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政平:浅谈泸溪县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趋势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1-28 17:41
信息来源:
泸溪县地处沅水中游,湘西自治州南端,全县共辖8镇7乡15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8.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是一个以土家、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又是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全县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6.04%,岗地占2.31%,平原占3.43%,丘陵占25.3%,水面占2.92%,素有“八山一田三厘水,七厘道路加村寨”之称。
1、气候和土壤情况。泸溪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无霜期278天,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12.3℃,全县成土母岩主要有紫色砂页岩、石灰岩、砂页岩,河流冲积物等。其中紫色砂页岩发育的土壤面积最大,占全县成土母岩的70%,土壤大多呈微酸性至微碱性、肥力较高,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2、森林植被情况。泸溪县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树种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286种,主要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枫香、香椿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板栗、柑桔、桃、李、梅、核桃等。
3、林业用地情况。全县土地总面积234.8万亩,林业用地185.4万亩,占总面积79%,有林地69.1万亩,占林业用地37.3%。灌木林地63.3万亩,占林业用地34.1%、疏林地2.3万亩,占林业用地1.2%、未成林造林地38.9万亩,占有林地21%、宜林地11.8万亩,占林业用地6.4%。
4、森林覆盖率、蓄积和林产品情况。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8.17%,活立木蓄积176.7万立方米,其中松木131.46万立方米,占总蓄积74.4%;杉木22.09万立方米,占总蓄积12.5%;柏木12.37万立方米,占总蓄积7%;阔叶林10.78万立方米,占总蓄积6.1%;按龄组结构分:幼龄林蓄积为115.45万立方米,占总蓄积65.3%;中龄林56.72万立方米,占总蓄积32.1%;近成熟林4.59立方米,占总蓄积2.6%。全县主要林产品有柑桔,年产量达60万吨,油茶籽年产量780吨,板栗年产量350吨,油桐籽产量180吨。
二、泸溪县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1、工程造林取得突破性进展。泸溪县实施的重点林业工程有:退耕还林工程、世行工程、防护林工程、“四边”绿化工程。自2001年全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已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退耕还林43.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3.8万亩,宜林荒山造林23.3万亩,经过国家、省、州核查验收,造林成活率、面积核实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8%和100%;世行工程于2003年在泸溪县启动以来,共完成造林2万亩,均已通过国家验收合格。
2、高效林业产业取得可喜成效。泸溪县提出“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的发展战略,把产业开发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县建立和形成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为主的高效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40万亩,其中5万亩的国外松长势良好,11万亩的湘西油板栗喜获丰收;10万亩的工业造纸林——桤木郁郁葱葱;尤其是畅销全国的“泸溪?柑”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开发面积已达30万亩,年总产量60余万吨,产值近10亿元。
3、封山育林成效显著。坚持以封为主,封、造、管、节并举的方针,把封山育林作为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头戏来唱。全县以319国道、县道公路沿线和沅江峒河两岸以及山塘水库周围为重点,实施工程封山124万亩,600余名专职护林员挂牌上岗护林。封山区内严禁人畜破坏,严防森林火灾,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植被得到恢复,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披上绿装。
4、全民义务植树向规模化、基地化、制度化发展。每年“3?12”植树节,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全县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000万余株,建立10余个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面积达1.5万亩。城镇绿化、乡村庭园绿化、公路绿化、河岸水库绿化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围绕新县城建设,开展了“万亩青山绕新城”植树活动,义务植树10余万株;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县组织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每年安排10个村进行村院绿化;近3年来,全县组织和实施了“百里杨柳映峒河”造林活动,在沅江和峒河两岸扦插杨柳20余万株;在常吉高速公路两侧开展了“八百里绿色行动”工程造林,全部采用大苗绿化,共完成6000余亩,真正达到了“一年造林,三年见效”的目的。
5、林政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泸溪县林政管理工作在“严格管理,控制采伐,优化结构,保护资源”这一思想指导下,采伐指标严格做到“五个不批”,即生态林的不批、公路两旁的不批、水库周围的不批、河流两岸的不批、权属有争议的不批,较好控制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同时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从源头上查处乱砍滥伐违法行为,多措并举,使全县林政管理工作秩序井然,为我县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氛围。
6、森林防火工作成绩斐然。我县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将森林防火着力点下移至村里,采取“四包、三包、二落实、一督查”的办法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多年来,森林火灾受害率、发生率和控制率仍严格控制在省“双控”指标内,属全省、全州森林火灾少发县,防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县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泸溪县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
1、突出一个“封”字,加快绿化步伐。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明显的一项营林技术措施,也是多年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一种主要手段。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封山育林面积突破160万亩。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认真总结以往的封山育林经验,层层完善封山育林制度。县委、县政府要将封山育林工作成效列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与干部的工作绩效挂钩。各乡镇要按照全县的总体要求,认真制定和完善封山育林制度,村组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便于操作的封山育林公约,封山育林区一经确定必须做到“三个落实”即落实封山育林标志,四至界线和责任人。真正实现封山一片、成林一片。二要根据全县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全县封山育林的规划。重点抓好白沙新城周围、县乡道两旁、河流两岸、水库周围的封山育林工作。三要认真抓好护林员队伍建设,原则上每千亩封山面积就要落实一名热爱林业、事业心强,大公无私,敢抓敢管的人担任护林员。
2、强化一个“管”字,管好森林资源。一是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继续采取“四包、三抓、二落实、一督查”的办法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四包”就是林业局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村民包山头。“三抓”就是抓好森林防火基本知识宣传,抓好“三个严禁”(严禁在林区野炊;严禁到林区坟头烧钱纸、点蜡烛、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林区烧田坎、烧地坎等野外用火)张贴到户,抓好重点人群的监管。“二落实”就是落实好乡镇、村两级防火预案和抢险扑救队伍,落实好重点区域责任人。“一督查”就是森林防火办在防火期要定期对各乡镇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狠抓案件的查处,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生的森林火灾案件要严肃查处,严厉打击。二是狠抓山林的管护。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制度,控制采伐指标的分配、木材生产计划的下达,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采伐前的作业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证上林业部门都要严格把关。三是抓好幼林抚育工作。目前全县幼林面积有50余万亩。为确保幼林尽快成林,要严格按照抚育技术要求,组织人员每年进行两次抚育。
3、推行一个“节”字,保护森林资源。目前,全县仍有6万多农户靠烧柴煮饭、取暖,按户均一年烧柴5000斤计算,全县仅此一项就会消耗木材3万多立方米。为此,在保护全县森林资源的同时必须推行一个“节”字。一是大力发展薪炭林、能源林,加快再生型能源建设。二是积极推广沼气池、省柴灶、气化炉等新型农村能源设备,降低农民对薪材的消耗。三是严格控制采伐。要对林木采伐实行分类指导,逐步做到“管死,管严”。“管死”就是对公益生态林、自然保护区一定要管死,不允许商业性采伐,不发放商业采伐指标。“管严”就是对兼用林要严加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通过严格管理使用全县实现每年净增活立木蓄积量6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作目标。
4、落实一个“造”字,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地方林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关键要抓好植树造林。一是要因地制宜,适时适树。就全县而言,在山顶山腰岩裸露土层脊薄的地段,实行人工整地造林和封山育木,乔、灌、草相结合的造林模式;在山脚土层较厚地段,施行人工挖大穴整地造林,采用针阔混交造林模式;紫色岩山地则栽植刺槐、乌桕;石灰山地方要以封为主,对没有土壤而岩石裸露的地方要采取栽植金银花、爬山虎等腾本植物,使之绿化郁闭。二是要严把“三关”,确保造林质量。严把整地关,要严格按造林要求进行炼山整地。严把植苗关,要抓住最佳气候时节进行人工植苗。严把苗木关,苗木要做到随起随栽。三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切实落实好“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取消对非公有制林业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经营形式的限制,制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的有效措施,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大办林业的合力。