茶产业格局雏形。
3、油茶科技支撑得到加强
建立了水市苗圃、柏家坪杨柳桥2个良种油茶育苗点,每年培育良种嫁接油茶苗300万株,保证了良种壮苗的提供。大力推广科学技术,举办了8期科技培训,培训人员达1000人次,印发油茶栽培技术资料2000份,开展油茶交流活动三次。
二、存在的问题
1、现有油茶林集约化经营水平低,产出不高,我县现保存的多为老、疏、残油茶林,每亩平均产油量3公斤左右;品种混杂,结果不良。
2、新造油茶资金投入不足。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前期投入大,按标准新造林投入为1500-1800元/亩(油茶种苗220元/亩,整地、种植500元/亩,化肥、农药100元/亩.年×5年,抚育80元/亩.年×5年),而现有国家项目投入资金不足500元/亩。
3、配套基础设施差,油茶基地的建设未考虑基础设施配套,防火、道路、排灌等项目建设未启动。
4、有关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还未能及时到位。
5、经营机制欠落实,重造轻管,油茶发展模式与油茶发展来势不相适应,全县目前还没有一家大公司或大户注资与农户合股发展油茶。
三、下阶段发展对策
切实贯彻落实宁政发[2009]9号文件精神,按“两带四片”油茶产业布局,切实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宣传,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以落实经营机制、确保资金投入为重点,在全县营造大力发展油茶、积极发展油茶的浓厚氛围,不断创优领导环境、政策环境和融资注资环境。
1、细化规划布局。
到2015年,全县发展优质高产油茶总面积30万亩。其中建立高产示范基地10万亩、基地辐射带动10万亩、油茶低改10万亩。按“两带四片”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将每年的国土整理项目尽量安排在“两带四片”区域,纳入发展油茶产业,种植油茶,结合各乡镇具体情况,细化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布局,层层分解任务。即保安乡至太平镇沿宁嘉公路到冷水50公里3万亩油茶产业带,水市至天堂30公里2万亩油茶产业带;柏家坪镇、鲤溪镇、舜陵镇、中和镇四大区域万亩种植片:其中柏家坪镇9500亩、鲤溪镇6000亩、舜陵镇10000亩、中和镇10000亩。
2、创新发展模式
(1)落实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和积极引进公司或大户发展油茶,按“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股份制模式发展油茶产业,
(2)培植油茶龙头企业。重点培植以九疑山植物油厂为龙头的油茶加工企业,不断增强企业带动发展油茶产业的能力。
(3)大力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林农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
3、确保资金投入
(1)各部门、各乡镇要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油茶。引进资金发展油茶产业,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各项奖励政策。
(2)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发展我县油茶产业,近五年内林业局、扶贫移民局每年都必须分别扶持发展一个2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林业部门每年必须通过招商引入500万元以上资金发展油茶;国土整理项目必需确保发展油茶。
4、强化技术指导
凡2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林业局确定1名专业技术人员跟踪联系,责任到人,确保基地标准化建设。
5、兑现奖罚政策
县政府要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县政府与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兑现政策承诺。对乡镇的考核设一等奖1名,奖励3万元;二等奖2名,各奖励2万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1万元;对未完成当年任务的乡镇,按缺口面积5元/亩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